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要点: 深刻理解基础知识,学好硬知识。 不要形成固定思维 ,狭隘眼界,拓展「朋友圈」。 保持敏感度,保持好奇,保持知识的输入和通过实践输出 。 把自己当做互联网产品进行打磨迭代和升级。 独立思考,不要迷恋羊群。你看得到一堆羊,但看不到羊群前面可能是悬崖。 1%的思考 99%的行动,沙盘交易无效。做事情的逻辑和想事情的逻辑不一样。 追求一生的效用最大化,而不是当下。 创业就是找到真正的市场痛点,需求没有完全被解决的领域。 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非对称优势」,不要老是在一个标准下比较。 职业选择:匹配兴趣价值,长远规划选择平台和公司。 以下是小明分享的详细内容摘取: 谈大学学习 大学里基础知识重要性:只有把基础理解深刻透彻,才能更好地应用。知识是能够赚钱的,看看知识付费时代的崛起吧。
动态优化的思想:追求lifetime一生效用最大,因此 短期无用之用可能是大用(比如短期认为无用的大学学科专业知识)
了解大趋势,以宏观的视角看金融。金融如投资其实是很苦的,比如研究行业/公司/趋势等,并不是说学了就能很快赚到钱,需要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很多人死在了「厚积」的阶段。
谈「名校生」和「企业家」 如果你是名校生,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如果你是「垃圾学校」的,你的职业规划又是什么? 明明我们考上了清北复交,为什么毕业后我们绝大多数人反而不是大学时代的前5%,而是变成了后80%呢?为什么我们原来领先,现在却落后了? 这些问题非常值得在座的思考,尤其是这里不少的名校生。 名校生大多聪明,善分析,重逻辑,擅长做头脑里的推演,我把这个过程称为「沙盘交易」。通过脑子里的模拟推理,计算最优化路径,而不是通过行动去迭代。所以很多名校生最终都成了高级白领(这个称谓没有贬义)。 此外,真正有自信的人不需要靠标签来证明自己。一个三十岁的人还经常在说自己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毕业,这不是你牛逼,是你的学校牛逼。 事实上,三十岁你还需要抱住名校这个标签来获得虚荣感,只能证明你在拖学校的后腿,你属于混得很差那批人。
我碰到很多企业家,他们都不是名校毕业。 我就在想,为什么我(所谓的「名校生」)不能比他们做的更好呢?我明明有更多的知识,更好用的脑袋(至少看起来)以及更好更多的校友资源。 其实认真地去看待他们,那些非常接地气的企业家,你会发现他们非常厉害,我才是真的屌丝。 牛逼的企业家执行力都超强,这就是熊彼特说的企业家的精神:先做了再说,矫正迭代。而我们这些喜欢思考的人反而却一直在思考,但行动一直在原地踏步。 年轻的时候不要形成固定思维 (一定要这么走,一定要规划好惯常的路径:从学校里的刷成绩刷社团刷实习,到毕业后从分析师一路走到合伙人的职业打怪升级路径。) 这样只能让自己过上average的生活,混的最好的一批在我这个年纪(年近30)不过是年薪百万。
谈非对称优势 首先,你的优势是什么,如何加强自己的优势?你的专业知识深刻透彻,客户的信任一定是更多地来自你的专业程度。想想刚刚我讲的,很多金融系的同学,都搞不清楚股票怎么定价的,专业性从何而来?客户信任从何而来? 其次,在专业的基础上,你跨个界也许会在这个地方很不一样。如金融跨互联网,但原有的专业有自己的护城河。你跨入新领域的差异化优势很大程度就来自之前专业的积累。这就叫非对称优势。 这些思维好不好,当然好!但光有想法没用,有想法赚不了钱。1%的思考99%的行动才能建立起真正的非对称竞争能力,头脑里的沙盘交易赚不了钱。
永远记住,做事情的逻辑和想事情的逻辑并不总是相同。
什么叫执念,和坚持有什么区别? 执念-对沉没成本的执着,我前面投入了那么多,再坚持一下会不会有转机,但其实是在扭曲判断。执念要果断放下。 坚持-你做的事对未来有正面影响,你能感受到积极的正反馈,这个值得继续投入。但执念往往都没有正反馈,或者有也是自己主观意淫出来的。
谈创业/时代的变化/职业规划 创业最重要的是你要找到真正的市场,需求没有完全被解决,即是所谓的痛点。虽然被说烂了,但事实就是如此。 创业过程中的合伙人也很重要,好的时候他陪你一起好,困难的时候能搀扶一起走更重要。
如果你的创业方向是对的,是有真实未被很好满足的需求的,那你应该是不辛苦的。你需要真正击中市场的痛点。太过辛苦的创业,一定是方向出了问题。创业的人一定要学会抽离自己,把自己当做一个纯「生意人」来思考创业的进程。 你可以不创业,但是如果你把自己当做一个创业者,当做一个创业产品去打磨,你的想法就会不一样,比如怎么提高你的不可替代性,竞争门槛在哪里?(专业扎实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规划自己的路径和过去五年完全不一样,互联网改变了一切。过去找个大公司上班跳槽加薪,现在很多人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等收获了很多钱,这些人可能在大公司一天都没工作过。 时代改变了个体价值释放和变现的方式。
微信你有十万关注用户你一年就能赚一百万,但微信八亿活跃用户,要抓十万人真的没想象那么难。 普通人崛起的机会比以往多很多,但大多数人对此视而不见,甚至鄙视和抨击这些新的趋势,当然他们的意见并不能阻止伟大的历史进程。
传统精英需要大平台,因为只有平台加持标签化显得你牛逼(传统固有思维),而现在不一定需要大平台,你可以打造自己的标签,个人价值释放的渠道变得可能。 传统精英在失势,比如在名校读了那么多年,一年赚的钱没有一个95后大学生公众号写篇公众号软文赚的多,很多人认为社会病了。社会没病,是你没有看到背后一系列的深刻的变革,没有看到时代的变化。
比如名校金融系毕业生,不管自身背景如何,都想挤破头皮进入投行/风投,其实这是个很糟糕的情况。 一窝蜂的行为,往往意味着资源的错配和浪费。 人们的认知造成了信息反馈的滞后性。如果你进了风投,你的很多个人价值都会被浪费,比如你又艺术特长,比如你很幽默,比如你英文很好,这些东西本来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尤其是对于那些比你「低维」的人来说。 如果你能把你的价值借助互联网平台给更多的人看到,帮助那些更广大的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你的人,可能会有更好的价值。但这是一条非常规的道路,传统精英看不起 觉得Low,不敢冒险。有人说很多精英其实是绵羊,有一定道理。
所以,你在规划你的职业路径时,请结合时代需求去试着挖掘更多更深层价值可以被放大的东西。 谈创业与降维打击 你赚比你笨的人的钱很容易,但你跟一群跟你同等水平的人却是一场红海 但传统精英认为「赚比自己笨的人的钱」这样的行为很low。最终是什么结果呢,最终的结果是,他们成了很多「比自己笨的人」的员工。 与其和一群自命清高的人去厮杀,不如去想想怎么去服务比你笨的人,这其实是互联网思维的一个本质,所谓的屌丝经济。
升降互补:升是加固自己的专业优势,是你的护城河。降是降维打击,去服务大众。
我们所有的认知都来自经历。认知又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反身性的过程。 比如一些朋友要创业前,都会去问父母朋友同事。但我们的父母朋友同事大部分都没有创过业,你怎么指望他们给出很好的建议呢?他们的建议就是拼命把你变成他们那样。
没有钱要不要创业? 这没有标准答案,但创业最关键还是产品本身决定要不要创业。你的产品到底是不是击中了一个用户需求痛点,从根本上决定了你创业是否能顺利推进,其他因素都是相对次要的。
未来怎么样? 这个问题没有人知道,如果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东西,往往都不会真正地改变世界。我们回过头看那些真正改变世界的东西都是后验认知的,如苹果/微信。 凡是被预期的东西都会有大多数人涌进市场,回报就被拉到了平均水平,这是永恒的真理。
创业永远是规划不出来的,阿里腾讯也不是规划出来的,没人能根据对未来的预判来规划处一个伟大的企业,那都是扯淡的。 你能做的,就是你自己先准备好,敏感度尤其重要※(你要不断去接触新的事物,新的人新的思维,你要去复盘:过去我做的好的东西为什么好,为什么火起来?去思考大环境) 对市场的敏感,什么东西会对用户有影响?
手段与目标的问题。 工作是手段,行业也是手段,赚钱才是目的。所以创业者一定不能有执念,一定要在某个方向上搞得头破血流也不知道改变。怎样以最低成本赚更多钱才是真的需要思考的: 让边际收益越来越大,边际成本越来越小。 PS:很多同学都好奇这个问题:「秦小明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如何写文章的?如何经营公众号/如何创业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和我一些深度思考的底层方法论,我都会放在这个课程里和大家探讨: 今天24点后将结束早鸟优惠报名阶段,恢复原价。 赞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