分享

吉利的筹谋:棋局已初露锋芒

 Bond72 2018-01-07
李书福在商用车领域的棋局已初露锋芒《汽车商业评论》 记者 刘姗姗

时隔七年,吉利再一次收购了沃尔沃。

有别于整体收购沃尔沃汽车,此次吉利通过收购欧洲基金所持股份入股沃尔沃集团。最终获8.2%沃尔沃集团股权,并拥有15.6%的投票权。

外界纷纷感叹,吉利变“温柔”了。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吉利此次入股商用车领域是新的战略布局。并且经过多年的摸索,吉利和李书福的心态更加平稳,因此他不需要像之前并购沃尔沃汽车一样去控制一家企业,而是一步一步追求合作,追求共赢。

这场看似不起眼的合作背后是李书福对吉利全球化和商用车领域的筹谋。

吉利的全球布局

在不断收购和布局全球的路上李书福已经走了8个年头。

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100%股权签约仪式现场

2010年8月,吉利用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100%股权并成功交割其相关资产。彼时的沃尔沃汽车已经连续亏损数年,总额超10亿美元。

经过6年的努力和“补课”,2016年沃尔沃汽车陆续有产品上市,2017年更是迎来全面逆袭。

2017年前11个月,沃尔沃乘用车(国产)销量达到8.2万辆,同比增长32%,其中,轿车销量4.6万辆,增幅高达70.4%;SUV在仅有一款产品的情况下,销量达到3.6万辆,增幅为2.6%。

此时的沃尔沃汽车在2017年前三季度的利润就已经达到了12.6亿美元。

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后,吉利并没有收手。

2013年全资伦敦电动车公司;2017年,先后收购宝腾、路特斯、飞行汽车Terrafugia及沃尔沃集团8.2%的股份,发展至今吉利旗下已拥有11个品牌,业务已覆盖瑞典、英国、美国、中东、东南亚及澳大利亚。

对此李稻葵表示,吉利的发展特点是一手抓海外并购,一手抓文化整合。跨国并购核心就是文化融合,显然吉利做的很成功,并在近年来推出了帝豪、博瑞、领克等不少技术与设计领先且富有创意的车型。

带来优秀产品的同时,吉利已经基本完成了乘用车市场从高端到低端市场的全面的覆盖,商用车领域自然而言成为其下一个攻克对象。

加速商用车布局

吉利对商用车领域早有筹谋。

2014年,吉利控股成立了一支由60人组成的商用车精英项目组;2016年10月,吉利收购了东风南充,成立了远程商用车品牌。同年成立了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以远程和LECV两个品牌打入商用车市场。

如果说2016年吉利是浅探商用车领域的话,此时入股沃尔沃集团则正式吹响了吉利进军商用车领域的号角。

沃尔沃集团作为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旗下拥有沃尔沃卡车、UD卡车、雷诺卡车、沃尔沃客车、新星客车、佩沃客车、沃尔沃遍达发动机等品牌。在全球18个国家设有生产基地,并在190多个市场从事经营活动,雇员约9.5万人。2016年,沃尔沃集团销售额约为3020亿瑞典克朗(约合319亿欧元)。

沃尔沃混合动力客车

此外,沃尔沃集团在自动驾驶卡车、电动大巴等领域同样布局多年,产品也已上市多年,拥有成熟的技术支持。

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表示:“我们期待与沃尔沃集团深化合作,发挥吉利在中国的市场拓展经验,探索在电气化、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前沿领域的合作机遇,为沃尔沃集团开拓全球业务,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做出积极贡献。”

令人欣喜的是,两家沃尔沃公司已在一些自动驾驶系统、连通性和电发动机领域实现了一些技术共享。在吉利收购沃尔沃集团后,这种共享无疑会继续加深,而吉利或将会获得其中一部分技术。

李稻葵认为,目前中国企业需要通过并购的形式与其他企业形成最佳协同效应。比如寻求我们最需要的变速箱技术;比如自动驾驶一些核心的零部件技术等等。中国汽车现在不再是野蛮生长,而是需要在专业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这是中国整个汽车行业前进的新需求。

此后双方将不断深入的合作,凭借各自优势迅速补齐吉利在商用车、卡车领域的短板,使其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

同时,让吉利在2020年实现销售25万辆商用车的目标变得更加可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汽车商业评论。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