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瑰宝】百年赵家馆 圆笼饺子香

 昵称2879261 2018-01-17

 

百年赵家馆  圆笼饺子香


昌黎城关鼓楼东街路南偏西,有个专门经营圆笼蒸饺的老字号——赵家馆。赵家馆的饺子工艺考究,独具特色,别有风味。创建近百年来,深受冀东、京津以及东北等地客人的青睐。是昌黎餐饮业一个著名的地方品牌。凡来昌黎旅游出差的,如果没到赵家馆品尝饺子,势必留下遗憾。




2011 年初夏,笔者两次走进赵家馆,专访与品读了这个百年老店。受到店老总、赵家馆饺子技艺传承人赵志强的热心接待。


赵家馆的店面不算大。一块书有“国家注册百年老店赵家馆”的烫金匾牌高高悬挂于店门口的正上方,亮光闪闪,现着辉煌,似又在诉说着它曾经的沧桑。


走进店里,便是餐厅。迎面南墙上,两个火红的中国结旁,悬挂着赵志强的爷爷、赵家馆创始人赵福元饺子大师的巨幅照片。还有一幅曾经来此就餐者题赠的大幅书法作品“回味无穷”。题字意蕴深长,概括了赵家馆饺子的鲜明特色。餐厅西墙上方,整齐一溜挂满了各级授予赵家馆的荣誉证书标牌。无疑,它彰显与诠释着赵家馆已有的辉煌。厅内,十几张硬木餐桌,不算规则的放置着,光光亮亮,现出特有的美。除此,厅的西面还有4 个单间餐屋,一并排列着。屋子虽不算大,倒也显一份清静。整个看上去,赵家馆的餐厅虽小,但感觉整洁、有序、雅致。我注意到,此刻虽然距中午还有一个多小时,可厅内已有三几位客人在候餐了。




走过餐厅向南,是操作间。操作间为相互隔离密闭的两部分。宽敞一些的是包饺子、蒸饺子的地方,稍小一点的是菜肴间。饺子间里,十几位师傅正在忙碌着。看上去他们有明确的分工,擀皮的、捏饺子的、油笼屉的、蒸饺的等等,各司其职。工作紧张有序,各个聚精会神。我看到,不大工夫,一屉屉圆笼蒸饺在她们灵巧的手中就包好了。这边负责蒸饺的小伙子,亦是忙得不亦乐乎。只五分钟时间就蒸熟一锅,紧接着便是下一锅。小伙子端着热气腾腾、刚刚蒸熟的饺子,面带笑容,一屉屉送到客人的餐桌上。动作干练麻利,让人感受到一份温馨。


赵家馆饺子,昌黎人都习惯地叫它“赵老二的饺子”。我边拍照,边好奇地问起赵家馆是如何创办起来并出名的。在一间小餐屋内,赵志强细致地给我做了解答。




赵家馆的创始人是赵志强的爷爷赵福元。赵福元1907年生于昌黎杨封台村,在全家弟兄姊妹五个当中排行老二。他的祖辈是从山西逃荒过来的。自幼家境贫寒。他的父亲曾开过一个小饭摊。每天东奔西忙,维持生计。那时,年幼的福元就跟着父亲四处转集。长大成亲后,赵福元在城里单独经营起小饭摊。待稍有一定积蓄后,于1921年3月5日,就在昌黎城关戏院街(今步行街新华书店对过)租了一间半房,开起饺子馆,全由家人经营,取名“赵家馆”。牌匾是请昌黎清末秀才高云山题写的。当时,赵家馆秋冬季节卖水饺,春夏淡季则卖冰糕,以增加收入,维持生计。




赵福元是个敬业、精明、勤快的人。为使这个小小的水饺馆站住脚,时时开动脑筋想办法。他坚持选好料,精加工,同时加进海鲜品,以增加饺子馅的鲜亮味儿。另外,从一开店营业,就坚持薄皮大馅,而且价格便宜,花一毛钱就可买10个水饺。同时,他还不时地到城内各个饺子馆品尝不同做法和风味的饺子,从中得到感悟和借鉴。为此,赵家馆的水饺很快就在有“小天津”之称的昌黎城(当时为唐山专属所在地)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声名四播,受到远远近近客人的喜爱。


1956年,在全国性的公私合营热潮中,赵福元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加。赵家馆由戏院街改迁到现址,规模扩大很多。公司合营初期,赵福元就提出建议,将赵家馆饺子由水煮改为屉蒸。被领导采纳。而这一改,避免了以往饺子馅中的海鲜味散失汤中,从而使饺子的口感更鲜亮、更好吃了。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




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中,赵家馆无奈地被迫停业,其门店改为昌黎国营饭店二部。赵福元遭受被批判的厄运。人们再也吃不到赵老二的饺子了。


文革风雨过后的1979年,国家兴起改革开放的热潮。城内又挂起赵家馆的牌子,不过地点是在民生街道西,原县服装厂对过。赵福元重又回来。专门负责采购、拌馅。从而使得原汁原味的赵家馆饺子时隔十多年得以再次面世。这,对于喜爱圆笼蒸饺的人来说是件很庆幸的事。当时赵家馆共6间房,8名员工。每天,闻讯前来光临的顾客很多。创下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当时人们说,要吃饺子,转来转去,还是赵家馆呀!


为了适应市场经营的需要,1981年,赵家馆又迁回现址。




1990年5月20日,赵家馆由赵福元的孙子赵志强承包经营。而志强从八、九岁时就跟爷爷学擀皮,学包饺子,受过严格训练。接手经营后,经爷爷的带领、传授,志强很快就掌握了赵家馆饺子的制作工艺,保持了原风味,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力求创新。现在,赵家馆已形成了海鲜、素馅、肉馅、什锦四大系列,有鲍鱼、梅花参、大虾、皮皮虾、蚶子、驴肉、牛肉、三鲜、大馅、素三鲜、茴香、香菇、巴鱼等17个饺子大众和高档品种。依然是全部手工,现做现蒸现卖,而且坚持低价位。客人再多,也不敷衍,确保质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观念增强了。而这,无疑给赵家馆的经营带来很大生机。店里几乎每天顾客盈门,经常出现排队购买的现象。赵家馆的名气更大了。在这儿可以经常看到,人们或者扶老携幼,或者几个至爱亲朋相聚,来上几屉热乎乎、水灵灵的蒸饺,就着小菜,推杯换盏,共叙亲情、友情,其乐融融。既品尝了美食佳肴,又得到精神上的莫大享受,过了把老子号的瘾。要说的一点是,近年来,北京的客人经常到赵家馆,他们特别钟情鲍鱼、梅花参这样的饺子品种,说非常好吃又经济便宜。别看这里店小,但能享受到大城市里星级饭店才能有的美食。




谈到为啥赵家馆的饺子香,赵志强介绍说,皮薄、馅大、馅散,海鲜味儿突出,咸淡适口,老少皆宜。鲜亮水灵,香而不腻。是赵家馆饺子的特点。刚蒸出来热着吃感觉更好。其中薄皮和海鲜味儿是它最主要的特色。听到此时,赵福元晚年不顾年高体胖,依然每天手摇着特制的三轮车,行走于城关菜市场,精心选购用料的形象又再现我的眼前,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勤劳敬业和负责精神。昌黎上点岁数的人都知道,“赵老二”生前一直坚持自己拌饺子馅。他的腰上时常系着一条用围脖做的大腰带,上面挂个羊肚手巾口袋。每次拌馅,赵福元都伸手从袋中抓出一把或两把东西,撒于馅中,三拌两拌,这饺子馅就成了。人们说,赵老二的饺子之所以好吃,全在他兜里这东西一抓一拌呢!


现在,赵家馆牌已是河北省的著名商标,价值超千万。其鲍鱼、梅花篸、香菇饺子系列品种和“八爪鱼韭菜饺子”,2007年分别被评定为秦皇岛地方特色旅游名吃。2007年6月,赵家馆荣登第二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赵志强作为昌黎百年老字号赵家馆的掌门人,成为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赵家馆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系秦皇岛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采访临结束,已是下午一点来钟。志强让服务员端上来两屉刚蒸熟的饺子,请我品尝。而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猜您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