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辨治杂病    温桂荣

 柴桂苓 2018-01-10
1.宣肺散寒,化痰平喘法治疗支气管哮喘

患者,男,28岁,2009年3月6日初诊。
患者主诉哮喘反复发作已10多年,诱发加重2天。曾经中西医治疗,诊为“支气管哮喘”。经治病情暂时缓解,常因气候突变或感受风寒而诱发。4天前因感受风寒之邪而诱发,旋即感胸部憋闷,喉间发紧而喘,需用气雾剂才能暂时缓解。现症见:咳以早晚为甚,吐白色清稀或泡沫痰,喉中痰鸣,鼻痒,喷嚏,微恶风寒,胸闷,呼吸急促,口不渴,手足冰冷疲倦乏力,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诊断:哮喘。辨证:风寒闭肺,痰饮内壅。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小青龙汤加味:麻黄、桂枝、干姜、白芍、制附子、款冬花、杏仁各9g,半夏15g,五味子、地龙干、炙甘草各5g,细辛、肉桂(冲)各3g。3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09年3月9日,服药3剂后恶风寒,喷嚏,咳喘均明显减轻,夜卧转佳。刻下:咳吐白色泡沫痰,喉中痰鸣,鼻痒,胸闷,手足冰冷,疲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上方去地龙干,加紫菀9g。7剂。
三诊:2009年3月16日,服上方7剂后,咳喘已去七八,呼吸平稳,纳佳,夜能安睡,大便正常。咳喘症状渐渐解除,但仍有白色清稀痰,疲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处方:上方去麻黄、制附子、紫苑,加白术15g,茯苓15g,橘红6g。7剂。
四诊:2009年3月23日,服上方后咳喘已解除,白色清稀痰减少,仍有些疲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缓。上方去细辛、款冬花、肉桂,加党参30g。7剂。
五诊:2009年3月30日,药后诸症向愈。为防复发,巩固疗效,照前方加菟丝子15g,淫羊藿15g,熟地黄15g,20剂。一年后患者感冒来诊,询知支气管哮喘未再发作。
按):西医认为本病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和神经因素等有关。从中医角度上分析,本病例反复发作已有十多年,因长年累月的疾病损耗,也日见虚弱,再加上平日喜饮食生冷,阳气更见虚衰。脾阳虚衰则运化无力,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水湿津液难于宣化,则痰浊内生,这是本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空气因素影响,对呼吸系统有—定的影响。再加上气候时常寒温不一,时冷时热,尤以春夏、秋冬季节交替时为甚。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内犯于肺,肺气上逆,呼吸不利,咳嗽多痰等症接踵而来,也是本病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根据患者既有外感风寒,又有痰饮内伏的特点,依照《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十二》第28条:“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采取宣肺散寒,化痰平喘的的小青龙汤加减。因考虑到患者吐白色泡沫痰,手足冰冷病人不仅肺脾两虚,肺气失宣,而且阳气虚衰,单纯用小青龙汤虽有宣肺散寒,化痰平喘的作用,但温化寒痰的力量稍嫌不足,故于方中加入制附子、肉桂以增强温脾阳,消阴翳的作用,再与方中干姜、半夏合用,其温化寒痰的作用迅速提高。服药3剂后,咳喘已有明显改善,证明方药对症。于原方去地龙,加化痰止咳的紫菀。至三诊时,咳喘已渐渐解除,病入坦途,去麻黄、制附子。四诊时,病症已缓解,加党参健脾益气,强壮身体。本例虚实夹杂,由于风寒外袭,治以解表宣肺为主,使邪迅速从皮毛外达;其次加重温中化痰,宣肺平喘的药物,使咳喘缓解;其三待病情缓解后,以健脾益气,固本培元,使患者增强抵抗力。


2.健脾和胃,清热祛湿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男,32岁。2009年5月13日初诊。
患者主诉腹痛、腹泻、黏液便反复发作已3年,诱发加重3天。患者3年以来,每于饮食不当或劳累后诱发腹痛腹泻,虽经中西医治疗,时缓时剧。曾经结肠镜检查,发现降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有溃疡病灶,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天前因饮食油腻食物致腹痛腹泻加重,服用某西药(具体不详)未能缓解,前来求诊。现症见:消瘦,面色无华,腹痛腹泻,大便4~6次/日,伴黏液脓血,里急后重,纳差,疲倦乏力。舌质淡红,苔腻而微黄,脉弦细。
诊断:休息痢、肠癖。辨证: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治法:健脾和胃,清热祛湿。甘草泻心汤化裁:炙甘草、制半夏、干姜、川黄连、厚朴、木香(后下)各9g,党参、白芍各20g,黄芩、苍术、败酱草各12g,春砂仁(后下)6g。3剂。日1剂,水煎服。
饮食调护:①禁食不洁、生冷、油腻、辛辣之食物。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②节喜怒,勿焦虑紧张;③谨风寒,注意保暖。
二诊:2009年5月16日,服药3剂,腹痛腹泻稍减。刻下:大便日3~4次,有黏液脓血,里急后重。舌质淡红,苔腻而黄,脉弦细,原方加白头翁9g。5剂。
三诊:2009年5月21日,症状明显改善,纳食好转,舌苔渐退,大便2~3次/日,有时仍有黏液脓血,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舌质淡红,苔薄腻。上方去砂仁、白芍、厚朴,干姜改12g,再加扁豆30g,藿香梗9g,白术15g,28剂。
四诊:2009年6月19日,药后诸症告愈。为防反复发作,以陈夏六君子汤加巴戟天、淫羊藿各15g,佛手9g,15剂,隔天1剂。随访后经结肠镜复查,肠黏膜溃疡面消失,黏膜恢复正常。如常工作和生活。
按):本病属于中医的“休息痢”、“肠癖”范围。其致病因素为湿热,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以脾虚为本,湿热、气机郁滞为标。根据患者既有湿热蕴结胃肠,又有脾气虚的特点,依据《伤寒论》第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已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结合患者病情,采用健脾和胃,清热祛湿的甘草泻心汤加减。方中甘草入脾胃,为中宫之补剂,能健脾胃,固中气之虚赢。本证脾胃虚甚而纳谷不化,肠鸣下利,故重用甘草以益中州大虚,而缓客气之上逆;佐人参、大枣则补中益气之力更增;半夏辛降和胃,消痞止呕;芩连苦寒清热,解邪热之烦;干姜之辛,温中散寒”(《伤寒论·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
本病的病位虽在大肠,但与消化系统密切相关,因此,治疗时需从脾胃着手,除了采用甘草泻心汤之外,还要根据本病的特点而加入厚朴、木香、白芍、败酱草、白头翁、春砂仁等。若湿热滞蕴缠绵,必要时可加人大黄荡除积滞,待邪去即停用,以免伤正。复诊的药物加减,都是药随症变,行其滞,散其壅,补不足,损有余,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
治疗本病既要辨证论治,又要针对本病的特点而用药;既要重视驱邪外出,又要重视增强体质,防止邪未去而止已衰。起初以攻邪为主,兼以扶正,待病情渐渐缓解,转而调养脾肾,兼以调肝,防止复发。由于用药合理,故能向愈。


3.温中健脾,降逆止痛法治疗偏头痛

患者,女,42岁。2010年3月2日初诊。
主诉左侧头部疼痛伴呕吐反复发作已4年。曾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2天前因工作劳累诱发左侧头痛,自服止痛药无效,前来治疗。现症见:患者左侧头部钻痛,痛连目系,有时畏光,注意力不集中,伴胸满不适,恶心欲吐,有时呕吐清稀痰涎,面色微青,疲倦乏力,夜卧不安。查血压132/80mmHg。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弦。
诊断:偏头痛。辨证:寒浊中阻,上蒙清窍。治法:温中健脾,降逆止痛。吴茱萸汤化裁:吴茱萸、生姜、制半夏、枳壳、天麻、白芷、川芎各9g,党参15g,白术12g,全蝎3g,大枣5g,3剂,水煎服。
二诊:2010年3月5日,上方服3剂,左侧头部钻痛,恶心欲呕,疲倦乏力好转。原方14剂,头痛消失。半年后因咳嗽来诊,偏头痛未见复发。
按):《金匮要略.呕吐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第10条:“干呕,吐涎味,头痛者,吴茱汤主之”。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加上半夏、枳壳后,其行气消滞,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的作用明显提高;巅顶之上,唯风可到,故加天麻、白芷驱头风而止头痛;患者久病已多年,久病必瘀,故加入川芎、全蝎活血通络而止痛;加入白术以助党参健脾益气,扶正驱邪。


4.疏肝解郁,清热利胆法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患者主诉右胁胀满疼痛反复发作已2年,诱发加重一星期。患者2年以来病情反复,时轻时重。7天前因心情久佳,再加上多吃油腻食物,诱发病情加重。经某医治未能缓解,前来求诊。现症见:右胁下胀痛,牵引右肩背疼痛,多进油腻食物或心情郁闷则症状明显加重,口苦,恶心欲呕,纳差,微发热,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微黄腻,脉弦。触诊检查右上腹有压痛,胆囊区压痛。B超检查见胆囊增大,壁增厚,轮廓模糊,胆囊内容物透声性降低。确诊为“急性胆囊炎”。
诊断:胁痛。辨证:肝胆郁热,气郁化火。治法: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方药: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化裁:柴胡、黄芩、生大黄(后下)、川楝子、延胡索、郁金、金银花各12g,制半夏、青皮、栀子各9g,金钱草30g,白芍20g,炙甘草5g,3剂,日1剂。
二诊:2009年6月5日,上方服3剂,药后大便1~2/日,发热迅速消退,右胁胀满,疼痛减轻,恶心欲呕减少,原方去大黄,加制香附再服7剂。
三诊:2009年6月13日,服药7剂后,疼痛大减,余症均减,舌苔渐退,上方去栀子、川楝子、青皮,加佛手9g,鸡内金12g,茯苓15g。续服14剂。诸症消失而愈。后经B超复查胆囊大小正常,囊壁、囊腔均基本正常。
按):《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根据患者病症,明显是肝胆郁热,气郁化火,
蕴结在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病情较急。遵照“六腑以通为用”,“痛随利减”之意,用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减。方中大柴胡汤疏肝利胆,荡除湿热之邪从下排出;金铃子散疏肝泄热,活血止痛;郁金与青皮合用,既能破气散滞,又能舒肝解郁而散血瘀,对肝郁气滞引起的右胁胀痛尤为适宜;金银花、栀子与金钱草配伍合用,其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的作用明显增强,尤其对胆囊发炎最为适合;还有芍药与炙甘草配伍合用,既能缓急止痛,又能调和肝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