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知白:入古人神髓,出古人头地

 风影墨客 2018-01-08

刘知白(1915-2003)原名庭坦,号涓涓厂主、白云,别署老藤、野竹翁、老梅、如莲老人等。

刘知白:入古人神髓,出古人头地

1915年11月30日,刘知白出生于安徽省凤阳县楼西街。

1920年,入私塾,习幼学。随外祖父习汉隶、北碑及颜、柳、欧、赵诸家。

1925年,外祖父赠《芥子园画谱》,始习绘事。

刘知白:入古人神髓,出古人头地

1928年,祖父命其休学随父经商,先生不从。祖父遂携其拜乡贤田少珊为师学习古文,次年拜乡贤王仲超习诗词,入读凤阳光启中学。

1933年,与发小朱鸣冈一同考入苏州美专。

1934年,与王东白、朱申白在凤阳举办“三白画展”。

刘知白:入古人神髓,出古人头地

1942年,参加广西全省美展。

1947年,研究元人画法。与邓同禄在凤阳举办双人展。

1948年,提出“学时有他无我,画(化)时有我无他”的画学主张,研米芾、石涛、高克恭等。

刘知白:入古人神髓,出古人头地

1975年,研究徐渭、八大、赵之谦、虚谷、吴昌硕等。是年多作大写意梅、荷。大量临写王羲之、怀素和米字。

1977年,研究青藤、白阳、程邃、梅清、清“四僧”及赵之谦、吴昌硕诸家。探研黄宾虹墨法。作大幅山水、梅、荷百余件,山水小品十余册,金鱼小品二百余件。

1982年秋,游苍山、洱海,登峨眉、青城。研徐渭,黄宾虹。以米氏、石涛、宾翁诸法写贵州山水。

刘知白:入古人神髓,出古人头地

1987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受聘为贵州省文史馆馆员。退休,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会员、贵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协理事、贵阳市文联顾问,贵州省民革“贵阳黔灵诗词书画研究社”副社长。

1989年,《中国画》杂志刊发先生《论“法守功化”》一文及作品。顾森先生撰文《默默的耕耘者》评介先生艺术。

1995年,以“泼墨法”表现黔中山水。

刘知白:入古人神髓,出古人头地

2000年,研董其昌、清“四王”。

2003年8月14日凌晨二时逝世于家中,享年88岁。

刘知白与黄秋园,也许是我们目下所看到的、当代最重传统的二君子了。但取代倾向,二人是大不一样的:黄氏主宗宋、元兼清石涛,刘氏力学元、明、清、民国含宋大米。刘氏宗法之代,中国画经历了两次风气之变:1.南宗主盟画坛,2.道咸金石学的兴起。

刘知白:入古人神髓,出古人头地

刘知白使笔,飞提纸上,正锋坠下,以笔端柔翰中锋造型为主;同时,也不避侧锋拖擦,取活媚以为中锋之助。为乾为坤,不主故常。观其画,笔生英蕤,摇曳多姿,隽永耐看,董其昌所谓“下笔便有凹凸之形”者也。这类线条,道咸金石学盛后,立体感更为增强,加以生宣墨法之助,沉着松灵,浑厚遒劲,令人心壮。它发轫于赵之谦,规模于吴昌硕,踔厉于齐白石,大备于黄宾虹,秦祖永所谓“笔中气韵”是已!

从宋、元、明、清到民国,从米芾、黄公望、吴仲圭、徐青藤、文、沈、二石、四王到黄宾虹,从墨法清朗到墨法浑厚的演变,刘知白都加以研究。然而,他的禀赋风姿,却是倾向于“清”的。

刘知白:入古人神髓,出古人头地

刘知白善于用水去把灵府深处的那个“清”字洗发以出:他好染好泼,他亦染亦泼——染冰雪、染霖雨、染深渊、染雾霭、染夜气;他的作品,水墨淋漓,元气也淋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