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精读培优练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邓训字平叔,少有大志。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建初三年,上谷太守任兴欲诛赤沙乌桓,乌桓怨恨谋反,诏训将黎阳营兵屯狐奴,以防其变。训抚接边民,为幽部所归。六年,迁护乌桓校尉,黎阳故人乐随训徙边。鲜卑闻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①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诸羌激忿,遂相与解仇结婚,交质盟诅,众四万余人,期冰合渡河攻训。先是,小月氏胡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缘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虽首施两端,汉亦时收其用。 时迷吾子迷唐,别与武威种羌合兵万骑,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经常屯兵,不下二万,转运之费,空竭府帑,凉州吏人,命县丝发。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悉驱群胡妻子内之。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 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训因发湟中秦、胡兵,出塞掩击迷唐于写谷。 永元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胡人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戎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吏执,不听,以状白校尉徐傿。傿叹息曰:“此义也。”乃释之。 (选自《后汉书·邓寇列传第六》,有删改) [注] ①烧当种羌迷吾:烧当种羌,与后文的“武威种羌”均为当时的羌族部落名称。迷吾,部族首领。②小月氏胡:西北少数民族。(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3段] 1.“以防其变”中的“以”,与《陈情表》“谨拜表以闻”中的“以”都是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2.“鲜卑闻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中的“其”,结合语境分析,是代词,译为他的。 3.“期冰合渡河攻训”中的“期”可以联系成语“不期而遇”推断其意义为相约,约定。 4.“缘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中的“缘”结合上下文推断,译为因为。 [第4、5、6段] 5.“别与武威种羌合兵万骑”中的“与”,和《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中的“与”,都是介词,用于引出对象,译为跟、和。 6.“以德怀之,庶能有用”中的“怀”结合语境推断,是动词,译为安抚。 7.“开门内我妻子”中的“内”,与《鸿门宴》中“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中的“内”,都是通假字,通纳,译为收容。 8.“乃得父母”中的“乃”结合语境,此处前后暗含条件关系,推断是副词,译为才、这才。 9.“胡人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中的“临”,是在“(训)病卒官,时年五十三”之后,推断其意义为吊丧。 10.“戎俗父母死,耻悲泣”中的“耻”,与《师说》“不耻相师”中的“耻”一样,都是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耻。 (二)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B.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C.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D.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解析:选D 本句写邓训在胡人病重时,不让他们自杀,而是给他们治疗一事。“困疾者”是治疗的对象,“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是邓训制止胡人们自杀的行为,“使医药疗之”是治疗的行为,“愈者非一”是治疗的结果,“小大莫不感悦”是胡人们对邓训的感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B.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建初,为东汉章帝年号。 C.校尉,官名。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战国末当已有此官。 D.秦代称呼太守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先生。 解析:选D 汉代称呼太守刺史为使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训统率黎阳营的士兵屯守在狐奴,安抚接纳边境地区的百姓,他驻守之处成为幽州地区百姓投奔的地方。 B.诸羌谋反时,邓训被朝廷任命为乌桓校尉,以防羌人的进攻,后来又率领湟中秦、胡兵出塞对迷唐发起攻击。 C.邓训没有任由羌人和胡人互相攻击坐得渔翁之利,而是打开城门收容胡人的妻子儿女,帮助胡人度过危机。 D.邓训五十三岁时病死在任上,胡人都非常悲痛,他们大吼长号,有的甚至自残身体,想要追随邓训而死。 解析:选B 诸羌谋反时,大臣们推举邓训取代张纡为护羌校尉,并非乌桓校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 译文:
译文:
解析: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有:(1)“由是”,因此;“报怨”,报仇;“忧”,以……为忧,担心。(2)“耻”,以……为耻;“临困”,面临绝境;“自刺”,自杀。 参考答案:(1)因此羌人各部落非常愤怒,谋划想要报仇,朝廷担心这件事。 (2)胡人的风俗以病死为羞耻,(他们)每当病重面临绝境,就用刀自杀。 参考译文: 邓训字平叔,年轻时有远大志向。汉显宗即位,最初任用邓训为郎中。邓训乐善好施,礼贤下士,士大夫大多归附他。 建初三年,上谷太守任兴想杀掉赤沙乌桓,乌桓心怀怨恨,图谋反叛,皇帝下诏命令邓训统率黎阳营的士兵屯守在狐奴,来防备乌桓叛乱。邓训安抚接纳边境地区的百姓,(使狐奴)成为幽州地区百姓投奔的地方。建初六年,(邓训)被提升为护乌桓校尉,黎阳营的老部下乐意跟随邓训迁徙到边疆。鲜卑人听说了邓训的威望恩德,都不敢南下接近边塞。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杀烧当种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非常愤怒,谋划想要报仇,朝廷担心这件事。大臣们推荐邓训取代张纡为护羌校尉。羌人各部落十分愤怒,于是相互消除仇怨缔结婚姻,交换人质结成联盟,会集四万多人,约定黄河结冰后渡河攻打邓训。先前,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内,能作战的有两三千骑兵,因为骁勇健壮,每次和羌人交战,常常以少胜多。虽然他们首鼠两端,但汉朝也时常收容并使用他们。 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另外和武威种羌合兵共一万多骑,来到塞下,不敢攻打邓训,先想胁迫月氏胡人。谋士们都认为羌人、胡人互相攻击,对朝廷有利。邓训说:“不对。现在张纡不讲信誉,羌人各部落大举行动,汉朝平时驻守的兵力不少于二万人,运送军需品的费用,白白耗尽了官府的钱财,凉州的官吏百姓,命悬一线。推究胡人各部落不能满意的原因,都是我们的恩惠和信誉不够。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会有用处。”于是下令打开城门,让所有胡人的妻子儿女全部进来。从此湟中的胡人都说:“汉朝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邓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才能够与父母团聚。”大家都很高兴,叩头说:“我们听从邓使君的命令。”邓训于是安抚供养其中数百个勇敢的少年,作为自己的随从。 胡人的风俗以病死为羞耻,(他们)每当病重面临绝境,就用刀自杀。邓训听说有人病重,就把他抓来绑起来,不给他刀子,派医生治疗他,治好的人很多,大人小孩没有不感激高兴的。邓训乘机征调湟中的秦、胡兵力,出塞后在写谷对迷唐发起攻击。 永元四年冬,(邓训)病死在任上,时年五十三岁。胡人爱戴他,早晚来哭泣吊丧的每天有几千人。按戎人的习俗,父母去世了,子女们以悲伤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呼号。等到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声哭喊,甚至有人用刀子割自己,说:“邓使君已经死了,我们也一起去死吧。”先前邓训任乌桓校尉时属下的官民都在吊丧的路上奔走,以致城中人都走空了。城中的官吏抓住他们不让走,但人们并不理会,官员们把情况告诉校尉徐傿。徐傿叹息说:“这是大义啊。”便释放了他们。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擢拜议郎,迁侍中。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 会天下扰乱,茂素与窦融善,因避难归之。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饷给,计口取足而已。后与融俱征,复拜议郎,再迁广汉太守,有政绩称。时阴氏宾客在郡界多犯吏禁,茂辄纠案,无所回避。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帝始怒收宣,既而赦之。茂喜宣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命,即位以来,四海晏然。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然顷者贵戚椒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近湖阳公主奴杀人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冤魂不报。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下拭目。今者,外戚骄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执平之吏永申其用,以厌远近不缉之情。”光武纳之。 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赐东园梓棺,赙赠甚厚。 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旬月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 (节选自《后汉书·蔡茂列传》) (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段] 1.“哀、平间以儒学显”中的“以”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中的“以”一样,都是介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2.“会天下扰乱”中的“会”根据语境推断,可译为恰逢,适逢。 3.“后与融俱征”中的“征”,译为征召。此句为被动句,正确的翻译为后来蔡茂与窦融一起被征召。 4.“茂辄纠案”中的“案”,根据上下文推断,是动词,译为追究,查办。 5.“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中的“举”,根据下文“帝始怒收宣,既而赦之”,推断是动词,译为检举,揭发。 6.“虽休勿休”中的“虽”与《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中的“虽”一样,用于“未然”“将然”时态,译为即使。 7.“干犯吏禁”中的“干”,根据语境推断,是动词,译为触犯,冒犯。 8.“斧斤废而不举”中的“斧斤”,根据上文“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推断,应是名词作动词,用斧斤,意译为刑戮。 9.“近湖阳公主奴杀人西市”从句式上看,同时属于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杀人”后省略了介词“于”;正常句序为“近湖阳公主奴(于)西市杀人”。 [第3、4段] 10.“代戴涉为司徒”中的“为”根据语境推断,是动词,译为担任。 11.“以问主簿郭贺”是省略句,省略了“以”的宾语“之”,代指这个梦。 12.“衮职有阙,君其补之”中的“阙”是通假字,通缺,译为缺点,缺失。 (二)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B.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C.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D.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解析:选D 根据固定句式“……者……也”断开一处,根据句末虚词“之”“也”和实词“禾”“穗”“秩”“之”断开其他地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原为郡守;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B.“绳墨”本来是木工打直线的工具,后来引申为规矩或法度。 C.在中国古代,国家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此简称。 D.“薨”在古代称诸侯或天子死去。《礼记·曲礼》:“诸侯曰薨,庶人曰死。” 解析:选D 天子死曰崩。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茂凭借儒学在汉哀帝、平帝年间有着显耀的名声,在应对皇帝策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的成绩被提升为议郎。 B.蔡茂为官刚正不阿。迁任广汉太守时,阴氏的门客在郡中多有触犯吏禁的,他毫不避讳,进行调查审理。之后还上书光武帝,劝其早起晚睡,要勤于治国。 C.蔡茂为人刚正,不畏权贵。在董宣因为湖阳公主一案被抓又被赦免一事上,他上书进谏,希望光武帝下令责成有关部门审理湖阳公主的罪行,以便让执法公正的官吏永远发挥作用,以平远近不服之情。 D.蔡茂在代替戴涉担任司徒一职时,在职任之上清廉俭朴,毫不懈怠。建武二十三年死于位上,死后享有皇帝赐予的荣耀——东园梓棺。 解析:选C 错在“审理湖阳公主的罪行”,不仅仅审理湖阳公主,还包括其他骄逸的外戚和放纵的门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 译文:
译文:
参考答案:(1)我听说必须经过进善言才能达到振兴教化的目的;要想使国家安康人民安宁,没有比治理恶人恶事更重要的了。 (2)洛阳令董宣,按正道办案不顾权贵,触犯湖阳公主而讨除奸凶。陛下不先澄清审明案件,就把他召来想对他施行杖刑。 参考译文: 蔡茂字子礼,是河内怀人。汉哀帝、平帝年间因儒学闻名,被征试博士,在皇帝策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成绩被提升为议郎,又迁为侍中。后来遇到王莽居位摄政,(蔡茂)便告病辞官,不肯在王莽朝中任职。 恰逢天下动乱,蔡茂素来与窦融关系很好,便到他那里去避难。窦融想让他担任张掖太守,(蔡茂)坚决推辞。(窦融)每次给他粮饷,(蔡茂)仅取家人所需而已。后来(蔡茂)与窦融一起被征召,又被拜为议郎,再迁为广汉太守,颇有政绩。当时阴氏宾客在郡中多犯官禁,蔡茂全部纠举案察,无所回避。恰逢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光武帝开始发怒逮捕了董宣,后来又赦免了。蔡茂喜爱董宣刚正,想让朝廷禁止、制约贵戚的非法行为,就上书说:“我听说必须经过进善言才能达到振兴教化的目的;要想使国家安康人民安宁,没有比治理恶人恶事更重要的了。陛下圣德隆兴,再承大命,即位以来,四海安定。也应当早起迟睡,该休息时也不休息。然而近来贵戚帝室之家,多次倚仗皇恩帝势,触犯吏禁,杀了人不处死刑,伤了人不予论处。我恐怕这样会导致法律失效,刑戮废而不举。最近湖阳公主的奴仆在西市杀了人,却与公主共乘马车,出入宫廷,多日逍遥法外,受害者含冤不得报仇。洛阳令董宣,按正道办案不顾权贵,触犯湖阳公主而讨除奸凶。陛下不先澄清审明案件,就把他召来想对他施行杖刑。当董宣开始受您怒责时,京师之人都非常关心此事;到后来董宣承蒙您宽宥,天下人都拭目观看。现在外戚骄逸,宾客放纵,应命令有关部门审理他们的奸罪,让执法公平的官吏永远发挥作用,以平远近不服之情。”光武帝采纳了此谏言。 建武二十年(44),代替戴涉担任司徒,在职任上清明俭朴毫无懈怠。二十三年(47)在职位上去世,时年七十二岁。(光武帝)赐其东园梓棺,丧金赠赐很厚。 当初蔡茂在广汉时,梦见自己坐在大殿中,见殿内梁上有一株三个穗的禾苗。蔡茂去取它,得到正中的一个穗,接着又丢失了。(他)拿这个梦去询问主簿郭贺,郭贺离开席位祝贺说:“大殿,是官府的象征。屋梁上有禾苗,这代表着人臣中的上等俸禄。取得正中的一个穗,象征着取得中台之位。从字来看,‘禾’字‘失’字合起来是‘秩’字,虽说有‘失’字,还是表示俸禄官职的意思。皇帝有未尽职的地方,你去弥补它。”一个月后,蔡茂得到任命,于是征召郭贺为掾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