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工大向全球青年学者抛橄榄枝

 天海书屋 2018-01-07
哈工大向全球青年学者抛橄榄枝
哈尔滨新闻网-新晚报2017-12-31 06:57

吴健为博士生做科研指导。

  32岁的吴健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博导,被人夸奖时,他总会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学校还有29岁的教授呢。”昨日,在哈工大第二届神舟论坛上,吴健作为嘉宾,谈起自己在哈工大工作不到一年的心得体会。当他提到学校给予自己的各种政策支持和福利待遇时,100位来自牛津、剑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国际顶尖学府的青年学者都睁大了双眼,有些惊讶,“没错,这就是哈工大最吸引人的地方,能够让一位研究型学者,在宝贵的黄金期没有后顾之忧地去搞科研。”

  60万安家费 25万年薪  

  学者黄金期能安心搞科研

  吴健的成功之路顺风顺水。出生于江西福州的他本硕都就读于哈工大,硕士毕业时赶上了国家第一批公派出国的机会。他到法国普瓦提埃大学攻读了博士学位,之后在法国和西班牙工作了三年。

  “我一直都想搞科研,研究的是流动的物理机制,流体力学在国防、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吴健发现,“基于电场的卫星换热器”这一技术国外已经实验成功,但在国内还是空白,“卫星上散热是不能使用风扇的,而通过电场的流动可以带走热量,我很想做这个研究,填补国内这一技术的空白。”

  吴健去年参加神州论坛时得知,工大在经费、空间、团队、绩效等方面都给予了青年学者极大的自主权和政策倾斜;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更是让具有不同特长的教师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100万的科研启动经费对吴健来说也是极大的诱惑。

  同时,60万安家费、精装修周转房、20万—25万年薪等各种福利待遇解决了吴健的后顾之忧,“一个研究型学者的黄金期是35岁—45岁之间,这一期间学者的精力旺盛,心气高,不怕失败,敢于挑战新的东西。而恰恰也是这一时期,家庭的重担也压在学者的身上,如果兼顾家庭,学者就会被迫选择相对保守的研究题目,因为经不起失败。”

  了解了哈工大的政策,吴健放弃了去离家近、名气大的高校的想法,选择了哈工大。

  提供精装房 新设工作室

  学校拿出最大诚意招人才

  吴健今年4月入职,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成为了哈工大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导,带一位硕士和一位博士。“我入校之后就住进了70多平方米的精装修周转房,楼下就是团委常务副书记,我们的户型装修都是一样的。”吴健说,入职第二个月就拿到了60万安家费。一个月前,他结了婚,妻子也是哈工大的教师。“我们楼里的邻居都是30来岁的拔尖教授,学校给教授家属也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有的在财务部门,有的在人事部门。教授们的孩子也被安排进了哈工大幼儿园和复华小学。”不久前,吴健还在距离学校不远的新建小区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房,“就算我不搬走,学校的周转房也可以一直免费住下去。”

  同时,吴健还得到了一个30平方米的独立工作室和一间40平方米的实验室,学校还给了他30万经费购买实验仪器。目前,吴健用拿到的第一批科研经费制备了多台服务器,离实现自己的科研成果又进了一步。

  吴健带的博士生李禹克告诉新晚报记者,“相对来讲,吴健老师没有其他‘大老板’严肃,他会给我们掌握方向,更多的是让我们自己动手、自己琢磨,这给了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得知今年又要举办神舟论坛,吴健马上把消息告诉了两位在欧洲和新加坡两所国际顶级学府毕业的青年学者,“2017年,我们学校还新设立27个青年科学家工作室,按类别提供300万—500万建设经费。学校还开发建设了2500套精装住房提供给青年人才,预计2019年建成。学校招揽人才这么有诚意,我相信大家没有理由不留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