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份来自省委党校学员的调查,对做好民生工作大有启发!

 羊之君子 2018-01-11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江苏省委党校调查研究中心围绕新时代党员干部对推进江苏民生事业更平衡更充分发展为专题,在省管干部进修班等11个班次的512名学员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实现全省范围的厅级、处级、科级干部全覆盖。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党校调查研究中心形成了调查报告,以下为全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面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领域的拓展和需求层次升级的规律特征,必须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增加民生投入,推进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从根本上解决好民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1

对于影响江苏民生不平衡发展的主要方面,在学员的选择中,77.2%为“地区发展不平衡”,65.5%为“城乡发展不平衡”,52.3%为“不同社会群体发展不平衡”,地区、城乡、群体既是江苏民生发展的“三个不平衡”,也是不平衡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

这说明,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江苏已在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上领跑全国,但发展方向和质量的普惠性和公平性需求日益彰显,民生福祉的资源分配在城乡、地区和阶层群体之间的公平程度亟待提高。

对于影响江苏民生不充分发展的主要方面,在学员的选择中,55.3%为“公共服务发展不充分”,50.3%为“经济发展水平不充分”,46.1%为“行业收入差距偏大”,28.2%为“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质量、结构和层次既是江苏民生发展的“三个不充分”,也是不充分发展的三个主要表现。

这说明,伴随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社会生活已从物质匮乏发展为物质充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从生存温饱提升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兼具的全面长远发展。而发展的结构不合理、质量欠佳、层次偏低都将限制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范围扩展和水平增长,提升民生各领域发展层次的现代性和高水平成为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2

民生发展的“三个不平衡”呼吁公平性增长。对于如何解决民生发展的“三个不平衡”的问题,84.7%的学员认为应“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71.8%的学员认为应“推动教育事业的均衡优质发展”,67.8%的学员选择“创造高质量就业机会”,64.1%的学员选择“强化对弱势群体的兜底保障功能”。

民生建设公平性和平衡性的提升迫切需要内外兼具的社会环境。一方面,政府应在经济资源再分配和社会发展主航向上承担公平性保障的主导责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区、城乡和阶层群体间的均等化、一体化进程,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基本权益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就业和教育成为民富民生的重要保障,就业为收入的来源和水平提供保障,教育为就业的机遇和层次提供可能性,二者缺一不可,是民生发展中最大的公平保障。

民生发展的“三个不充分”呼吁高质量增长。对于如何解决民生发展“三个不充分”问题,从总体发展来看,84.7%的学员选择“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82.9%的学员选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75.2%的学员选择“营造创业富民环境”。

从具体领域来看,76.9%的学员选择“发展现代服务业,满足不同层次就业需求”,87.8%的学员选择“促进资源在地区、城乡、校际间配置均衡化”,80.0%的学员选择“建立养老保障资金的合理增长机制”。

对于社会组织服务民生的调查中,85.5%的学员选择“提升承担社会职能和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81.0%的学员选择“规范行为,推动自身管理水平现代化”。

可以说,民生建设的高层次和高水平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在持久普惠的民生建设中主导发力,着重提升发展质量,着重推进均等公共服务,着力引导良好富民氛围。

同时,鼓励并加速社会力量助力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和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多元优质服务的需求。以社会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固然要在自身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方面加强提高,但政府支持和社会信任更应重点建设。

对于江苏民生事业建设的难点和重点,64.1%的学员对“强化对弱势群体的兜底保障功能”这一途径提高江苏民生发展水平表示认同,三地干部(苏南58.5%、苏中64.3%、苏北61.9%)的选择比例也均超半数,可见保障弱势群体权利尊严彰显政府职责和社会文明已成共识。

而在不同的民生领域,领导干部关注的重心难点和解决途径也都呈现共识和差异并存的局面。比如,在就业领域,51.8%的学员选择“完善公共政策,保障脆弱群体就业权利”;在养老领域,65.5%的学员认为应“加强对脆弱群体的重点保障”。苏北、乡村和弱势群体既是不平衡问题最为突出的地方,也是不充分问题挑战最大的地方,弱势群体的就业权利和稳定收入、贫困家庭的教育机会和代际传递、苏北地区空巢老人家庭养老的薄弱等,都对民生建设提出巨大挑战。

在全省差异化背景下如何以治理重难点为突破口推进民生事业更平衡更充分发展?在就业领域中,苏南干部更多认同重心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81.7%)和“发展现代服务业”(75.5%),苏北干部更多选择“发展民营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69.2%)和“加大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67.5%)。

在养老领域,全省干部在“建立养老保障资金的合理增长机制”(80%)上达成共识,苏南干部更多选择重心在“扩大医养结合机构的数量,提高医养结合机构的质量”(65.6%),苏中苏北干部选择的重心则是“发展城乡居民的居家养老”(66.7%、63.7%)。而对长期存在并密切关系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流动人口民生服务方向和政策,“以同城同权健全落户城市的长效机制”(80.0%)、“建立全面覆盖常住流动人口的基本民生服务体系”(79.3%)、“加速随迁子女纳入城市教育医疗保障体系的进程”(70.8%)是全省干部集体认同的三个最重要因素。

必须警惕的是,民生发展在地区、城乡、群体间的“三个不平衡”和质量、结构、层次面的“三个不充分”相互交织、渗透、冲突,衍生诸多社会问题和风险隐患,增加社会治理的难度和成本。应将基本公共服务全省范围的均等普惠推进和具体领域难点的因地制宜双重着力、双管齐下,这应是未来民生建设的两个引领重心。

3

坚持以发展的观点推进江苏民生事业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江苏民生事业建设必须坚持量变与质变的动态发展,在注重量的积累的同时,适时适度积极推进质的飞跃,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平衡更充分的民生成果。

首先,江苏民生事业的推进要继续保持数量的投入和优势。确保两个8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即确保新增财力的8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和确保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80%以上。同时积极配合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以聚力创新推动聚焦富民,以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保障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

其次,江苏民生事业的推进要适时突破质的飞跃,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扩面提标。制度设计方面,要推进扩面提标,加大城乡居民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新农合等保险的财政性补助投入,推进实现从制度到人群的全覆盖,提高财政保障水平。

具体民生方面,要在教育领域,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从九年提高到十二年,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创新收入分配、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市居民、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无差别覆盖;在社会保障领域,实现医疗保障的全省通用等。同时,针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更多地在出行、就医、就学、健身、安全等老百姓最直接、最关心的事情上下功夫,真正把实事项目选准、办实,从而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坚持以矛盾的视角推进江苏民生事业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在推进江苏民生事业时,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当前,民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体现在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上,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集中体现在不平衡与不充分发展交织的地方与领域。

从江苏实践来看,我省民生事业的主要矛盾是地区、城乡、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与速度、程度、水平和质量等不充分发展之间交织渗透的矛盾。为此,要充分认识和着力破解主要矛盾在就业、收入、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不同领域的表现难点。如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在于劳动与收入的不平衡、就业层次不足、职业满意度低等困扰;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在于教育的公平性、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堪忧等;医疗领域的主要矛盾在于人民对优质资源的需求与医疗人才、医疗水平发展不足的矛盾;养老领域的主要矛盾在于结构性不平衡,城乡空巢老人和家庭离散化、机构养老欠缺、精神孤独等。

坚持以两点论的思维推进江苏民生事业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按照两点论的要求,推进江苏民生事业建设,既要着眼全局,构建更加全面完备的民生保障体系,又要抓住重点,以突出问题为导向,以更大力度更高要求补齐短板。

首先,江苏民生事业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要坚持全面论,继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建设“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的“七个更”民生体系。

其次,江苏民生事业更平衡更充分发展必须抓住重点,补齐短板,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龙头和主要抓手。提高收入的基础是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江苏可通过加快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满足劳动者多层次就业需求,完善公共政策提高民众就业能力等方式促进就业,实现依靠劳动所得为主要收入结构的富民战略。


来源:《群众》2017年第24期,原标题为《推进民生事业更平衡更充分发展——来自江苏省委党校在校学员的问卷调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