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德裔导演 刘别谦 诞辰124周年,虽然他是真正的 喜剧之王,但知道他名字的人却还是很少。 就像人们在提到“悬念大师”的时候总会想到希区柯克,他不止代表了一个简单的悬念故事,更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形成了一个“希区柯克精神”的图腾意向。 ▲ 悬念大师,希区柯克 而在谈到“刘别谦笔触”,却没有一个明显的定义,这个绰号过去在行内和希区柯克的“悬念大师”一样著名,却没那么肤浅。 它意味着某种淡雅的、无法言说的,但却切实可知的感觉,只要看了刘别谦的电影,你就能感受到这种特殊的情绪。 ▲ 刘别谦 而今天光影君给大家安利刘别谦,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体会“喜剧” 因为喜剧的内核不止是悲剧。 他还有更多超前的意义,更多解读的方式,这也是“刘别谦触动”没有一个定义的原因。 当然你要拿邓超的《恶棍天使》《分手大师》来搞事情我也只有和你们分手了,那些只能说是段子,并不能定义为电影,更不能定义为 喜剧。 而在这点上,周星驰喜剧则很有意义,周氏喜剧算的一个很成功的喜剧:反类型制造效果、超现实推动剧情、混元素。这些都让周星驰声名大作。 但是从很大程度上,周星驰的那种带有小聪明的无厘头就是很典型的‘刘别谦式触动’ 在好莱坞中,开创者刘别谦在未满三十岁的时候便打造出了好莱坞喜剧和好莱坞歌舞片。 刘氏身后追随者甚众,人们可能想不到自己在影院里开怀大笑或者心有戚戚焉的时候,是在享用这位从未听说过的导演留下来的遗产。 你也不会知道,刘别谦的电影是如何影响了整整一代的中国导演,以至世界各地的导演。 “像《璇宫艳史》、《驸马艳史》、《红楼艳史》、《真恋假爱》、《风流寡妇》这些中译名,全都是影片在上海公映时的译名,战前整整一代的上海电影人和电影爱好者,在二三十年代,都被刘别谦的电影所吸引。”
1892年1月28日,刘别谦降生于柏林一个颇有名气的裁缝师家庭,尽管为了不辜负父亲希望他接掌家族企业的心愿,年轻时的刘别谦曾在父亲的裁缝店里干过记账员,但这显然不是他的志向。 从高中开始,刘别谦就发现了自己对表演方面的特有激情,他开始晚上到餐馆去从事歌舞表演,并为自己寻觅话剧表演的机会。19岁时,刘别谦加入了马克斯·莱哈的著名“德国剧团”,并从跑龙套慢慢擢升为领衔主演的要角。 然而表演工作的薪资实在不敷使用,于是他又在柏林的片厂做些杂工;之后他在片厂制作的一些喜剧片中崭露头角,并广受好评。 1912年刘别谦开始尝试编写剧本和导演的工作,不久他遂决定舍弃演出,自1915年起专心朝创作领域发展
而在电影中,刘别谦以 逃避现实的喜剧 和 题材广泛的历史剧 交替着。 当他和华纳签派五部电影之后,专心炮制在德国只稍微涉猎的都市喜剧。通过这些作品,刘别谦将欧洲大陆的精致手法移植过来,扭转了美国人对性爱既喜又惧的矛盾心理。 他精确地掌握了美国人的心理,将讽刺的主题锁定在 性 和 金钱。 描述性对早期的有钱人轻佻又风雅的活动,而且巧妙的将地点设在国外或是神秘的小岛,这样也躲开了当时的审查。
正是这一点将他与美国中产阶级主流价值观拉开了距离;也正是这一点,而不是他承袭的舞台传统让他与同时期的喜剧片区分开来。 ▲ 刘别谦电影《你逃我也逃》 而所谓“刘别谦笔触”,至今尚无一种确切的说法。
无论评价是怎样,但毋庸置疑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小津安二郎 就极为欣赏刘别谦,借鉴刘别谦利用“门”这个角度,转换成“小津镜头”。 仔细观看小津电影的话,就会看出 它是继承了20年代美国电影的某种样式,这“样式”就是刘别谦风格 在了中国,内陆导演桑弧(对,就是和张爱玲“初恋”的)深受刘别谦喜剧影响,在他观影或者拍片随笔中,反复提及刘别谦导演,并且他自己也公开承认过: ▲ 中国导演,桑弧 在他第一部喜剧片《人约黄昏后》就是刘别谦《婚姻圈子》中国版、包括后来的《假凤虚凰》和张爱玲编剧的《太太万岁》,都可以看成对刘别谦最擅长表现的金钱和爱情问题的中国化演绎
但是刘别谦的追随者当中,还是他的“门徒”比利·怀尔德更得其真传,这始于怀尔德担任刘氏班子里编剧,他也曾谈过“刘别谦触动”: 就是指高雅地使用超级笑话。你听了一个笑话,你感到很满足,接着有一个比它更大的笑话。一个你没有预料到的笑话。这就是刘别谦式触动。 刘必谦,墓碑 在刘别谦的葬礼上,导演比利·怀尔德感伤地说道:“不会再有另一个刘别谦了。 另一位导演威廉·惠勒则说:“更糟的是,不会再有刘别谦的电影了。 的确,在他死亡后再也没刘别谦式的电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