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述评:儿童交替性偏瘫诊断现状

 渐近故乡时 2018-01-23

儿童交替性偏瘫(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AHC)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发病率为1:100000,1971年Verret和Steele首次报道。近半个世纪以来,对AHC的认识逐渐深入,由最初的症状性诊断发展到基因学病因的明确。陈会报道1例典型儿童AHC病例,并有基因学阳性结果支持,增强了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为AHC的早期诊断提供了理论指导。


01

交替性偏瘫的临床诊断


目前,AHC的临床诊断仍然沿用1993年提出的诊断标准。作为一个以临床特征为诊断证据的疾病,临床医生需要充分认识其典型症状、不典型症状、早期症状以及排除症状等,才可能作出正确诊断。AHC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1)年龄特点,起病年龄在18个月以内;(2)瘫痪特点,发作性肢体瘫痪,入睡后消失,醒后10-20min可再次出现,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天AHC的可能伴随症状包括:(1)发作间期或发作时的肢体强直,肌张力不全,舞蹈或手足徐动,眼球震颤、斜视以及呼吸困难和植物神经机能紊乱等其他发作性症状;(2)运动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以及癫癎,也可表现为进行性智力障碍AHC的不典型症状主要有:(1)18个月以后发病;(2)未累及双侧肢体;(3)未出现肢体瘫痪发作性肢体瘫痪是该病的核心症状,原则上100%的发生率AHC患者在偏瘫发生前的早期症状目前认为主要是眼球异常运动、阵发性眼震等AHC的眼球异常运动出现频率国外文献报道>90%,国内报道在50%左右,80%以上在生后3个月内出现。随着对AHC认识的提高以及基因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可能在AHC早期也就是偏瘫症状出现前就做出诊断。另外,AHC的症状为发作性,需要与癫癎相鉴别,鉴别要点在于典型AHC的瘫痪发生与睡眠密切相关,而且AHC的发作期脑电图无异常放电AHC也可与癫癎共病,因此需重视病史和脑电图监测


02

病因及分子生物学诊断


对AHC病因的认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自首次报道后近30年病因均不明。曾有研究将AHC归属于原发性血管功能异常疾病,认为是“复杂型偏头痛”。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包括MRI及PET技术也未能给AHC的病因探索带来实质性进展。AHC患者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异常的发现,提示线粒体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AHC发病机制,需要与一些代谢性疾病如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症、线粒体脑肌病(特别是MELAS)、葡萄糖转运体1缺乏症等相鉴别

 

AHC的遗传学病因研究经历了从细胞生物学到分子生物学的历程。1992年Mikati等发现AHC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3p或9q靠近易位突变点的位置。在本病发现初期,一些学者根据AHC的临床特点与偏头痛相似,分析二者可能存在相同发病机制,AHC发病机制可能与偏头痛的ATP1A2、CACNA1A、SCN1A基因突变相关。因为AHC与葡萄糖转运体1缺乏症临床相似,有研究提出AHC与编码葡萄糖转运体1的SLC2A1、SLC1A3基因突变有关。2012年人类发现AHC相关基因ATP1A3,75%的AHC患者存在ATP1A3基因杂合子突变,证实AHC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TP1A3基因突变多为新生突变,也有部分家系的报道。ATP1A3基因编码钠钾ATP酶α3亚单位,位于染色体19q13.2,包含23个外显子,编码1014个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有6个胞内结构域、10个螺旋和5个胞外结构域。钠钾ATP酶是一种膜结合转运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主要在神经元细胞表达,是一个关键的转移跨膜蛋白,负责神经元细胞膜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转运,最终调节大脑功能。ATP1A3基因突变也是快速肌张力不全-帕金森病(RDP)和CAPOS(cerebellar ataxia,areflexia,pescavus,optic atrophy,and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综合征的遗传学病因,提示AHC与RDP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学基础但AHC相关的ATP1A3基因突变可引起钠钾ATP泵的3α亚基蛋白活性降低,并不引起蛋白表达下降;而与RDP相关的ATP1A3基因突变同时引起蛋白表达下降和蛋白活性降低

 

AHC的ATP1A3基因突变率为78%-100%,98%为散发病例,突变类型以错义突变为主。突变主要位于跨膜区域,不同突变导致的临床表型存在差异,以p.Asp801Asn、p.Glu815Lys和p.Gly947Arg突变较为多见,其中p.Glu815Lys突变的临床表型较严重、更容易发生严重的精神运动异常,p.Asp801Asn突变的临床表型较轻,p.Gly947Arg突变预后最好,p.Glu815Lys或p.Gly947Arg突变的AHC患者癫癎发生年龄早于p.Asp801Asn突变患


03

交替性偏瘫的预后


在AHC的自然病程中,偏瘫和眼球异常运动在0-2岁发作频繁,随着年龄增长,发作逐渐减少,但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和强直发作持续存在;继发癫癎可出现在任何年龄,一般多发生在青春期AHC可出现猝死,神经系统受损越严重,猝死发生率越高。本病的自然病程存在多样化及预后的不可预知性,长期不良预后包括:步态不稳、舞蹈症或肌张力障碍、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等


04

结语


AHC是一种严重的罕见的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症状多样,容易误诊。识别偏瘫发作前的早期症状如眼球异常运动、阵发性眼震等有助于AHC早期诊断,发现ATP1A3基因突变可确诊本病。但相同的基因型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型,提示AHC存在其他修饰基因或表观遗传方面的影响。AHC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对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治疗方法的突破。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7年9月第19卷第9期

作者罗蓉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