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40章解读张武忠初稿2017.8.24第40章【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译文】物极必反循环 往复是道的运动方式,如果万物众生的德行缺失了,那么唯有返回到道的本源才能寻得答案补充能量,故称“反者道之用”。道支配着宇宙万物,但 它的作用又是微妙柔弱的。天下失道者,都是因为逞强好胜而导致失败。从失道复反于道,就是要弃强用弱,故称“弱者道之用”。为什么呀, 因为天下万物生于道的有形之质,有形之质又生于道的无形之质。所以我们要反着往回走,才能返回到道的本体源头去充实其德,故称“天下万物 生于有,有生于无”。【解读】40.1“反者道之动”,揭示“德”的源头在“道”。“反”是相反返回,物极必反是道的运动规律,日月星辰循 环往复,太阳光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往返,造就了大地上的春夏秋冬,阳极反阴,阴极反阳,万事万物发展到极致就将向反方向运动,这是自然 万物的“反者道之动”。《道德经》中共有4个“反”,第25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第65章“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第78章 “正言若反”,都是反向相反返回之义。上一章描述了得道有德者的成就,也展现了失道无德者的结局。既然“德”是由“道”而生的,如果万物和 众生的德行缺失了,唯有返回到道的本源才能去补充能量,这是修身养德的“反者道之动”。40.2“弱者道之用”,道的作用微妙柔弱,那么“ 德”也要润物细无声。大道无色无声无形支配着天地万物,它的作用看起来非常微弱,前面道经的章节中,一直在描述道的微弱作用。第6章“绵绵 若存,用之不勤”,第10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第32章“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第37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正因为 其微弱,所以才能游刃有余永远不衰。从失道返回到道,就是要弃强用弱,故称“弱者道之用”。40.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揭示其 原因。为什么要返回去?因为天下万物生于道之“有”,而有形质的万物又生于道之“无”。所以我们要反着往回走,才能返回到道的本体源头去充 实其德,故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在前面道经的章节中多次描述道的“有、无”,第1章开篇就提出了“无”和“有”的概念,“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第2章说“故有无相生”,第11章说“故有之以为 利,无之以为用”,第28章说“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40.4德经的前三章都可以当做下经的提纲。《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 经,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是德经。第一二三章可以作为道经的提纲,那么38、39和40章可以当做德经的提纲。第38章首先综述了“德 ”的分类,第39章揭示了天下万物得道和失道的不同状况,第40章论述了道和德的运动和作用方式。接下来的各个章节,就开始详细论述道德的 各个细节。张武忠2017.8.24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