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奇妙的。 比如,父亲和刚出生的儿子之间,一开始是带着嫉妒的。 因为那个自己喜欢的女人,看上去从此不再喜欢我了。 你看,她满心欢喜地看着她怀里的孩子。 她用心哺乳他,逗他、陪他、爱他。 浑然没把我放在眼里,难道真的被藏在了心底? 有了“新欢”就忘了“旧爱”不成吗? 很多的父亲觉得孩子成为了自己跟妻子之间的障碍。 晚上睡觉,没有了以前的亲密时光。 要么妻子已经照顾孩子累瘫了。 要么孩子横在中间,让做父亲的不敢越雷池半步。 但是,有一天,这个男人会意识到自己要承担一个父亲的责任。 只是他也许需要一点时间。 一个男人真的准备好做父亲,往往在孩子出生后的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也难怪呢,没有经历十月怀胎的辛苦和一朝分娩的痛苦,突然有一天面对一个肉嘟嘟、软绵绵的孩子。 不知道怎么抱,也不知道该怎么哄,怎能很快迅速进入到父亲的角色中呢? 但这可不能成为自己逃避的理由。 要知道,那个女孩不也是第一次做妈妈吗? 加油呀,爸爸。 2 父子之间的亲密时光其实非常非常短暂。 孩子大了,都会找妈。 “妈,帮我跟我爸说一声!” “妈,我爸还好吗?” “妈,我想你了,当然,也有点想我爸,你就别跟他说了。” 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是从怀上孩子就开始的,不会终止,只会愈发加深。 而父子间的亲密关系呢,也许就那么几年吧! 龙应台在文章里说:
每次读及此处,我常常感念。 时间真的好少,孩子一下子就长大了。 我常常会在哄儿子睡着之后,在他身边多躺一会。 自从他入学之后,我俩之间相处的时光越来越少。 有时他放学回家,缠着我玩。 而我还常常被诸事缠绕,左右推却,一日又一日。 有时深夜写稿,会悄悄去他房间。 给他盖一下被子,或者把即将滚下床的他扶正一下。 父亲对孩子的爱极易变得沉默。 往往被这些凭空或者不得已多出来的事给挤压了,埋藏了。 竟然忘却了最亲密的时光正在一点点地消逝。 要知道,等孩子大一点。 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少了。 小小的他如今已经跟自己的好友约定拜访。 我猜,不过几年时光,他会在自己的世界里,快乐的成长。 我们只能默默地在后边,目送他远去。 过去的时光,永不会重来。 3 在我们上一代的父子身上。 我们看到儿子成年后,对父亲的感怀是不多的。 因为很多父亲习惯了沉默地爱,把感情藏在心底。 对孩子的教训远远地多余赞美鼓励。 贾平凹在《关于父子》里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幸运的是我们如今正在改变着。 父亲开始意识到儿子作为小小个体的尊严。 也知道儿子需要拥抱和鼓励。 也知道控制自己的脾气,而不是对孩子打骂。 父亲是一个“尴尬”的角色。 充当孩子的益友,又要做良师。 温情和严苛之间,爱与规矩之间,方寸拿捏要小心翼翼。 但是既然做了父子,那就好好地努力爱吧。 4 父子之间,何尝不是生死之交。 老家有烧田坎枯草的习惯。 朋友的父亲不幸被烧伤,他当时以为是伤势不重。 匆匆从外省的公司返家。 看到皮开肉绽的老父,惨不忍睹,心如刀绞。 送至省城医院救治,本想自己一人承担的他面对高昂的医药费。 无奈之下,只能四处筹措。 他是一个从来不愿意给朋友们找麻烦的人。 人情往来也是出的多,收的少。 要一个这样的人向亲朋好友伸手,无异是难受的。 可是面对急需救治的老父,谁还能管这么多。 父亲在病床,奄奄一息。 儿子的担当为他撑起一片天空。 这时,父子间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还记得当年我们读高中。 在学校门前的陡坡那。 我第一次见到他跟他的父亲来报到。 他拎着小包,他父亲一手提着厚厚的被褥,一手提着箱子。 那时的少年,怎么能体味身后看着他的这个人,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但是身后的这个人却用他坚强的脊梁为他撑起一片天空。 小时候,当小小的我们被父亲牵着,迈过街道、小河、井边。 当我们割伤、划伤自己,或者哪一天跟人打架了。 我们被照看着,健康安全地长大。 生活学习的各项开支,加上家庭用度,零零总总积累下来也需要一大笔钱。 却没想到,真的有一天。 眼前这个强壮的男人,也需要有人保护。 而且是一场生死相托。 其实,家人就是能陪你共度生死的那个人。 还有一个朋友的奶奶,前年因为重症在老家镇上的医院濒临死亡。 亲戚好友都劝他爸爸放弃,不要再送出去了,回家料理后事吧。 但是他爸爸没有放手,紧紧地握住老母亲的手。 急急忙忙送去了市里抢救,又保住了性命。 后来老人又多活了几年。 虽然还是有病痛折磨,但后来的几年老人过得很开心。 他爸爸最高兴地就是自己当时没有放松老母亲的手。 老人去世后,父亲有一天喝了点酒,跟他说“我已经没有娘了,你要好好爱你的妈妈。要珍惜她。” 朋友当时也跟着父亲一起,红了眼眶。 这样的连结,不是孝和顺的枷锁,而是生与死的相托。 如此看,父母子女之间,何尝不都是生死之交。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珍惜家庭,好好爱眼前的这个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