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小时定律是由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在著作《异类》中提出的观点,其核心是“一万小时”定律, 说明无论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10000小时就能获得成功,或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10000小时分解计算,1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五天,需要五年能到达10000小时,也就是说, 要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做到。 中国有句古话叫“十年磨一剑”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每个行业都有规律,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掌握其中的规律, 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使自己对行业有清晰的认识,把错误降至最低。 现实的案例证明,天才不只是有天赋就能成功,也需要后天的努力与学习才能取得成功,音乐天才莫扎特在6岁之前, 他的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个小时的音乐。到他21岁写出脍炙人口的第九号协奏曲时, 可想而知他已经练习了多少小时。 象棋神童鲍比·菲舍尔,17岁就奇迹般奠定了大师地位,但在这之前他也投入了10年时间的艰苦训练。 可见,从古至今,人类的成功,是在长期的付出和练习中获得,没有随便的成功,也没有坐享其成。 看待10000小时定律,要全面分析,不只是根据时间的长短来定论。 大部分的工作,已远远超过1万小时,却没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专家,值得深思。 有的人一生工作30多年,这么多年的工作,周而复始,枯燥乏味,没成为专家,只有一些主观的经验和判断, 对其他行业没有实质的指导。遇到下岗或换工作,几万小时的时间并未能取得实际价值,用不在刀刃上。 “刻意练习”已成为近几年管理的要点,也用在10000小时定律的方法上。 “刻意练习”明确在10000小时中付出与努力要“刻意”进行,不只是盲目去做。 在10000小时中通过理解掌握变化,用专注的态度去做,从而提升效率。 反复进行练习,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心中有数,来减少失误的发生,做好细节,成为行业的专家。 没积累就没收获,大部分人在羡慕成功人士的财富与光环时,并不知他们背后的艰辛, 他们有多少个几万小时的付出,才换来如今的辉煌。 所以说“与其羡慕别人,倒不如审视自己,做好规划,制定10000小时定律”。 要想有所作为,除了要以10000小时作为时间的衡量,还要考虑是否具备先天条件。 一名很喜欢唱歌的人,天生五音不全,也不具备唱歌的嗓音条件,硬要坚持10000小时成为歌唱家, 结果只能是不了了之,成为别人的笑柄。 一门手艺活,技术员却能以10000小时作为标准,进行反复练习,坚持不放弃,通过对产品的不断打磨, 完善,成为行业专家。 而大部分人工作虽然时间长,却难有更多人成为一流人才,原因在于,工作只是为了赚取薪水生存。 员工与企业是雇佣关系,企业要存活,就要员工创造利益,没有哪个企业愿用五年的时间去培养一个匠人, 用10000小时去成才。 极少数人之所以有所成就在于,有极强的意志力,8小时外,能克制自我,学习一门新知识,新技能; 通过反复练习,专注的精力提升自我,拥抱机会,成为人中佼佼者。 现实告诫我们,想要利用好10000小时定律,就要控制自我,目标坚定不渝。 有勇气面对失败,通过不断试错,找到定律,做到了然于胸,才有可能成为行业“专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