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希孟:《国家宝藏》首期人物!天才18著丹青,光阴900犹少年

 ljf2623 2018-01-10

为感动世界的人写颁奖辞

选定的第四位人物是

王希孟

王希孟

写王希孟,咱们得从他的《千里江山图》长卷谈起。

2017年年9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中国古代青绿山水书画展”,展出北宋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长卷。

一时间,午门的门槛都快被参观者踏破。有人“坐马扎”“啃馒头”“排长队”,还有人狂奔,差点跑掉了鞋。

这幅被列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名单的作品,只公开展示过三次。海内外艺术界和收藏界为此次展览而轰动。

排队4小时,为的是3分钟近距离观看这幅旷世名作。

说起长卷绘画,很多人自然都会想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宋王朝全盛时期世俗间的繁华。《千里江山图》则是文人理想境界中对大好山河的颂唱。后者更具有艺术性。

从画幅看,《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而《千里江山图》,宽51.5厘米,长1191.5厘米。宽度和长度都是前者的2倍。

从作者本身来看,张择端自幼好学,才华满腹,用一辈子的时间绘制了《清明上河图》,可谓是烛火燃尽的积累。而王希孟只有18岁,创作《千里江山图》,时间仅用半年,可谓是才华瞬间的凝固。更为重要的是,《千里江山图》作于《清明上河图》之前。

掩盖于树木的亭台楼阁。

遗憾的是,正史中对王希孟并无记载。王希孟究竟有多“天才”?只能从画卷后蔡京题跋中窥得一二。这寥寥数语,是目前关于王希孟生平最权威的资料。

题跋写道:“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闰四月八日赐。王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王希孟大概的履历是这样的:起初为画院生徒,曾向爱好文艺的徽宗献画,但被认为水平不到家。可徽宗从他稚嫩的笔触中,看到了潜在的才华,于是亲自教授王希孟绘画技巧。学生不负“老师”期望,不到半年,就创作了惊世骇俗的《千里江山图》。此图呈递后,徽宗大喜,将它赐予宠臣蔡京。

纵观历史,名垂千古的大师大家都是白发白须的老人家,或者是十年染透洗砚池的勤学苦练的大成者。然而王希孟,只是现在一个高中生的年龄。这似乎是上天的一个美丽的安排。

蔡京的题跋。

这幅画最令人惊叹的特点,是其鲜明的色彩,巨幅的尺寸,全景的构图,理想的境界。

千里江山,尽收眼底。《千里江山图》,堪称宋代的《航拍中国》。

全卷从左至右,大致可分为五段景色描绘。每段之间,画家都以江面隔开,又以桥梁、游船、渔舟衔接或呼应。

青绿色的崇山峻岭,就是平静如镜的湖水。每个局部放大,都是一幅自成格局的山水国画。

蔡京之后,此画被元代高僧溥光,清内府先后收藏。今卷后有蔡京、溥光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

溥光和尚是元代著名书画家,他在题跋中对《千里江山图》推崇备至,“予自志学之岁,获睹此卷,迄今已近百过。其功夫巧密处,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谓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设色鲜明,布置宏远,使王晋卿、赵千里见之,亦当短气。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具眼知音之士,必以予言为不妄云。”

简而言之,他认为,北宋著名画家王诜,南宋著名画家赵千里,都难望王希孟的项背。

两岸的小桥。

王希孟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

他的用色,十分富有个性,使用十分接近大自然却又是很单调的颜色去展现大千世界。厚重却清晰的青绿,轻盈却深沉的墨色,不仅色彩鲜艳,也使画面层次分明。

青山绿水,染天染地,山水一色。

据现代绘画者研究,王希孟绘画中所采用的颜料十分讲究,赭色、石青、青绿等颜料都是选用天然的矿物质。白色,则是用千年贝壳砗磲磨制而成。这些取材于珍宝的颜料,不仅珍贵,更重要的是,跨越千年依然鲜艳如初。300年后的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时,选用的是类似的粉末状原料。

这幅巨制,历经前后五次绘制。首先用工笔水墨打底,绘制全图。然后再根据内容,以赭红上色。在此基础上,再施以石绿、孔雀蓝等色。待干透,又再次以绿色叠加。然后再着以青色。

整个绘画过程,需要的不仅是才华,更考验细心和耐心。这也充分印证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的道理。

深谷处的悬崖断水。

《千里江山图》,洋溢着青春的张力。天才少年,俯瞰“千里江山”,心境里存着一份傲然。磅礴的气势中,又透着敏感微妙细腻的内心。

著名画家、文化学者陈丹青赞叹:十八岁的感知功能,是全息的。好比崭新的电脑,下载功能、搜索功能、反应功能,那是一流。一个少年看世界,那简直浑身都是摄像头。

或许是天妒英才,才导致这位天才的英年早逝。因此留给后人无限叹惋,也衍生了各种猜测。

复制的《千里江山图》长卷。

清代《北宋名画臻录》,绘声绘色勾勒了王希孟的“死因”:……“徽宗政和三年,呈《千里江山图》,上大悦,此时年仅十八。后恶时风,多谏言,无果。奋而成画,曰《千里饿殍图》。上怒,遂赐死。死时年不足二十。时下谕赐死王希孟,希孟恳求见《千里江山图》,上允。当夜,不见所踪。上甚惊疑之,遂锁此图与铁牢,不得见人,而封天下悠悠之口,此成千古迷踪,可叹世人不得而知也”。

因进献《千里江山图》受徽宗赏识,因绘制《千里饿殍图》而被赐死。因重见《千里江山图》而不见其踪。这样的经历真的称得上富有传奇。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

生命之花未及盛开便枯萎,这是王希孟的不幸。

刹那芳华,奠定900年画坛地位,留给后世无尽猜想。他,又是幸运的。

我为王希孟承上的颁奖辞是:

初看,是丹青绚丽的色彩,恢宏巨制的画卷。再看,仿佛是生命之花绽放,惊世才华直下九天。千里江山,蕴藏着人世浮沉,千年永恒。讲述着时光易逝,青春短暂。凝神沉思,忍不住惊叹,自古英雄代代出,我辈此时正少年。

你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