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爱孩子的外语老师 都置顶了外语教师联盟 有经验的老师都懂得:备好课,不代表一定能上好;但要想上课,就必须要备好课。备课,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 教学中,备课不充分或者备的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 备课是一种什么行为?多年来一直有这样一个误区: 备课=写教案=模仿或者编材料。 其实备课的核心是一个教学设计,教师就像服装设计师、建筑师一样要精心设计出自己的“作品”,设计就得有构思、有创新,不能一味地模仿和抄袭。在我们看来设计一节课的程序应该是这样的: 研读教材(弄清楚教什么) 收集素材(开发课程资源) 再创作(组织处理,设计教学) 课堂实施(实现教学方案) 现在教师备课的资料很多,教材全解、参考书等,严格说照抄教案也不是一点用处也没有,对于新入职的老师来讲,学习一点别人的经验是有好处的,只不过我们不能全盘照搬,不能是纯粹的“拿来主义”,因为,教案的设计者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学生实际设计的教案,与我们的实际教学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完全的照搬过来也不一定能用得上,我们要学习别人教学设计的精华,学习名师们的教学思想,我们要在借鉴中创新,如果老是照搬别人的,是不会进步的,要学会思考名师的教学设计,不思考、不反思会让人变得越来越麻木,甚至越来越笨。 01 备学生——摸清已知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彻底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储量、认知水平以及考虑事物的思维习惯,教师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理有据,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最重要的是,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学生熟知的我们还喋喋不休,学生难解的我们却不了了之”的现象出现。备学生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十分活跃又具有思维差异的个体,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是胸有成“人”的,而想要做到这点,就务必经常自觉地深入学生中,通过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环节去了解学生。 02 备教具——选准穿插点 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具使用时机的选择十分关键。教具的使用不当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主要是在实际备课中经常因只重视了使用什么样的教具,而最终忽略使用教具的最好时机。在备课的过程中,倘若遇到语言表述非常抽象的情况,教具往往就能派上很大的用场。相反,如果几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道理,使用教具反而成了一种累赘。 03 备教材——吃透潜在点 “潜在”的对立面是显露。比如,语文教材中主要潜在三点:第一,是要吃透字、词、句、段之间的特殊含义;第二,是要吃透每一篇课文的主旨和特色,包括中心思想和写作含义;第三,是要吃透教材编写的三部曲,也就是“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只有真正突破了这三个重点,才等于是真的吃透了教材。除了语文,其他教材也都有其潜在点,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的“潜在点”,最终有效实现教材的利用价值。 04 备目标——落实结合点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它具有导向、调控、评价等多种功能。以前,我们总是将知识目标当成教学目标的唯一着力点,导致课堂不够生动、有活力,因此,新课程着力强调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集中精力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但接下来又有一批新的问题出现了,主要是教学目标之间缺乏内在的和谐。比如,一些教师只是将三个维度的目标进行了简单的叠加,而不关注其内在的关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是一个虚设的“标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教学中顾此失彼,最初设定的目标难以实现。 05 备情境——把握和谐点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而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实行教育改革就是为了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和谐是课堂情境的生命和灵魂。课堂和谐一方面指的是教材、环境、多媒体等设备的一致和谐,另一方面指的是生活事件、思想感情、情景氛围、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和谐。教师要按照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乃至走进生活。课堂教学体现着生活情景,感悟教学情景就等同于感悟生活,帮助学生树立一种眼见其物、耳闻其声、心感其情、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触。 06 备程序——巧绾过渡点 对于已经掌握了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他们已经十分熟悉教学的一般步骤了。但如何从已知的阶段,顺利地过渡过到另一个教学段,却很难有人真正去关注,这就难免会影响到一堂课的连贯性、整体性,在加上缺少必要的过渡,最终导致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思维和认识上出现“掉队”。 07 备教法——切中契合点 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的直接产物,但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方法的效力在于选择和运用。备教法要切中要点,具体的做法是要根据教师、学生以及教材等方面的不同情况,选择一种能帮助三者融合的方法,以便教师做到驾轻就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标准。 08 备问题——选准切入点 新课程提倡增强问题意识,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辅,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但在教学中某些教师错误地理解了问题教学的内在含义,导致问题设计缺乏质量和效果,常见的有以下几个“误区”: 09 备活动——找准落脚点 随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课堂上逐渐出现了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形式特征的“群言堂”,而过去那种以教师意志为主宰的“一言堂”则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是值得高兴的一点,但同时不幸的是,课堂也变得比之前更浮夸了。 10 备资源——抓住相关点 随着课改的继续深入以及正确的教材观的逐步建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和认可,教师也得以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开发课程资源。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剑走偏锋”的现象,有些教师不考虑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完全不顾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只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拓展,采用的一些资料甚至严重地背离了自己的教学内容,最终导致课堂上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现象。课堂教学不能简单地拘泥在教材中,应当进行适当地拓展延伸,并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度,最正确的做法是围绕教学目标,潜心挖掘教材富含的价值,然后按照相关性的原则,合理利用其周围的一切有效资源。 11 备语言——凸显精要点 教师的语言要充分发挥引导、点拨和启发的作用。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要紧紧抓住“精要”这一关键,力求实现简明扼要。第一,引入语要精粹。可以是激情引趣,可以是联“旧”唤“新”,也可以是设疑启思;第二,过渡语要精炼。只需三言两语,就能将上下文巧妙衔接;第三,提示语要精要。它的出现对于帮助引导学生更全面、正确地理解文章的正文,能起到一种提示思路或是提示方法的作用,教师要运用精彩的设计,为学生解开迷惑;第四,插入语要精妙。教学中的插入语有两种:一是与教学内容无关,但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比如充满激励和鼓舞的话语。二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第五,总结语要精辟。总结语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要做到与引入语相照应,使全文浑然一体。 12 备作业——强化重难点 作业设计是教学的反馈环节。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每个教师都必须精心设计学生作业的要求和范围,确保其作业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实效性,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设计作业的时候,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设计出一些深具趣味性和多样性的题目,以便帮助学生巩固自己学到的课堂知识,使作业真正发挥巩固、深化教学内容的作用。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自觉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并且将这种乐趣发扬光大,这就需要教师多花一点心思,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兴趣体验,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只有这样,教师的教授才有意义,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