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道难

 老刘tdrhg 2018-01-10

 

 

同学们,通过诵读,你初步感知到这首诗的风格是怎样

师:雄浑豪放正是这首诗歌的主体风格。

所谓“雄浑”,有空间感、立体感;

所谓“豪放”,是指感情的奔放。

 

应该说诗歌的风格体现在其主旋律上,那同学们来看,反复出现在这首诗歌当中是那句话?

    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共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三次。好,同学们拿起笔,我们把它们标注出来。第一次是出现在诗歌的开头第一句。

然后第二句,是“凋朱颜”那边,对吧!

还有一句是在诗歌的结尾。

那我们来诵读诗歌的主旋律,再一次感悟诗歌的风格。

 

第一句“噫吁嚱,危乎高哉!”怎么解释?

师:啊,好危险,好高耸啊!

噫吁嚱,是语气词。那“危”怎么理解?危险?

    师:应该是“高”。我们说李白有一句诗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那“危”还有什么意思?

危险的意思,危急的意思。那“正襟危坐”中的“危”是什么意思呢?   端正,

这一句是“哎呀呀,太高,太高了!”

抒情手法上是直接还是间接?噢,直抒胸臆。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用了什么修辞? 夸张的修辞。

所以这一句诗放在开头,劈空而入,奠定了诗歌雄放的基调。

 

那我们在读的时候,能不能拖得太长?不能。我们要让它短促收势,响彻云霄。我们一起来:噫吁嚱,12……

    生(齐声):噫吁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再看第二句“凋朱颜”,“朱颜”是什么意思?结合注解(看看),“朱颜”是什么意思?

    生:“凋朱颜”是指“红润的容颜为之凋伤,憔悴”。

    师:红润的容颜变色了。“朱颜”是指?

    生:红润的脸色。

    师:李煜有一句词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那么此处为什么红润的脸色要变呢?

    生:因为看到蜀道是如此的凶险,是如此的高耸入云。

    师:害怕,对不对?好,请坐。那么,既然是害怕了,我们应该读出害怕的情态。

    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师:你要身临其境的想象一下,读出一种花容失色的情态。把“凋朱颜”用颤音读出来,是不是?“凋—朱—颜”,好吗?再试一试!

师:语速还可以再放慢一些,好,请坐。语速可以放慢一些,我们女同学一起来一下。(示范读)

再看第三句“长咨嗟”,“咨嗟”怎么解释?注解有“咨嗟”,“咨嗟”怎么解释?

生:叹息。

师:叹息。“长咨嗟”呢?

师:深沉的叹息。长长地叹息,深沉的叹息,是不是?请坐。看来,诗歌到了最后是积聚了复杂的情感,化作了一句长长的叹息。既然是“长叹息”,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拖长一些,低沉一些。我们一起来读。(示范读)大家一起来。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重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侧重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战祸之烈】

好,一唱三叹之间,诗歌雄浑豪放的风格就显现出来了。

一唱三叹作用:

1前后照应 2层层递进,加强情感,深化主题

 

 

第一段: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重高】

文中哪些句子反映山之高的?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用神话传说为蜀道增加神秘色彩,说明蜀道的来历,蜀道之高,开路之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虚写】,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实写】。传说羲和每天驾着六条龙,拉着车子,载着太阳,周行于天下”这个神话,六龙回日意谓六龙之驾都因蜀道太高而无法穿越,只得载日而回。衬托出蜀道的高耸。

用回川的急流衬托出了山的高峻。因为我们说,惟见水急方能见山之高危。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反衬】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直接描写山路崎岖】

扪参历井仰胁息【夸张】,以手抚膺坐长叹【细节描写神态】。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 通过摹写神情、动作侧面: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由此可知,第一小节里有大胆的夸张,有丰富的想象,还引用了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确实有摄人魂魄的效果充分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第二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侧重险】

 

有两处描写的文字,请分别把它勾画出来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描绘出了怎样一幅画面?【意境】

构成这幅画面的意象有哪些?

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在诗歌之中,有很多典型的意象,有其固定的含义。

比如说,“梧桐”,它是凄苦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再比如,“明月”是寄托情思的载体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再有,“江水”代表了愁苦的绵长,李煜有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此处的“子规”有这样的一个神话。这就是子规啼血的典故。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内涵,所以“子规”成了古代文人表达悲情的重要载体。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动静结合】
 【小结】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赏析第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战祸之烈】

 从什么角度写蜀道的呢?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表现了蜀道易守难攻,地势的险要

  所守或匪亲,……杀人如麻      蜀地凶险     

 “狼与豺”比喻残害人民的叛乱者,和“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比喻叛臣逆贼,警戒统治者对时局的担忧

 

是他送别友人的。这是背景,那么在文中可以找到依据吗?他是送别友人的!

     师: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还有吗?

生:还有第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这一句也可以看出来。有没有更加直接的句子?

    生:问君西游何当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师:不错!还有吗?

    生: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师: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呢?  他在劝诫友人吗?劝诫友人什么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问君西游何时还”,劝友人什么呀?早点回家,不要入蜀,是不是?在劝诫友人,因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嘛。

 

    生:从李白的生平来看,这是他第一次出蜀以后到达长安所作,所以其中也可以看出他对于自己怀才不遇、不受重视,然后感叹世事艰险。也就是说他是从蜀道之难来写世事之难。

师:世事之难,仕途难,人生难

这首诗大约是创作于天宝初年。我们说李白二十六岁只身出蜀,怀着他“济苍生,安社稷”的使命,一路来到长安。可是此时的玄宗已经不是当年励精图治的玄宗了。他任用奸臣,沉迷声色。而气质傲岸的李白怎容于当时的官场?所以他仅在长安三年就被赐金放还。

在这首诗中,蕴含着他感叹仕途难、人生难,是有道理的。

天宝初年,地方割据势力开始膨胀,怀觊觎之心者,不仅仅是安禄山、史思明之徒啊!所以结合上面的背景,表明作者对时局的关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劝慰友人不要入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感叹仕途之难,人生多舛,再道一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热爱山河,敬畏自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诗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