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像枝间新绿随雨生,让广大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看到了建设现代化新乡村的希望和机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布局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强、美、富”,方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途径是城乡融合发展,载体是美丽乡村和乡风文明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如何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乡村?小寒前夕,记者在靖安县宝峰镇采访,所见所闻,深受启发。
从“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上找准突破口
1月3日,宝峰镇党委书记余敏亮出了他们找准突破口的“妙棋”:“聚力绿色产业发展,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小湾渔家村,由北京云游创展旅港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小湾禅舍正在兴建。项目施工负责人黄金斌说:“我们依托宝峰镇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禅宗文化优势,主打云游民宿牌,将线上标准化流程与线下体验相结合,今年3月份一期工程可竣工接待游客。”村委会负责人说,全村67户村民,以闲置房屋、水库资源等形式入股合作社,搞客家特色餐饮、农事体验、民俗展演等,预计户均年纯收入可增加两三万元。
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要有旅游重大项目牵引,才能加快“田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加快乡村振兴。在由港商投资3.8亿元的禅意养生乐园一期工程工地,记者看到,主体酒店正在浇筑混凝土,入口建筑、17栋临河建筑、6栋山谷合院已封顶。目前,5个总投资15亿元的养生、休闲重大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兴建,还有4个总投资20多亿元的旅游项目正在跟进。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乡村“产业兴旺”的重点、难点,也是主战场。大自然恩赐江西山清水秀和独特的生态优势。各地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科学规划,标定突破口,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
从打造乡村产业融合体上找准突破口
从农业供给侧看,农产品销路不畅;从需求侧看,消费者难以买到安全食品。问题就是导向。我们要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农业的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重点打造乡村产业融合体,由单纯的一二三产割裂转变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宝峰开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凡高介绍,他们走“合作社 基地 农民”之路,合作社的28户社员生产的白茶、皇菊和蜂蜜,由合作社统一品牌,统一加工包装,统一线上和线下销售,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去年,该合作社收入逾150万元,社员户均纯收入达5万多元。
对于下一步如何加快融合发展,曾凡高表示,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客观分析,这家合作社面临的困境,在全省或多或少存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制约了乡村经济的振兴。如何加快一二三产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融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让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现阶段,各地要在推动农业产业延伸型融合,打造乡村产业融合体,补齐产业功能短板上下功夫。采访中,余敏建言:“抓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由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主导产业链前后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和农产品附加值。”同时,我们要大力推进农产品线上销售和电商品牌构建,加快实现本地“小农业”联结全国“大市场”,才能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实现乡村振兴。
从打造美丽乡村和乡风文明上找准突破口
漫步在宝峰镇,境内山青、水净、河畅、库美,山水相融,如诗如画。宝峰镇镇长罗杰说:“近年来,镇里在公路沿线打造了一批功能定位准、产业实力强的精品美丽乡村。”去年,宝峰镇先后荣获“国家卫生镇”“国家园林城镇”等称号。进入2018年,宝峰人抖擞精神,围绕加快5A景区创建,正在全速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改造、农村房屋风貌改造等建设。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宝峰人以禅韵文化和孝亲文化为主题,全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彰显特色文化魅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宝峰镇宣传委员邹明星介绍,今年,他们将深入开展“心净、地净、干净”活动,以创新的思维办好宝峰孝文化庙会、中华文化书院·宝峰讲堂、农宿文化节,以优秀文化为内核,提升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实现人与内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是农民的梦想,更是我省生态建设的重点。靖安县宝峰镇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不能沿袭传统,还有许许多多的模式值得去创新和探索。只要各地结合实际,敢想敢做敢尝试,一个个现代化新乡村将在赣鄱田野涌现。(记者 宋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