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悼公是宋后昭公的继任者,此时的宋国已经处于衰落,战国时代已经开始了,中原的传统诸侯国们已经衰败,经历吴越称霸后的中原,整个中原诸侯国们都沦陷为小规模战争的疆场,尤其是宋国等国外忧内患,内有公族子弟混战,外有强国诸侯侵略,宋后昭公因弑杀宋景公的太子而自立,而宋后昭公也因任用公族为权卿,导致内政系于公族之手,晚年为权卿们所驱逐,逃亡于外,整个宋国的政局处动荡之势。实际上,宋国的公族乱政已经在国内连续发生了近百年,历代国君或许为公族所架空,或许为权臣所弑杀,只不过鉴于周天子的礼乐制度的约束,宋国的总体格局看起来还是稳定的,基本上宋国王室成员们还是能够遵循着嫡长子继承制,按部就班的代代传承下来。其间戴氏、华氏等族的内乱,也皆为公族们为选择更适合维护家族权益的所发动的替换国君事件而已。宋后昭公的身边其实不乏贤人能臣,他曾经邀请墨子到朝堂中参政议政,是为宋国的大夫级人物,也曾试图在宋国推行墨子的思想,加强宋国的变革。而墨子学说中的“反对兼并战争”理论,即多半受到过宋国弭兵政策影响。虽说墨子在宋国究竟推行过哪些成功的政策,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墨子在宋国显然得到宋后昭公的支持,也才可以广收门徒,创立了在春秋战国时代仅次于儒道的学派。楚国在这个时期内两度攻打宋国,都没有攻克,说明此时的宋国国力还是有所恢复的。战国时代最大的特色就是纷争不断,战国有两百多年,据后世的记载,仅大规模的战争就达到460余次,也就是说差不多每2年就有场大战争,至于小规模战争,自然就没有停歇过。因此这个时代的中原诸侯国,尤其是小诸侯国们,生存的困难度可以想象。弥漫在诸侯国君们内心深处的那种不安感,时刻警醒着他们的神经,宋悼公继位的时候,西方的魏国正在向西攻伐秦国,魏国在三晋中独强,赵韩无力对抗,只能向外拓展,赵国向东向北,韩国则向东向南,南方的楚国向北,北方的齐国向南,这种军事政治的地缘性,直接促成了地处中原腹地的宋郑等国成为炮灰。有趣的是,宋国所面临的外围环境非常恶劣,比如晋国为韩赵魏公族和卿大夫们所瓜分,齐国姜氏为田氏所代,即便在秦国也发生公族子弟的混战,秦献公团队弑杀秦出子,篡夺秦国君位。这就是宋后昭公的后期竟然为司城子罕所驱逐,外逃三年有余。能够在战国时代生存下来的诸侯,都不是简单的人物,当年晋国孤守着太行山和黄河之险,受制于周天子礼乐体系的束缚,无法发动大规模的系列攻灭战争,而韩赵魏既然可篡夺晋国王室,自然对没有更多关系的中原诸国有所迁就,魏国和赵国各占一方,韩国临近周天子,又临近郑宋,周天子尚可作为傀儡,而郑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韩国数次攻打郑国,郑国的数座城池逐渐为韩国所蚕食。郑国的世仇宋国也在韩楚齐等国的夹击下苟延残喘。《史记》载:“文侯二年……伐宋,到彭城,执宋君。”这个被韩国俘虏的宋国国君即是宋悼公,而且其在彭城所俘虏,这个当年曹国的都城,宋国当年攻灭的曹国都城,数代而后的宋悼公,重蹈了祖先们的覆辙,有可能为韩国所杀。韩国的这一场场针对宋郑的战争,逐渐将韩国推向战国七雄的宝座,《史记》载:“二年,灭郑,因徙都郑。”宋国的世仇郑国死在了宋国灭亡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