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人喝水都胖有些人怎么吃都不胖还真有道理:减肥新知

 慧跑 2020-08-27

肥胖是现代人面临的健康大敌。因此,减肥也就成了永恒的热门话题。无论是主流观点还是人们的一般认知,管住嘴迈开腿都是减肥的不二法则,减肥永远离不开增加热量消耗,减少热量摄入,这个道理大概我们是不会有任何怀疑的。

但我们实际看到的,感受到的现象就是为什么吃同样多,有些人容易长胖,有些人不容易长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些人喝水都长胖,有些人怎么吃都不胖,同样是运动,有些人容易变瘦,有些人不怎么变瘦,也就是说不同个体是否长胖,是否能减肥,似乎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和不确定性。

而这种不确定性和个体差异我们往往归结于个人体质,那究竟什么是个人体质呢?有不有规律可循呢?其背后的道理究竟是什么呢?近年来,肠道菌群研究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看待肥胖和减肥的视角。

一、肥胖研究领域的“新网红——肠道菌群

在我们体内,住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95%的微生物在我们的胃肠道中,构成了肠道微生物环境,其中包含有100万亿数量级微生物,涉及1000个菌种,重达1.5公斤。在几千年的进化中,这些微生物与人体彼此间协同进化形成了互惠互利的生物共同体。肠道中许多细菌对人体是有益的,它们提供人体许多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酶类,促进食物热量的吸收,合成一定的维生素,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也起着重要作用。

肠道微生物菌群又被称为“被忽略的人体器官”。但当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被破坏时,肠道菌群就出现一系列反应,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当然,我们特别好奇的是,肠道微生物是怎么跟我们长胖发生关系的。

2017年国际顶级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耶鲁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的研究论文,他们的发现解释了“肠道菌群究竟是如何引起肥胖的”?肠道微生物在参与高热量食物消化分解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醋酸盐产生,这些醋酸盐被肠道吸收,随血液循环进入大脑,进而激活神经系统,促使胰岛分泌胰岛素,细胞启动储存能量的程序,同时神经系统还会给胃释放饥饿激素,使你产生饥饿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胖人容易饿,特别爱吃,吃了更胖,胖了更想吃的死循环……

当然这不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早在2013年,来自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对169位肥胖和123位非肥胖的丹麦人的肠道菌群进行研究,首次发现肥胖和不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科学家们根据个体肠道微生物基因的数量,即肠道微生物的丰富程度,可将人群分为两组:微生物高丰富度的群体和微生物低丰富度的群体。

结果发现,胖纸们多数属于微生物低丰富度的群体。这项研究为解决肥胖问题提供新的预防和治疗思路,也即以肠道菌群作为新的切入点,这一研究成果同样发表于《自然》杂志。

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微生物低丰富度的个体往往携带更多的促炎症细菌,而微生物高丰富度的个体则包含更多的抗炎症细菌。微生物低丰富度的个体体内脂肪更多,大都表现出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并且还伴有其他的炎症表征,因此微生物低丰富度的人群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更高。

不仅对于外国人的研究显示肥胖人群肠道菌群与体重正常的人存在显著差异,针对中国人的研究显示了同样的结果。这项最新研究来自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团队,科学家们首次揭示中国人肥胖的肠道菌群组成。 研究人员选取了15-30岁、BMI>30kg/㎡的肥胖人群和BMI正常的人群做对照,通过分析他们粪便中的肠道菌群构成情况,发现:肥胖组的肠道菌群无论是基因数量和丰富度都低于正常体重人群。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种叫“BT菌”的细菌,跟我们长胖有明显关系。研究人员发现,在肥胖人群中,BT菌的表达明显降低。而BT菌跟脂肪代谢息息相关,原因在于谷氨酸钠。说起谷氨酸钠你可能压根听不懂,但我说“味精”你很快就懂了。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钠。中国营养学会的调查显示,谷氨酸盐的摄入,加大了中国成人超重的风险。研究人员实验发现:BT菌能降低血清谷氨酸浓度,促进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进而降低了脂肪堆积,达到减重的效果。

每个人体内的BT菌含量都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多吃味精就会长胖,有些人就不会。

科学家还发现,胖小鼠和瘦小鼠吃一样多的东西,胖小鼠从食物里榨取的热量高。这就是人们常常抱怨的:“为什么别人吃那么多不胖,我吃一点就胖”。科学家为了弄明白为什么胖小鼠从有限食物里榨取的热量高,就先弄来一些无菌鼠,这些鼠从出生就被剥夺了体内的菌群。然后分两组,分别把胖小鼠和瘦小鼠的肠道菌群接种到这些无菌鼠体内。结果,接种了胖小鼠体内菌群的无菌鼠就变长了胖小鼠;接种瘦小鼠的无菌鼠就出落成一直苗条的瘦小鼠。显然是肠道菌群在使坏。

除此以外,科学家还发现肠道菌群对人的意识,行为,大脑都产生影响,为什么有的人减肥那么难,总是控制不了食欲,不想运动,可能因为肠道菌群通过对激素的控制,控制了你的意识,行为,可以直接给大脑指令,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多,很多研究都指向肠道菌群威力无穷,控制着我们的行为,思维和身体健康。

二、科学家拿自己做实验得到出乎意料的结果

我国科学家赵立平从年轻时60公斤,后来增至80公斤,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读博士后期间,他又长胖了 10 公斤。到 1995 年回国时,赵立平的腰围量起来足足有 110 厘米(健康男性不超过85厘米),整个人的健康状况也极为糟糕。

转机出现在 2004 年,赵立平读到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最终重新塑造了他的体型。论文的主要作者杰弗里·戈登,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微生物学家。戈登和他的同事用实验表明,肥胖症和小鼠肠道中的菌群存有关联。赵立平对此产生了兴趣,并决定找找看自己身上是不是也存在这种关联。

2006年,他开始了一种饮食疗法,食谱中包括山药和苦瓜,同时对自己的体重以及肠道中的菌群进行监测。山药和苦瓜里面含有益生元,可以被肠道细菌发酵利用,据说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生长的功效。再加上以粗粮为主的饮食,赵立平在两年内减掉了 20 公斤。他的血压、心率和胆固醇水平也都降了下来。一种抗炎细菌的数量大幅增加,从最开始根本检测不到,到后来增加为他肠道细菌总量的14.5%。当然,从科学上说,很难证明这种细菌底到是不是赵立平减肥成功的主要原因,还是仅仅是赵立平的肠道恢复健康以后所表现出来的结果。

个人减肥的成功极大启发了赵立平,他开始进行临床试验。他找到了一位体重达175公斤,BMI高达58.78的肥胖症患者(正常人BMI超过28即为肥胖),并对其进行饮食干预和药物处理来降低其体重。在降低体重的同时,定期检测其肠道菌群的组成情况。通过23周的干预治疗,该患者体重下降了近52公斤,并且伴随肥胖的高胰岛素、高血糖、高血压等症状也有明显改善。同时对患者肠道菌群的检测显示,在初始时占到菌群总量30%的一种细菌——阴沟肠杆菌,在干预治疗后,几乎在肠道菌群内检测不到了。这一显著的变化让人意识到,阴沟肠杆菌很可能和这位患者的肥胖症有着重要的联系。

除了个案研究,赵立平也开展了大量人群研究,他给123名肥胖志愿者制定了一套9周长的减肥饮食计划,其中包括含有益生元的食品,让他们定期回来复查,以监测肠道菌群的变化。共有93名志愿者坚持完成了试验,体重呈中等水平下降,减轻了大约 7 公斤;同时,肠道中产生毒素的细菌减少,有益细菌数量增加。受此结果的鼓励,赵立平又在另外3个中国城市共1000名患者身上进行了试验。目前,赵立平和他的同事正在研究的成分之一是黄连素,黄连素是传统用于中药的药材黄连的主要药理成分。他们发现,给老鼠高脂肪饮食的同时喂养黄连素,老鼠便不会发展为肥胖或产生胰岛素抵抗,而且其肠道中的已知病原体种群数量下降,已知的有益菌数量也出现上升。

赵立平研究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诉我们肠道菌群的恶化会造成肥胖等代谢问题。也即长时间、无限制的高脂饮食,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简单说就是“好的”菌群减少,“坏的”菌群增加,比如对肠粘膜起屏障保护作用的双歧杆菌减少,产生有害内毒素的菌群增多。也就是说,高脂高糖饮食造成了肠道菌群的异常,使得内毒素产生菌逐渐成为肠道菌群的主要类群,而其分泌的内毒素使得机体产生炎症和代谢问题,使得机体更容易累积脂肪,从而加重肥胖症的症状。

三、改变肠道菌群,更好地减肥,不是靠神奇的细菌胶囊而是靠饮食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既然肠道菌群与肥胖有关,那么可不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组成来减肥呢?有些脑洞大开的人甚至想到,通过找瘦子接吻来交换瘦子身上的瘦身菌群。这种方法可行吗?接吻的确可以交换口腔细菌,研究表明一次持续10秒的亲吻会造成大约8000万口腔细菌的“迁徙”。每日亲吻超过9次的伴侣会分享相似的口腔菌。但相比万亿数量级的细菌,这点细菌未免杯水车薪,何况经过胃肠道,他们很难逃得过胃酸的洗礼。而目前,科学家用于研究的能够帮助减肥的有益细菌大部分是通过粪便提取的,难道你要吃翔……

你能想到的,科学家自然能想到,研究人员已经正在和药物研发部门合作,聚焦益生菌在减肥药物上的应用转化,来帮助更多肥胖者和超重患者。但事实上,肠道菌群种类非常之多,且菌群之间相互作用也非常复杂,研究人员做了一个比喻:“肠道菌群是一种高度分工、协同的组织,就像蚂蚁、大雁一样,组织架构极其严密,内部族群极其团结,我们的认识尚处于非常粗浅的阶段。”

从本质上说,我们距离解决肥胖仍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已知与肥胖有关的菌群就有很多种,并且这些菌群实际上只是“帮凶”之一,而真正的“主谋”,仍然是缺乏运动、饮食不合理。

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最重要因素,不同的饮食结构,可以形成不同的菌群结构。长期食用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可以造成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增加进入血液的毒素的量,诱发慢性炎症,从而导致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生。

调节菌群结构的饮食方法有很多:富含膳食纤维复合的碳水化合物(粗粮,全麦),蔬菜水果等富含各种膳食纤维都可以让益生菌增殖:精制糖类比如米面甜点,脂肪,肉类等摄入过多,会让更多的有害菌增殖。因此,我们常常说的平时生活中多摄入膳食纤维,多吃粗杂粮,蔬菜水果等等最基础的营养知识看似简单,但其实包含了深刻的科学道理。

因此,想要减肥的朋友,可能目前还不需要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杀菌减肥”上,而是依然要依靠合理饮食,多加锻炼。

四、总结

近年来,肠道菌群理论已经成为肥胖的一种新的重要观点,肠道菌群失调容易诱发肥胖。改变肠道菌群,增加有益的菌群,抑制有害的菌群看起来不是靠什么灵丹妙药,还是得靠扎扎实实的健康饮食。

你可能还喜欢:

●  跑者多练力量就能跑得快?——不要让错误动作害了你

●  你的跑步是否有效,原来是用这个来衡量

●  马拉松比赛结束后,其实我们都犯了个错误……

●  跑友困惑:每周跑几次才最合适?

——end——

“轻如羽  跑无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