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南介绍|宫内感染的产时处理

 锋gf 2018-01-18

宫内感染的产时处理

宫内感染(intraamniotic infection)在早产及足月产中均很常见。产时宫内感染也是导致产时产后发生母儿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产时宫内感染的定义、诊断、治疗以及母儿预后我国尚无统一的指南和共识。

2017年8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发表了第712号专家委员会意见(committee opinion),对于宫内感染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现将该专家委员会意见介绍如下。


一、定义

宫内感染也称绒毛膜羊膜炎,是指羊水、胎盘、胎儿、胎膜或蜕膜等部位中任意一个或多个部位共同发生的感染。


二、诊断

产时宫内感染分为3个不同类别。

1.孤立性母体发热:指单次口腔温度≥39 ℃;或者口腔温度在38~38.9 ℃,30 min后重新测量,口腔温度仍维持在38~39 ℃,但是不存在其他高危因素。

2.疑似宫内感染:依靠临床症状,包括产妇产时发热,并且合并以下至少一项:产妇白细胞增多,宫颈脓性分泌物,胎儿心动过速。

3.确诊宫内感染:主要依靠羊水检查阳性结果(革兰染色、血糖、培养结果与感染一致),或者胎盘病理组织学证明胎盘炎症或感染。


三、预后

羊膜腔内感染可以导致急性新生儿发病,包括新生儿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和死亡;以及远期的婴儿合并症,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脑性瘫痪。宫内感染同样也可以导致明显的母体疾病,包括需要干预的产程异常、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子宫内膜炎、腹膜炎、败血症、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罕见的情况下可致死。


四、治疗

当产程中可疑或确诊为产时宫内感染时,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当诊断为孤立性母体发热时,除非能够明确有其他可导致发热的病因,否则应考虑使用抗生素。产后无论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如果存在母体高危因素,如菌血症或者持续发热,应继续使用抗生素治疗。无高危因素的阴道分娩者可停用抗生素,而剖宫产分娩者应再追加1次抗生素。抗生素可以降低新生儿菌血症、肺炎、脓毒血症的发生率,也可降低产妇的产褥病率,并缩短住院时间。

仅有产时宫内感染不应作为立即终止妊娠的指征,而应按产科指征决定其分娩方式。一般不以单纯宫内感染作为剖宫产的指征。无论孤立性母体发热、疑似或确诊宫内感染者,在其新生儿出生时,均需要及时与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沟通,沟通内容包括相关的高危因素,如孕周、胎膜破裂时间、产妇分娩时的最高体温,是否合并B族链球菌感染,以及产时抗生素应用的类型和应用时间等。这些对于新生儿后续的监测及治疗均有很重要的意义。

(文献来源:Committee on Obstetric Practice. Committee Opinion No.712: Intrapartum Management of Intraamniotic Infection[J]. Obstet Gynecol, 2017, 130 (2): e95-101. DOI: 10.1097/AOG. 0000000000002236.)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医院妇产科  陈静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李奎 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