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研究 | 【旅游标识系统】②景区无声导游视角下的旅游标识系统解读

 阳光普照一生 2018-01-21

\与天地对话—为自然梳妆\


导读:

随着旅游景区建设的飞速发展,突显景区个性、塑造景区特色显得格外重要。建立个性鲜明的旅游目的地标识与解说系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旅游标识与解说系统必然会在环境和谐、视觉感官、技术规范、艺术形象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承担起景区的“导游”作用。

◎本文来源:和美智业机构(www.ihmee.com)


01

景区整改下的无声导游


随着景区品质的提质升级,承担景区“无声导游功能”的旅游标识系统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中进行了新一轮的全面升级。标准化、规范化、直观化、生态化、特色化等要求全面落实到各大景区的标识牌上,标识系统的风貌焕然一新。

各省市地区针对自身景区存在的问题,在国家通用规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制定地方标准,从标识系统的布局、造型、语言、材质、维护等各个方面,全面强化标识牌的规划、设计、建设、保护工作,凸显标识系统的景区名片作用与无声导游功能,实现游客旅游品质的提升。


02

无声导游聚焦旅游标识系统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核心功能在于让初来乍到的游客们在不询问外人的情况下轻松到达目的地,这些功能便是“无声导游”。

在国家大力推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无声导游开始聚焦到景区、小镇、城市等更大区域范围内的旅游标识系统。如何让“指路人”说“明白话”也成为当下旅游的重要课题。

自1982年开始参照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的有关标准,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公共信息标志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但基于标识系统起步晚、地方标准不足等问题,标识牌的升级始终滞后于景区的发展,这也成为制约我国旅游提质升级的重要因子。

在当下景区的整改中,标识系统也呈现出“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使用随意、标识系统的文字图案滥用、标识牌组合与设置不规范、标识牌数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四大乱象。

案例链接:

作为全域旅游的示范省,近几年海南一直致力于规范“无声导游”,让游客“秒懂”海南的工作当中。今年3月1日,海南省正式实行了《海南经济特区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作为全国首部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地方性法规,《规定》填补了国内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地方立法的空白,解决了海南省公共信息标志规范和适用的法律问题,同时为其它省市提供了示范样板。

《规定》制定了标识系统的设计、制作、设置、维护的规范标准,从图形、颜色、文字、字母等要素出发,明确指出标识牌应当简洁、醒目、协调、特色,规范旅游景区各类标识牌的设置,以及机场、车站、高速公路等位置的外部交通标识设置,为旅游标识系统提供指路明灯。

除此之外,《规定》还强化了标识系统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奖惩力度,将标识牌的建设纳入到财政预算当中,严格按照标准建设旅游标识系统。

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水平是社会文明和管理程度的体现,通过立法规范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是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建设的迫切需要。


03

景区创A新标准下的旅游标识系统解读


基于全域旅游对标识系统提出的新要求,新一轮的A级景区创建标准也对标识系统做出了相应的修改,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纳入到景区内部的标识系统当中,强化外部交通标识的设置,从而实现标识牌的全域化。

1、总体原则

2、具体要求

(1)外部交通标识

指引导到达景区的标识,在颜色、外形上有别于一般交通标识。

(2)景区标识系统

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标识系统的设计、制作与维护要求,

  • 设计上图案直观明了,体现主题文化特色,外形直观,具有艺术感;

  • 制作上材质生态,与景区相协调;

  • 维护上无脱落、无毛剌、无腐蚀;

  • 文字上由原先的中、英、日、韩(原5A景区标准)四国语言简化为中英文对照;

  • 更强调标识系统的落地性与实用性。

图片来源:网络媒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