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教育必将是构建在互联网上的新教育,我们必须推动信息技术支撑下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不是进化式的修修补补。我门应该抓紧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规律,因为如果我们忽视它,恐怕越努力,越事与愿违。 ——SmartShow创新社 无论何时,人才培养都是教育最重要的命题。那么,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和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学校应当如何审视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路径? 信息化和教育的融合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当前社会正在逐步从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社会形态的变化必将造就与之对应的新教育。工业化时代需要的是知识型人才,为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支撑体系。而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与此截然不同,我们需要的是“以能力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为核心的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伴随这样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标准、评估、课程、专业成长和学习环境必须随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如果我们现在仍然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就很难支撑起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所以要进行教育结构的改变,要进行教育支撑系统的再造,这是整个教育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信息化跟教育的结合正是这个重大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主任France Cordova在2016年曾提出六大科研前沿,前两条跟教育密切相关,一是驾驭面向21世纪科学和工程的大数据。特别指出要开发和评价创新型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机制,也就是说如何利用大数据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一个21世纪的学生以及一个21世纪的教师,这是要研究的;二是推进“人、技”互动前沿研究。特别提出要设计开发和试点新型的校内校外学习环境,因为未来的教育教学环境是人机共存、共生共长的环境。这两个前沿代表了未来教育的一种方向。 未来的教育会是什么样子呢?它一定是利用信息化在大规模基础上开展的个性化教育,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要启迪每一个人的智慧,而不是用一套既有的规则把他们限定了。正如现在我们很难找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手机屏保壁纸,技术的发展满足了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往后深入,信息技术也必将成为推动教育个性化的支撑性力量。 “化”是艰难的,要有担当意识 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没有信息化,就没有个性化的未来教育。而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教育最难之处是教师环节,因为个性化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以学生为中心,而对于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没有任何实践和经验。过去教师是课堂的中心,现在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成为整个个性化教学环节中被连接的一个角色。 信息化关键在于“化”。化就是要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当中,改变教育系统内在的组织模式,实现对传统教育价值的重建,结构的重组,文化的重构,最后要形成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个性化的发展。 目前,尽管信息化参与教育已有一段时间,但还仅仅是量变,质变很少,量变好做,质变难做。要实现质变就是要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全面、深度融合。在教学方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在管理方面,优化业务流程,变革组织结构。信息化的“化”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重构,另一个是再塑,没有重构和再塑就不是“化”。 “再造”的痛点和难点也就是利益再造,难度非常大,但还是必须要做,因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遇到困难怎么办?那就需要我们学校领导者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 信息化部门不应是单打独斗的部门 信息化就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如果不亲自抓就很难推的动。因为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驱动下的综合改革,是流程的再造和组织的再造,要面对庞杂的管理系统,协调全校范围各环节的流程问题,要触动很多方面的利益。 但仅有“一把手”的重视还不够,还必须有专业的负责人来抓,所以要设立专职的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CIO作为学校信息化主管,需要从整体设计上进行统筹、协调与把握,需要协调全校的力量,形成合力。CIO首先要有认识上的超前性,才能发挥引领和统筹作用;第二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信息化必须走在其他工作前面;第三,必须善于协调力量,只有这样,校内信息化建设机制才能通畅。 同时,还要整合机构建立专门的信息化办公室,因为这是一个非常职业化的工作,不能九龙治水。为此,小编给大家几条信息化工作的建议:信息化要设立CIO、信息化必须要评估驱动、经费要持续投入,这是一个不能间断的进程。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其任务的艰巨性和挑战性可想而知。这个时候教育信息化部门要意识到,你们不是单打独斗的部门,信息化规划与建设是需要全校各个部门共同认可并一起推进的事业,因此做规划时一定不能仅从一个部门角度考虑,一定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 校园网安全要发动群众力量 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有一项工作日渐重要,那就是网络安全。 2017年5月12日勒索病毒在全球爆发,中国多所高校受到影响,许多实验室数据和毕业设计被锁。而就在11日10点前,山东大学就向校园网用户发布了《关于防范ONION勒索软件病毒攻击的紧急通知》,第一时间对这起影响全球的事件做出了响应,此后,其他高校也纷纷仿效这一做法,在校内进行了安全应急响应和应对工作部署。 网络安全首要的是意识和责任,发动群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防范策略。 在发动群众的网络防御战中,山东大学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网络管理办法。早在2003年,山东大学就成立了学生网管会,由党委学工部直接指导,负责学生宿舍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管会在服务全校师生上网、规范校园网络管理、促进网络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本科生院的支持下,信息办联合学工部、公安处等部门,每年开办暑期网络学校和多期技术培训班,吸收一批批的学生网管员参与到校园网建设和运行管理中来,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塑造”的目标。学生是对网络安全响应最迅速的群体,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的网络安全工作事半功倍。 成果案例分享 华中师范大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探索 顶层设计:确立学校发展战略 华中师范大学的二级管理模式是“学院办大学”,不是“大学去管学院”。因此,将70%科研可分配经费全部交给学院。“化”要从这一系列的要素进行,首先要创新理念,提出了“一体两翼,体翼结合”的发展理念。 理念创新: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提出人才培养的“三四三”原则,“三生教育”,“4C能力”,“3S素养”。特别是“3S素养”,大学应该给学生21世纪的基本素质素养,因此要构建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服务的学习和环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要加强过程评价,特别提出以主动学习为主。 搭建“云+端”教室教学环境 构建“三空间”的学习环境,未来空间绝对不是教室,教室只是物理空间,还要打造资源空间,资源空间包括课程资源、MOOC资源,还有合作企业的资源。最后就是社交空间,21世纪的学生更重要是从社交空间来进行交流。华中师大正在建的近9万平方米的新型教学大楼,这个教学大楼是要打造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相结合的学习环境,特别是主动学习的环境。 随时随地学习:开发移动学习平台 学校建有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数字化学习工程中心,有将近一两百人的团队在支持这场改革。构建了移动的学习平台,大力推进资源的建设,包括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 多元协同:推进课程资源建设 构建教师教育的网络联盟,尤其教育部六所师范大学进行课程的共享,还建立了两岸四地的师范大学的协同培养联盟和资源共享机制。 打造UGBS协同创新模式 本文观点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山东大学副校长张永兵 当前许多院校的信息化已经走过了初级阶段,正在进入提升和完善阶段,山东大学也不例外。张永兵认为,这恰恰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重要论断相吻合,高校未来信息化发展应该以问题为导向,着眼于普及度和师生获得感、满意度,提升整体信息化服务支撑水平和能力。 |
|
来自: 博容书屋 > 《教育前沿理念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