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悲鸿的大“慈”与大“悲”

 耽读斋 2018-01-18


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曾有一方自用印“大慈大悲”,这方印看似十分普通,而且单从印文上来说,易于让人误以为它与佛家有关,其实不然。这方“大慈大悲”印隐藏了一个非常凄美的故事,读完后,一定会让你潸然泪下。


△大慈大悲(徐悲鸿自用印)


有人曾这样比喻:


如果说徐悲鸿的情感历程是一棵大树,那他身边的女人就是这树上的花朵。廖静文是树上的那一朵,蒋碧微是树下的那一朵。


1930—1940这漫漫10年,就是中间盛放的那朵瑰丽之花,却鲜为人知。而这朵瑰丽之花就是孙多慈。徐悲鸿还曾专门刻了一方“大慈大悲”印章,将两人的名字嵌在里边,一起用“金石”来见证他们之间的爱情。


  爱情的萌芽  



“慈”与“悲”相识在 1930年的秋天。那一年,18岁的孙多慈投考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并未考上,落榜了!

 

因为从小喜爱画画,所以她父亲找到自己的好友宗白华,通过介绍,她便转投到当时已经名震天下的徐悲鸿门下,成为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的旁听生。


当时的徐悲鸿对这个旁听生并不重视,也无需重视。因为徐悲鸿曾对孙多慈说:“西画和国画路子不一样。以后再说吧,也许能学得出来。”


是呀!当时在徐悲鸿的眼里,孙多慈也只是个“也许能学得出来”,无需倾注太多精力的,站在角落里的旁听生而已。


△徐悲鸿为孙多慈画的肖像素描


连徐悲鸿本人也没有想到,学画三个月的孙多慈就让他刮目相看,徐悲鸿甚至亲自出手为孙多慈画了一幅肖像素描,并题字:“慈学画三月,智慧绝伦,敏妙之才,吾所罕见。”


后来,徐悲鸿不再“冷落”这个旁听生了,而是开始带着孙多慈一起去踏青,一起去写生。


就这样,徐悲鸿与孙多慈开始越走越近,并相互吸引。张建初先生曾在《孙多慈与徐悲鸿爱情画传》里说,徐悲鸿为孙多慈画的肖像素描花费了一周时间。


您没看错,一个美术教授,还是名震天下的徐悲鸿,画一张普通的素描居然花了一个星期……


不止于此,在1930年11月底,徐悲鸿的好友舒新城来拜访他,回旅馆给女朋友刘济群写了一封信 :“昨天徐悲鸿约我去其家闲谈,适见其正在为某女画像,看其行动,似正在走入恋爱之途。”


可见,在这个时候,爱情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萌芽了……再后来,徐悲鸿与孙多慈的感情渐渐升温,以致最后双方都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


1934年10月22日,刚刚从国外回来的徐悲鸿,为弥补20个月来对学生授课的欠缺,亲自带着学生到天目山、黄山去远游写生。


△天目山写生


就在这个时候,“慈悲”二人一时冲动,竟做出了一些过分亲密的动作——一吻定情。孙多慈还在天目山挑了两颗最大最饱满的红豆,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徐悲鸿,而徐悲鸿也心有灵犀,回去后就找匠人将红豆嵌到戒指里,并镌刻“慈悲”二字,慈是孙多慈,悲是徐悲鸿。


  原配的反击  



但是,“慈悲”二人在一吻定情后,在红豆传情后,似乎快忘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曾为了爱情,毅然决然与徐悲鸿私奔东渡日本的蒋碧薇。


其实,在“慈悲”还没有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时,徐悲鸿在信中还有一丝丝挣扎的,他曾给蒋碧薇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说道:“你要是再不回来,我恐怕要爱上别人了!”


△蒋碧薇


多么直白的坦诚!听到丈夫这样的一番言语,换做谁也怕是坐不住了。可徐悲鸿接到蒋碧微立即返回南京的电报时,却又暗生悔意,“太太明日入都,从此天下多事。”


事实确实如此,蒋碧微回到南京不久,便发生了夺画事件。1931年,蒋碧薇在徐悲鸿的画室看到了一幅名为《台城月夜》的画。据蒋碧薇晚年的回忆,这幅画是这样的:


“画面是徐先生和孙多慈,双双地在一座高岗上,徐先生悠然席地而坐,孙多慈伺立一旁,项间有一条纱巾,正在随风飘扬,天际一轮明月……”


最后,蒋碧薇带走了这幅《台城月夜》,甚至干脆把它放在家中客厅最显眼的位置!这样,就使徐悲鸿进进出出,都在家人的注视下,每天看着自己和自己的女学生,让他极度尴尬!


徐悲鸿的神经到底不如蒋碧薇的坚韧,终于在这样心照不宣的暗战面前败下阵来。在之后的某个日子里,徐悲鸿黯然将画面上那对男女一点点刮去——从此,《台城月夜》不复在人间。


△南京台城(徐悲鸿画)


除了夺画事件,蒋碧薇还做出了愤怒的反击,开始了她的婚姻保卫战!对此,蒋碧薇做了以下四个步骤(源自网络)


一:让人到教室的黑板上写羞辱孙多慈的话语,到女生宿舍公然警告, 在画室里拿着尖刀威胁,这把孙多慈吓得不轻。

二:找到学校的领导,要求干预徐悲鸿和孙多慈两人的事,搞得徐悲鸿很是尴尬。

三:占据舆论,博得同情。

四:写信给孙多慈的家人,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女儿,好好做人。


蒋碧薇成功了吗?看结果是成功了的。甚至于她让“慈悲”二人输的一败涂地,1935 年夏天,孙多慈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毕业,徐悲鸿本想送她出国留学,又是蒋碧薇从中作梗,将孙多慈的留学梦破碎了。


  无果的答案  



出国留学的事情让徐悲鸿很是愤怒,让自己在孙多慈面前丢了脸,以至于他愤愤的说:“弟月前竭全力为彼谋中比庚款,结果为内子暗中破坏,愤恨无极。”


说好的出国留学呢?泡汤了……孙多慈也是极其的失落。


其实,在“慈悲”之间横亘的阻碍,除了蒋碧薇,还有孙多慈的父亲孙传瑗。他不可能容忍自己的女儿与一个有妇之夫产生任何的瓜葛,成为万人口中的“小三”。


就这样,带着失落,也怀着对父母的孝顺,孙多慈黯然回到安庆教书,她暗下决心要独立,要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甚至和徐悲鸿约定不再有书信往来,要求十年的时间和空间来成长,也摆脱对他的依赖。


佳人已去,跟蒋碧薇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徐悲鸿也干脆一走了之,远赴广西桂林。



可是,三个多月之后,孙多慈难耐相思之苦。她在安庆皖江公园又采摘了红豆,装进信封,寄给老师。徐悲鸿接到红豆,百感交集,挥笔赋诗。


“燕子矶头叹水逝,秦淮艳迹已消沉;荒寒剩有台城路,水月双清万古情。”


抗战爆发后,孙多慈一家流徙到长沙避难,徐悲鸿奔赴长沙与孙多慈见面,后又将她全家接到桂林。在桂林,两个人常与山水相伴,去漓江写生,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位于桂林阳朔的徐悲鸿故居


但是,孙多慈一直希望徐悲鸿能够给自己一个答案的,一个确切的答案。于是徐悲鸿1938年7月在《广西日报》上刊出了一则与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的启事:


“徐悲鸿启事:鄙人与蒋碧微女士久已脱离同居关系,彼在社会上的一切事业概由其个人负责。特此声明。”


徐悲鸿以为这样就能赢得未来老丈人的欢心,让老丈人看到自己对孙多慈的真心,同意他俩在一起。但是,孙多慈的父亲依然坚决反对,全家离开桂林,去了浙江丽水。


在“慈悲”分手的那个夜晚,他们携手漫步桂林街头,以为还有属于他们的明天。但战争纷乱,世事难料,明天只能是个未知数。至少在当时,他们不知道,那个夜晚,是他们爱情故事的最后一页。


后来的后来,孙多慈任教于浙江丽水的一所中学,而饱受舆论争议、身心俱疲的徐悲鸿也应邀去印度讲学,一去就是四五年。“慈悲”二人从此劳燕分飞。


  泥土的思念  



不论是当时的孙多慈还是现在的人儿啊!在面对感情与现实问题交织的时候,或许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什么才是最安稳的选择?什么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在“慈悲”分开的那段时间,孙多慈的父母开始为自己女儿谋划着人生大事,因为徐悲鸿是指望不上了,更何况他们本就不会同意。


△孙多慈(齐白石刻)


所以,在多人的牵线下,孙多慈认识了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的许绍棣。又在父亲的安排下,孙多慈在“父母之命”下嫁给了已经年届40,且有两个孩子的许绍棣。


其实,在这之前,孙多慈就与许绍棣有一些接触,她甚至主动在与徐悲鸿的往来信件中提到许绍棣。似乎想以这样隐晦的方式让徐悲鸿有一些危机感。


可是危机终究变成了现实,1942年,徐悲鸿从国外归来,知晓了孙多慈嫁作他人妇的事,内心是十分的痛苦,更何况嫁的人还是徐悲鸿口中通缉过鲁迅的党棍文人。


尽管孙多慈与许绍棣婚后不怎么满意,但许绍棣毕竟也是忙前忙后,悉心照顾她们一家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乱世中,许绍棣是个可以依靠的臂膀,他做到了徐悲鸿做不到的事情。


孙多慈嫁给许绍棣后,被聘为英士大学讲师,成为国立杭州艺专副教授。1947年在上海举办展览,1949年迁居台湾,1951年在台北、香港举办个展。


后来,孙多慈又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当研究生,去法国国立美术学院从事研究。回台湾后,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授,还在 1957年获台湾教育部美术类金像奖,最后担任该校艺术学院院长。可谓一时风光!


但,对于与许绍棣的婚姻,孙多慈的表妹陆汉民曾问起过她:


“表姐,你对婚姻满意吗?”“满什么意啊,能有什么办法呢?”

“那你还想着徐先生?”她叹一口气:“唉,这是一辈子的事情啊!”


其实,孙多慈也一直在平衡着自己的内心。1946年,孙多慈听说徐悲鸿娶了廖静文时,便画了一幅红梅图道贺,在画上题词“倚翠竹,总是无言;傲流水,空山自甘寂寞”。后来,徐悲鸿在梅枝上补了一只没有开口的喜鹊,欲说还休……


△红梅图(孙多慈 徐悲鸿画)


更为让人触动的是,据孙多慈的好友吴健雄回忆说,1953年9月26日,孙多慈在听闻徐悲鸿去世时,当场就昏厥了,后来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三天,甚至还为徐悲鸿戴了三年孝。


有人说,孙多慈一生都郁郁寡欢。在1975年,她因乳腺癌去世。时任丈夫许绍棣把她的作品挂满了整个屋子,企图回忆起两人在一起的美好,一直想等她。但孙多慈至死都放不下那段感情。她的朋友都说,“她老想徐悲鸿,心里老是觉得愧疚。”


孙多慈是一直思念着徐悲鸿的,思念《台城月夜》,思念“大慈大悲”印章,思念传情的红豆,思念天目山的一吻定情,思念那些年泥土的味道……




有人说,孙多慈的爱不遗余力,退出的时候干干净净,怀念的时候沉默无声,这样的表达,反而是更有质地和力量。也有人说,孙多慈的爱太过感性,缺少对爱的勇气,对于爱的表达始终是畏畏缩缩。


但不管怎样,徐悲鸿是爱孙多慈的,至少曾经爱过。正如徐悲鸿最喜欢的那方“大慈大悲”印章所表达的,“大慈大悲”,大爱无边,大爱无涯,大爱无时。这也是徐悲鸿对孙多慈最直接的表白。


思考问题

“无枫”的由来是?


徐悲鸿的公馆叫“无枫堂”,画室叫“无枫堂画室”,而且他曾经还专门刻下一枚“无枫堂”印章!似乎徐悲鸿很喜欢用“无枫”一词,您知道是为什么吗?


欢迎印友们留言讨论,我们会在所有留言的印友中随机抽取一名幸运印友,赠送其一份神秘小礼品。上周问答有奖的中奖印友是:逍遙旭公子。请中奖的印友联系金石印坊客服(微信号:jinshiyinfang)领取奖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