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区分经典男装的英式与意式之分?

 天天美食研究所 2018-01-21

我们听大师谈谈男装

大咖教你穿男士西装

作者:萨维尔的福克

今天我们先来谈谈经典男装的英式与意式之分。

聊英意之分这一经典话题前,我们还是应该先回到男装这个词本身。

“men's wear”的概念在如今的时装帝国下宽泛且门类繁多。中文语境中的“西装”二字现今几乎单指‘Suit’(三件套装),而广义的“西来之装”则包含工装、猎装、针织衫乃至军装等等西洋式剪裁的服装。发源于西式日常着装的‘套装’逐渐正式化、礼仪化;而由旁支的场景、工作着装延伸出现代的时装文化,这的确是近代服装发展史上有意思的现象。

英国自然是现代西装(Suit)的发源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后英国风尚就流行在整个欧洲大陆,几乎代替了传统的法国风尚,布鲁梅尔、乔治四世和拜伦这三个花花公子在这个时期的伦敦争奇斗艳比着花钱,最后的结果是布鲁梅尔笑到最后,他革新了西装的规制,并在破产后把英国式礼服带到了巴黎。作为近代西装形制的奠基人,他的名字最终留在了服装史的显要位置。到了二十世纪初期,近代西装的基本样式就已经在联合王国里发展起来了。

上图:社交名流乔治·布鲁梅尔(1778-1840)与威尔士亲王(后来的乔治四世)意气相投,成为亲王本人与宫廷上下的时尚、礼仪顾问。逐渐的,扑粉的假发、五彩缤纷的锦缎、靡丽的蕾丝褶边被自然梳理的头发、剪裁合体的外套与笔挺的白色亚麻衬衫所取代。

上图:20岁左右的乔治四世,这时他还没有成为一个死胖子

现代的意大利西装师承英国,一直到50年代前,并没有一个专用词汇来指代它,原因在于本质上它仍和英国式西装没有差别。细节、习惯和搭配的区分让它过去更通常被人们称为‘欧陆风格’。50年代后,南意大利的裁缝们一代代在结构上为本地西装做出改良,才形成了今天的意大利风格,其中融合了这个民族性格里的元素,可以说是意式重“花式”的根本来源。

历史且打住,有人常讲萨维尔街的西装一百年不变,又讲‘Bespoke’(定制)无非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是没错、却也‘没意义’的讲法。其实英国式西装百年来剪裁版型跟随时代大潮变化,与每个年代固定流行的变化都是一致的。版型上的变化体现在经典男装上很多时候只是一根省道,一种缝线方式,乃至一个线条的变化,对于非专业人士的眼睛来说,的确是难以量化(但并非是难以察觉)的。

上图:1882年1月,在美国巡回演讲中,唯美主义者奥斯卡·王尔德穿着天鹅绒材质的夹克与背心、半长裤

上图:温莎公爵:“我天生就是时尚领导者,裁缝们是我的艺人,世界就是我的观众。”

而今的面料比六十年前薄了至少一倍,流行色更是早已过了几轮。另一方面,尽管Bespoke可以指定做法,但更多时候,裁缝铺子甚至是裁缝个人的风格是固定的,客人可以要求更瘦或者做几粒扣,但一个习惯做硬朗风格的裁缝当然不应该让它去无结构外套(好似在法国餐厅里不应该点上海炸猪排一样),一提到所谓的英式做法总有如翘肩、沙漏腰这样的关键词,这正是一个地区的裁缝有一个地区的风格的原因。对客人来说,你选择裁缝的同时你就选择了风格。

讲开这些,才算破了个题,下面我们回过头用简明的直白风格区分:跨越无数文明与年代才形成的两大流派,只需要分为三大块内容就可以说明——面料、裁剪、色彩。

1.面料

造成意大利和英国风格最大区别的原因是什么呢?大概该是地理不同而产生的气候区别,这一点在无数文字中被反复论述:英伦三岛潮湿阴冷,而意大利的南部和部分北部都炎热而干燥。在服装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成为决定不同路线的基础理由,而文化、历史、民族性格等等因素作用其中,最终形成了两个国家极为鲜明的对比。

《巴拿马裁缝》中有一段写到一位特工因为冒险送情报被开除时,仔细形容了他的着装:粗花呢外套和法兰绒裤子。《故园风雨后》里主角的表兄在他初到牛津时便提醒他千万不要在某些场合身着软呢外套和灯芯绒裤子。好了,姑且不提这些故事的缘由,还有什么比这样一个经典搭配更代表英国风格呢?粗花呢与法兰绒/灯芯绒的搭配,囊括了最英国式的三种面料,我们可以参考下图来看,图中人是英国格林骑士家族的最后一位,德斯蒙德·菲茨杰拉德,他的姓来自诺曼王朝,死于2011年9月14日。

上图:粗花呢上衣,法兰绒裤子

灯芯绒就不上特别上图了,相信大家对这种面料质感有所了解。关于粗花呢的各项区分,色彩部分会另提一次。上面提到的这些羊毛粗纺面料在意大利几乎是绝缘的,而精纺方面,英国人偏爱克重更高的双股面料,厚实垂坠而耐用,意大利人则对轻质羊毛有着无可抵御的热爱,当然,尽管如此,意大利生活中的面料更少不了的是棉与麻乃至丝绸。这些轻质的材料透气、便利而容易起皱,即使混纺了羊绒也缺乏高克重羊毛料子的垂坠感,适合炎热地区的潇洒生活。而这样的区别已经足够带来视觉上不易察觉、但又极端明显的差异了。

2.裁剪

裁剪的风格如果用水火不容的两个字来概括区别的话,那就是“硬”与“软”。硬表示力量,“西装是现代男性的铠甲”这句宣传语固然老套,但也确实经典,充分说明了硬结构西装修饰身形,凸显力量感。

软代表流畅,轻便,现在许多时装品牌宣扬“第二层皮肤”,这话形容软系剪裁十分得益。一件好的意大利式软结构西装披在身上应该充分具有流淌感,仿佛一件柔软的毛衣,显得毫无拘束。

严格来说,硬软系并非严格区分了英意两国的体系,以软著称的意式占据主导地位是近几十年的事,意大利北部今天同样有传统的硬结构西装老铺,而英国裁缝也逐渐在吸收更软、更适合现代的风格。那么所谓的硬结构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上图:Henry Poole&Co作品,几乎具备标准英式作品的所有要素

图中是萨维尔街老店Heery Poole作品,早在十九世纪初这家老铺就已雇佣超过300名裁缝。而这件威尔士亲王格双排扣外套所具备的元素有哪些呢?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在图上标注了重点部位。

硬肩膀(远超过实际肩宽的裁剪)

沙漏腰(依靠胸部和下摆加大的量形成,而非使西装腰部紧贴人体)

厚胸衬(为达成上一条的效果)

高袖笼

阔下摆(为达成第二条的效果)

前文提到硬结构强调力量感,为了强化上身倒三角的丰满应该怎么做呢?在正常肩宽基础上通过垫肩等手段适当加宽,厚厚的硬桥看起来正如同骑士的盔甲一般。而厚胸也同样,通过加厚胸衬,再熨烫裁剪,可以看见胸口部分被圆圈的部分,即使没有人穿着和支撑也有明显的自然突起,穿着者上身自然看起来十分魁梧。

沙漏腰与阔下摆则是英式修身线条技艺的最好体现,大家可以看到图中腰部的圆圈,虽然因为阴影不是很清晰,但可以看到腰身十分高,并形成了一个强烈而自然的收拢,正如同一个沙漏型一样,这就是沙漏腰名称的来源。而下摆继续适当放阔,对于胯部较宽的用者,刚好可以自然垂于臀部,整体上身的修饰塑型就在这几步中完成。

关于高袖笼,其实比起外形风格来说更属于一种技艺上的标准。可能很多人没有仔细注意过这一点,但实际上大多数成衣的袖子与大身的接缝处圆圈十分大,这是为了不至于做小了让上臂围太大的人穿不进去的原因。然而这样的坏处就是“动一发而牵全身”,手臂一动,可能全身的衣服都得跟着变形,而图中做高的袖笼(恰好符合用者臂围的那个小小圆圈),带来的效果就是手臂运动的强烈自由。

上图:拿玻里裁缝Sartoria Dulcuore作品

现在回到意式,同样是一件双排扣,这件爱尔兰亚麻白色双排扣的感觉几乎完全是上图的另一极:没有硬质的肩膀,没有挺出的前胸,只有柔软而轻盈的质感。还需要更多的文字解读吗?然而没有英式那样明显棱角的情况下,它仍然有着美的线条。西装驳领的线条最具代表:同样的宽驳领,英式的线条直而锐利,意大利式的剪裁则更显出一种流淌般的细腻弯曲,如果一定要形容的话,大概就是所谓的浪漫气质吧。

胸袋所做的弯曲处理同样是意大利西装的代表裁剪元素:帆船袋。对比上图英式的平胸袋,意大利人将胸袋也裁出一个漂亮的弧形,一些意大利品牌将它称Barchetta(小船)。

上图:意大利西装的代表元素之一,瀑布肩

意大利软式西装的代表元素之一瀑布肩,所谓瀑布肩膀就是把更为宽一些的袖子通过手工上在一个更小的袖笼上。形成的褶皱正如同瀑布落下,这个设计和高袖笼一样,都是为了给人以更大的自由。

不同的是,瀑布肩主要是为了肩部肌肉发达的体型而设计的,这样的体型并不需要更厚的肩膀让人看起来过于死板,自然的身形即可撑起肩部外形。

3.色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行色,一个国家也有一个国家的流行色,而这一切都和我们所身处的背景息息相关。曾有人说你身着鲜艳地走在米兰的街头并不会有丝毫不得体,但走到伦敦就显得格格不入了,为什么?米兰明朗而伦敦阴暗吗?其实和最初的面料问题一样,拿波里日光明朗,而伦敦却是著名的雾都,试想在后者的环境下身着鲜艳,艳丽色彩的面料是否能被充分表达?

另一方面,传统的英式服装有更多的规则限制,当你穿上一套正装时,你是在“用衣服说明你正属于某一个集体”。某一个格纹说明你属于某一个家族,而某一个条纹又说明你属于某一个俱乐部,其形成的装饰风格与意大利人用条纹和格纹的强烈色彩来达成视觉冲击风格是全然不同的,意大利个性张扬,甚至是夸张的,或许有些覆盖过广,但至少在服装风格上这一性格特点十分明确。正因如此,穿衣色彩风格上的极大差距最后为两国风尚彻底划分了界限。

上图:著名的英国花呢地图

总结来看,今天的英式色彩基本继承了传统的黑/藏蓝/灰系,大地色系不再流行,蓝色跟随流行变得明度更高,Tweed几乎成为复古标识。而意大利则偏向卡其、米白乃至从粉红到明黄的多数亮色系,英式面料则仍以细条纹和细格纹为主(除了运动布雷泽,当然布雷泽今天也是复古元素的一部分了),而意大利面料偏爱宽条纹和宽格纹,多彩格纹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秀场与休闲风格。

上图:Pitti Uomo88上的意大利男人们

上图:社交季活动中的英国男性们

当然,色彩、剪裁和面料可以说的远远不止这些,有空继续补充一些穿法爱好上的差距等等。但作为基础的辨别,我想应该足以说明一些问题了。

本文作者是W.W.Chan成都店的主理人,W.W.Chan & Sons始于1950年,是国内现存历史最长的家族式红帮裁缝铺,至今仍遵循最传统的英国式Bespoke流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