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虞美人

 老刘tdrhg 2018-01-09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词人李煜及其作品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  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          

情感目标:  借李煜词作了解其怀抱“赤子之心”作“天真之词”的特色,深刻地体会其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一) 导入:激发兴趣 

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是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生命铸成的。因为作者在完成这首词后不久,就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这首词也成了他的“绝命词”。这就是被誉为“词中之帝”的《虞美人》。 

 

 词牌的由来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

作者 见课本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整体感知:

1、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2、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   
       离国之痛   
       思国之苦   

 

研习课文: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反应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如果将”只是朱颜改”中的“只是”二字换成“可惜”行不行?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对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耐人寻味之春花秋月

春花秋月代表自然界的时序变换,代表宇宙的永恒。诗人只看见人生的无常。

春花秋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常与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诗人往日的快乐却不复存在。

春花秋月是极美好的事物,且多为爱情的象征。情人咫尺天涯,不得相见。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

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改”的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是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6、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

设问、比喻。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

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显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尽,语句形象而生动。

李煜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当然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7、列举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其它名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   铸《横塘路》

 古代以水、以丝、以雨、以柳、以山、以风等喻愁,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愁”情飞扬,可见“愁”是可知可感,可触可摸,千姿百态的。

 

主要艺术手法——对比。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

  今昔对比,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

 

上片                  虚实结合    设问  
实景:春花秋月——何时了       时光易逝     悲          虚写:回忆往事——知多少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又东风   时光消逝  亡国之恨      虚写:回忆往事——不堪回首    
下片  
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     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   恨    实:  朱颜已改——人事非  
发问:愁思如水——向东流——愁  

 

 

古诗中的“月”含着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抒发思乡怀远之情。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张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比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展示广阔情怀。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