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通过诵读,你初步感知到这首诗的风格是怎样 师:雄浑豪放正是这首诗歌的主体风格。 所谓“雄浑”,有空间感、立体感; 所谓“豪放”,是指感情的奔放。 应该说诗歌的风格体现在其主旋律上,那同学们来看,反复出现在这首诗歌当中是那句话? 师:三次。好,同学们拿起笔,我们把它们标注出来。第一次是出现在诗歌的开头第一句。 然后第二句,是“凋朱颜”那边,对吧! 还有一句是在诗歌的结尾。 那我们来诵读诗歌的主旋律,再一次感悟诗歌的风格。 看第一句“噫吁嚱,危乎高哉!”怎么解释? 师:啊,好危险,好高耸啊! 噫吁嚱,是语气词。那“危”怎么理解?危险?
危险的意思,危急的意思。那“正襟危坐”中的“危”是什么意思呢? 这一句是“哎呀呀,太高,太高了!” 抒情手法上是直接还是间接?噢,直抒胸臆。 所以这一句诗放在开头,劈空而入,奠定了诗歌雄放的基调。 那我们在读的时候,能不能拖得太长?不能。我们要让它短促收势,响彻云霄。我们一起来:噫吁嚱,12…… 再看第二句“凋朱颜”,“朱颜”是什么意思?结合注解(看看),“朱颜”是什么意思? 师:语速还可以再放慢一些,好,请坐。语速可以放慢一些,我们女同学一起来一下。(示范读) 再看第三句“长咨嗟”,“咨嗟”怎么解释?注解有“咨嗟”,“咨嗟”怎么解释? 生:叹息。 师:叹息。“长咨嗟”呢? 师:深沉的叹息。长长地叹息,深沉的叹息,是不是?请坐。看来,诗歌到了最后是积聚了复杂的情感,化作了一句长长的叹息。既然是“长叹息”,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拖长一些,低沉一些。我们一起来读。(示范读)大家一起来。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重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侧重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战祸之烈】 好,一唱三叹之间,诗歌雄浑豪放的风格就显现出来了。 一唱三叹作用: 1前后照应 2层层递进,加强情感,深化主题 第一段: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重高】 文中哪些句子反映山之高的?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用神话传说为蜀道增加神秘色彩,说明蜀道的来历,蜀道之高,开路之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虚写】,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实写】。传说羲和每天驾着六条龙,拉着车子,载着太阳,周行于天下”这个神话,六龙回日意谓六龙之驾都因蜀道太高而无法穿越,只得载日而回。衬托出蜀道的高耸。 用回川的急流衬托出了山的高峻。因为我们说,惟见水急方能见山之高危。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反衬】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直接描写山路崎岖】 扪参历井仰胁息【夸张】,以手抚膺坐长叹【细节描写神态】。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 通过摹写神情、动作侧面: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由此可知,第一小节里有大胆的夸张,有丰富的想象,还引用了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确实有摄人魂魄的效果充分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第二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侧重险】 有两处描写的文字,请分别把它勾画出来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描绘出了怎样一幅画面?【意境】 构成这幅画面的意象有哪些? 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在诗歌之中,有很多典型的意象,有其固定的含义。 比如说,“梧桐”,它是凄苦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再比如,“明月”是寄托情思的载体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再有,“江水”代表了愁苦的绵长,李煜有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此处的“子规”有这样的一个神话。这就是子规啼血的典故。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内涵,所以“子规”成了古代文人表达悲情的重要载体。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赏析第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战祸之烈】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是他送别友人的。这是背景,那么在文中可以找到依据吗?他是送别友人的!
生:还有第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呢?
师:世事之难,仕途难,人生难, 这首诗大约是创作于天宝初年。我们说李白二十六岁只身出蜀,怀着他“济苍生,安社稷”的使命,一路来到长安。可是此时的玄宗已经不是当年励精图治的玄宗了。他任用奸臣,沉迷声色。而气质傲岸的李白怎容于当时的官场?所以他仅在长安三年就被赐金放还。 在这首诗中,蕴含着他感叹仕途难、人生难,是有道理的。 天宝初年,地方割据势力开始膨胀,怀觊觎之心者,不仅仅是安禄山、史思明之徒啊!所以结合上面的背景,表明作者对时局的关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劝慰友人不要入蜀,
热爱山河,敬畏自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诗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