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70年代的小食品,满满小时候的回忆!

 一帆858 2018-01-07



“里厢坐,里面有位子,这个包子蛮好吃的。” 欧阳娟娟热情招呼顾客,忙前忙后,做牛肉煎包。“得啷啷,得啷啷……”欧阳娟娟敲着锅边,清脆的声音告诉顾客们,牛肉煎包出炉啦。


传统点心 桃花酥

美食记忆 糖葫芦

糖葫芦这种用山楂穿在一起的食物,已经有百十年的历史了。不仅在父母的记忆中深深的烙下印记,甚至90后一代都爱不释口,在很多的民俗博物馆中也常见到它的痕迹。

从前,在很多乡镇的集市上都会有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他们有一个装满糖汁的大锅和一个硕大的砧板。小贩熟练的拿着一串串山楂在锅里蘸好糖汁,然后在用力的甩在砧板上,最后在向后拉一下,拉出一个长长的糖尖尖。每一次去选糖葫芦,小朋友们都会盯着砧板上刚刚蘸好汤汁的糖葫芦,选出糖尖尖最长的那一颗。

新鲜出炉的糖葫芦有着薄薄的酥脆的糖衣,入口即化,真的是最难忘的美食记忆呢!

1985年,一位叫 Reinhart Wolf 的德国摄影师来到中国,深深的被中国的美食所吸引。于是,在中国游历的这段日子里,他跋山涉水,走南闯北,用胶卷相机拍下了很多沿途见到的中国传统美食,它们每一样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烤红薯

在那个零食不足的年代里,烤红薯是很多人记忆深处最难忘的零食了。

在寒冷的冬天,众人围坐在炉边烤火,将几块地瓜扔进发红的炭火中。看到热气腾腾的烤炉,想到那红皮黄瓤的颜色、热乎甜软的口感,儿时的冬天就在地瓜的陪伴中度过了……

手擀面

许多人记忆里都有一份妈妈牌手擀面吧~

最传统的面条其实是手擀面,为了让面条更劲道更有嚼劲,和面的时候都是用的凉水,揉面时要很大的力气,揉好的面摸起来硬硬的,非常扎实。煮好的面条里,再加上几片蔬菜和一颗温润的荷包蛋,真是一件超级享受的事情。

铜炉炭火锅

以前,在寒冷的冬天,热气腾腾的火锅,为父母他们驱散了无数夜晚的严寒。

北方人的记忆中最深刻的会是火锅,应该就是这种铜炉炭火锅。金黄色的铜炉一拿出来,就知道,今天可以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顿暖暖的火锅了。听见汤水被铜炉烧出的滋滋响,幸福感就跟蒸汽一起蒸腾腾的冒出来了。非常难吃到的羊肉,切成薄薄的一片,用筷子在煮沸的汤中上下涮动,不出几秒,羊肉就熟了。蘸上浓香的芝麻酱,真的像过年一样。

虽然现在很多火锅店都推出了这样的铜炉炭火锅,却总是觉得吃不出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了。

烧饼

现在看起来是很简单的食物,在那时却有很多关于烧饼的讲究。

烧饼是很传统的中式点心,可以做出很多不同的造型。刚刚出锅的烧饼,烤的酥脆的一层饼皮和上面厚厚的芝麻,是很多人小时候的幸福回忆。有些地方每年正月十三嫁出去的姑娘和女婿回门,都要带上一包刚刚出炉的香脆烧饼,表示嫁出去的女儿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情。

麻花

一根香脆酥甜的大麻花,足够让孩子开心一整年,哈哈~

在面粉和油都要用粮票来换购的年代里,每家每户的家长都会存一点面粉和油,留到正月里,给孩子们炸些麻花、煎饼等,在正月里做孩子们的零食。在没有各种现代化零食的年代里,孩子们是多么的盼着过年,就是在盼着过年的时候可以吃到零食!!

那是,村里三五成群小朋友,围在炉灶边上看着油锅里翻动的小麻花,看着一根根麻花在翻腾的油锅里从白色慢慢变成金黄色,就是最大的乐趣。

中国鲜

很多海鲜的烹饪,都能代表典型的中式菜做法。

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烹饪海鲜的方式,比如蟹子的做法就有很多。南方喜欢清蒸,蘸上调制好的酱汁,鲜香甜美的蟹肉味道被清晰的呈现,每一次尝到这样的蟹子,就觉得每一根味蕾都得到十足的满足。而在北方,长长喜欢用葱、姜、蒜做爆炒,烹饪出的蟹子融入配料的香气,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松花蛋

那是,每家每户都会养些记鸭,平时鸡蛋舍不得吃。

那时人积攒了一些鸭蛋后,通常会找来石灰加上材灰调和起来,裹到鸡蛋上,过段时间就可以吃上松花蛋了。那是送花蛋也是不常有的。

熏鱼干

最常吃到的荤菜,也许就是熏鱼干了。

很多地方鱼还是挺多的,价格也比较便宜。人们常常将鱼处理好后熏制,这样就可以长期保存。尤其是将熏鱼切段,加入豆豉、干辣椒、食盐及一些味精,那味道真的是香到醉。现在大家可能都不太敢吃市面上的熏鱼了。

蚕豆

坚硬无比的零食,家人常常会藏起来,一不小心就被孩子们找到吃掉了。

当然Reinhart Wolf还记录了很到当时的美食,我们欣赏一下:

 

当然Reinhart Wolf还拍了很多70年代中国的美食照片,大家不妨到网上搜索查看,我个人看后确实激起了我满满的回忆。

时代的步伐总是不断向前,有很多美好的记忆需要我们珍藏。看了70年代的美食,再和今天的快餐式美食是否让你感慨颇深呢?欢迎大家分享美好的美食记忆,传播美食正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