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支付宝说句话

 学习雪雪 2018-01-10

黄山。2008年7月19日


每一年的支付宝年度账单,都会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每年也几乎都会引起点争议,比如去年的好友排行榜,就被认为是有钱排行榜。不过,还没有一次像今年的争议这么大,由于在“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这一重要的数据授权设计上,支付宝年度账单使用了很小的字体,并且默认勾选,这个问题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它涉及隐私,涉及用户的知情权,还涉及产品设计上的鸡贼。


芝麻信用方面很快就正式道歉了,并且在情况说明中使用了“非常傻逼”、“愚蠢至极”这样的口语化表述。我几乎可以想象出项目负责人刚刚还眉飞色舞、喜不自禁,转眼被骂的狗血淋头、臊眉耷眼的样子。



芝麻信用的微博


但是,这次支付宝年度账单的所谓隐私陷阱,实际上被过度解读了。芝麻信用和支付宝都是蚂蚁金服集团旗下的公司或业务,即使没有征得用户同意,使用了对方拥有的用户数据,我们恐怕也很难说什么,甚至我们可能都不会对此问题有任何感知。


规范的做法是,即使同一集团内部,相互使用数据也要征得数据所有者的同意,比如支付宝要用芝麻信用的数据,必须让用户确认同意《芝麻服务协议》,年度账单确实这么做了。更规范的做法是,要尽可能确保用户真的读过服务协议,并且必须手动勾选同意,这一点年度账单没有做到,甚至给人的印象是故意没有做到。我猜这才是引出“非常傻逼”、“愚蠢至极”这种斥责的原因——在完全没必要耍心眼的地方,让人以为你在耍心眼,甚至连累品牌形象和企业信用受损。


实际上,在《芝麻服务协议》那样的地方鸡贼,支付宝或者芝麻信用几乎得不到任何好处。真正有利可图的鸡贼,是我的朋友詹膑在《非常讨厌支付宝和垃圾生态》这篇文章中所说的,用一点点小恩小惠诱导用户滥发垃圾、骚扰他人、污染微信群等公共空间,并且在用户抨击抗议后仍然我行我素拒不改正的行为,那样的鸡贼,才有鸡贼的价值。没有收益只有骂名的坏事,为什么要干?


支付宝这次因为隐私问题被殴,确实有点冤。



蚂蚁金服看起来像是一家金融服务公司,但本质上是一家数据公司。芝麻信用更是一家用数据推算信用,用信用对接第三方服务的实体。数据和货币一样,流动起来才会产生价值。芝麻信用必须获得你的相关数据,从而产生你的信用记录,并与你同意的第三方分享这些记录。因此,你可以享受信用借钱、免押金骑ofo、免押金租房、甚至未来可能还会有签证便利等各种好处。


我既然使用蚂蚁金服旗下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代表我基本信任它;我既然愿意授权第三方访问我的芝麻信用,代表我基本信任这些第三方。


我的芝麻信用对第三方的授权


去年在《这是我的隐私,拿去吧》这篇文章中我已经说过,当今这个数字化的时代,需要与之匹配的新的隐私观,“实际上多数用户愿意让渡自己的部分隐私,以换取生活的便利和服务品质的提升。”在隐私保护特别出色的欧洲,互联网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尽管欧盟有超过5亿人口,却没有产生一家成规模的互联网公司。玛丽·米克去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列出了市值最高的20个全球互联网市场领导者,包括12家美国公司,7家中国公司,1家日本公司,没有欧洲公司。这个结果当然不完全是由隐私保护导致的,但是前互联时代的隐私保护法律,严重束缚了互联网公司的手脚,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隐私需要保护,这不是问题。买个房子被房地产公司卖一次,生个孩子被医院卖一次,买辆车被4S店卖一次……这种对个人隐私的滥用必须打击。但合理的隐私让渡,合理的数据共享,可以带给自己更多便利,没有必要过分谨慎。我们当然应该监督大公司的所作所为,但大公司通常有比直接买卖你的隐私更大、更长久的利益。


对隐私问题和数据安全的过分夸大,不光存在于企业和个人之间,有时候它甚至会成为某种政治问题。美国时间1月2日,蚂蚁金服与美国企业速汇金(MoneyGram)联合发布声明表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否决了两家公司的合并计划。速汇金是一家跨国汇款服务公司,去年初蚂蚁金服打算出资12亿美元收购。美国否决的理由,是为了减轻对于可用于识别美国公民身份的金融数据的安全性担忧。这理由其实很牵强,很扯淡。很多年前支付宝被从阿里巴巴合资公司中分拆出来,马云给出的也是类似的理由,他当时在给财新总编辑胡舒立的短信中说:


我理解的支付数据的安全是任何国家不会轻易放弃的,是安全问题而不是民族问题……我理解未来时代是数据的竞争。我们拥有了国家的经济数据。在美国,我们会碰上同样的问题。


不幸言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