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烹饪用水冷热有别

 小林餐饮交流 2018-01-08

1,炒蔬菜时,若中途需要加水,应该加入开水,加冷水会使蔬菜变硬,口感不好;再有,炒菜锅的温度突然下降,会使炒熟蔬菜的速度变慢,延长烹饪时间,导致营养降低;中途加冷水,还会使蔬菜中的纤维素不容易软化,老年人不易消化。  

2,制作蔬菜汤时,应将水煮沸后再放入蔬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同时含有维生素C氧化酶(可氧化维生素 C)。这种酶在500C左右时活性最强,在1000C时会失去活性。若在冷水时就放入蔬菜,当水温升至50℃左右时,处于活化高峰的维生素C氧化酶可将维生素C氧化破坏;应将水煮沸后再放入蔬菜。此时,维生素C氧化酶灭活,蔬菜中的维生素C可不被氧化而损失。

3,莴苣、番茄、竹笋等蔬菜含有较多的有机酸,用硬水烹饪这些蔬菜,会使菜肴口味欠佳,难以下咽。这是因为,蔬菜中的有机酸可与硬水中的钙离子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有机酸盐,使成菜风味大减。烹饪这类菜肴宜用软水,即纯净水。
4,烹饪腊肉,可先将腊肉煮一下,让亚硝酸盐(腊肉中的一种致癌物质)溶解在水中,并让腊肉变得滋润一些。应该冷水下锅,不可沸水下锅。否则,腊肉表面遇热后急剧收缩,会影响水分的渗入,亚硝酸盐也难以充分溶解于水中。
5,炖肉忌用冷水,宜用热水。用热水炖肉,可使肉块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肉内的增鲜物质不易渗入汤中,让炖好的肉味道鲜美。
6,熬骨头汤的主要目的是喝汤,用冷水、小火慢熬,可延长蛋白质的凝固时间,让骨肉中的增鲜物质充分渗到汤中。熬骨头汤时,最好一次加足水分,中途加水会冲淡原汁的鲜味。即使加水,应该加热水。加冷水,汤的温度突然下降,肉类的蛋白质和脂肪迅速凝固变性,影响营养和味道。
7,煮饭不宜用冷水。我国居民的饮用水是加氯消毒的自来水,若直接用自来水煮饭,水中的氯会破坏大米中的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B族维生素的损失程度与煮饭的时间和温度成正比,一般情况下损失约 30%。先将自来水烧开,让水中的氯随着水蒸气挥发掉,再用开水来煮饭,可大大减少B族维生素的损失。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烹饪工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