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树上长“金” 树下生“银

 东营菌物科学 2018-01-16

树上长“金” 树下生“银”
——迁西县发展林下经济促农增收的调查
文/陆立军 齐福臣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近年来,迁西县充分发挥广阔的林地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开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大力发展以林菌、林药、林粮、林牧为主的林下经济,提高了林地产出,实现了“绿”“富”兼得,探索出了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树上长“金”、树下生“银”的全新生态农业模式,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涛涛林海托起绿色银行

  迁西是“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纯山区县,土壤以片麻岩为主,富含铁、锰、钾等矿物质,有近百座中小型水库。
  “靠山吃山,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上世纪80年代末,迁西人发明了被国际绿化署官员称为“中国首创,世界独有”的“围山转”荒山开发模式。30多年来,几届县委、县政府传好接力棒,积极推进林果强县建设步伐,持续不断地造林植果,到目前全县大部分山区形成了“山顶松槐戴帽,山间板栗缠腰,山脚瓜果梨桃”的立体绿化模式,有林地面积达到1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山场的科学开发利用,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水分得到蓄养,沙石得到稳固,过去“小雨泥浆遍地流,大雨沟谷跑石头”的水土流失现象彻底改观,达到了“小雨中雨不下山,大雨暴雨缓出川”的良好生态效果;同时,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农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全县经济林面积达到了83万亩,林果专业村、特色村达到200多个。其中,板栗70多万亩,年产量4500多万公斤,产量和效益均居全国之首;核桃、大枣、安梨等各种干鲜果品年产量5000多万公斤。农民人均从林果业获得收入2000多元,林果业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迁西成为闻名全国的林业大县。

  依托生态发展林下经济

  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这县进行大胆尝试,倡导以原生态生产方式发展林下经济,不打农药,少施或不施化肥,探索出林菌、林药、林粮和林牧四种主要模式,并进行了积极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林菌模式。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迁西就在全国率先探索了栗蘑人工驯化栽培技术,但人工栽培的栗蘑营养成分和味道比野生栗蘑要差。近年来,经过科研人员和菇农的反复实验,栗蘑仿野生栽培取得了成功。栗树下栽植的栗蘑接近野生环境,树木通过光合作用为食用菌提供清洁、凉爽、湿润的生长环境,食用菌生长为树木提供了二氧化碳、水分和肥料,实现了以林养菌、以菌养林、林菌互促。栗蘑采摘后菌棒腐烂,成为天然的有机肥料,实现了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栗树不用再施化肥。目前,全县林菌间作栗蘑栽培达到500多万棒,纯收入1000多万元。
  ——林药模式。2009年开始,滦阳镇小寨村村两委干部带头,从安国引进桔梗、黄芩、柴胡、丹参、知母等中药材尝试林药间种近百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亩纯收入达2000元。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辐射带动本镇及汉儿庄、洒河桥、太平寨等乡镇发展药材2万多亩。
  ——林粮模式。树下合理种植花生、谷子、豆类、甘薯等矮杆作物,对农作物进行耕作等于对果树进行了树下管理。特别是树下种植豆类,由于固氮菌的作用促进了果树生长。目前,全县林粮间作面积达到20多万亩,亩增效益300多元。
  ——林牧模式。2007年,高级畜牧师赵仲元在全县带头搞起树下散养柴鸡。鸡吃虫子、杂草,果树不再打药,鸡粪成了很好的有机肥,所产的鸡蛋、鸡肉营养丰富,果品的品质好。2008年,他又成立了迁西县龙顺柴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全县柴鸡养殖业迅速发展。目前,迁西县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山地散养柴鸡基地,规模达到100多万只,养殖户年纯收入3000多万元。此外,还有的农户在树林里养殖土猪、野猪、梅花鹿、鸭、鹅等畜禽,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引导加服务增动力

  迁西县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新的着力点,在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强化服务,并积极培树典型,强化引导示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政策导。出台了《农业重点产业扶持奖励办法》,按照以奖代补的办法,对种植中药材达到20亩以上的农户或组织按每亩1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山地散养柴鸡3000只以上每只补助1元;对利用树下地发展食用菌栽植的,每8吨投放料补贴1000元。对发展林下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对林下产品进行深加工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在资金、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典型带。对每种模式都选树一批典型,重点培育,先后发展林菌间作示范基地5处,林药示范园3处,林粮间作示范园7个,林下养鸡、养猪典型8个,通过广泛宣传,较好地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龙头牵。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林下经济,扩规模,增效益。目前,全县围绕林下经济已发展栗蘑、柴鸡、中药材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0多个,发展社员3000多户,带动全县2万多户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下经济产值8亿多元,为农民增收2亿多元。
  市场引。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各种媒体,广角度、全方位宣传推介迁西县的林下农特产品,积极组织开展农超对接,为林下产品打入大中城市搭建平台。仅2012年就开展了6次大型农超对接活动,栗蘑、栗蘑酱、柴鸡蛋等农特产品已打入北京华联、北辰等大型超市。先后建立了喜峰口、龙顺柴鸡等10个互联网站,使更多的人了解迁西农特产品、购买迁西农特产品。
  品牌促。一方面,县政府对大宗特色农产品积极开展地理标志认证。最近,“迁西栗蘑”已经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为迁西县林下经济一张“名牌”。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龙头组织积极开展商标注册和农产品认证。目前,全县林下产品已注册了栗蘑、柴鸡蛋等产品商标8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