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改名“金拱门”已过去了3个多月,当时吃瓜群众得知消息后非常“识时务”,为旗下的产品取了不少“应景”名字:飘香炸鸡块、木须肉夹馍、冰镇红糖汽水等。这一话题性事件的集中爆发,也为收购做足了噱头,被业界认定为一场“轰动营销”的典范。 ▲张懿宸 但最近在亚洲金融论坛上,收购了麦当劳的中信资本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张懿宸表示:是美方不准许沿用原名,因此“一气之下”才就叫的“金拱门”,并不是公司刻意制造的一场“营销盛宴”,当时只是一次比较随性的更名,却成了2017互联网最轰动的新闻事件之一。 “金拱门”由来的内幕 为何不能沿用原名?从法律关系上,收购的新公司名字不适合再用“麦当劳”。中信股份、中信资本以及凯雷投资收购麦当劳中国内陆和香港业务20年特许经营权,即原运营公司已不再隶属美国麦当劳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打个比方:A是麦当劳公司,B是麦当劳中国区加盟商,C是麦当劳店,原来B是A的子公司当然可以用A的名,现在B收购了A股份,属于新的公司自然不能用A的名,但是C属于A的特许加盟店,所以C可以沿用A的商标。 值钱的名字,外资一般是不会轻易放弃,如果只是为了接地气而改,麦当劳显得得不偿失。当然,企业也可以把企业名注册成商标,只要名字符合《商标法》的注册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金拱门”并没有要注册的消息传出。 改名是板上钉钉,那又为什么要改成“金拱门”呢?毕竟这名字,让国人听着觉得有点low,有点土气。中方高层解释说,因为麦当劳标志的形象设计,像两道金色的拱门,公司内部就一直使用Golden Arches(直译为“金色拱门”)这一昵称,巴西的麦当劳公司注册名也是葡萄牙语的“金色拱门”,所以中国公司决定改名时就选用了中文翻译的“金拱门”。 其实近年来,麦当劳中国在美国总部的管控之下,无论从盈利还是发展都远远落后于老对手“KFC”,所以美方一早就决定交出自己的控股权,引入中国的投资者,让中国独立来操控。 中方高层同时表示:“金拱门”成立后,争取未来5年销售额年均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开新餐厅的速度从2017年每年约250家逐步提升至2022年每年约500家,预计到2022年底,中国内陆麦当劳餐厅将达到4500家。并且服务质量上也提升,保证超过75%的餐厅提供外送,三四线城市的餐厅占比达到约45%。 改个名字引得全民狂欢 虽说麦当劳改名只是虚惊一场 不过还是炸出了一堆戏精网友 一大波调侃根本停不下来 ▼ @creaborn:以后吃麦当劳一定要开发票,就为了看一眼金拱门三个字。 @野书房:美式快餐两大代表:金拱门和老人头。 @蓝色的火山:什么麦辣啊!以后统统老金家!!! @wongwongkwa:麦旋风会改名叫金旋风吗? @Freeke:走,咱晚上去金拱门恰饭去,师傅点五个肉夹馍。 看了这么多段子手的表演 在这里还是给大家科普一下: 据说,金拱门其实源自西方的一个童话传说,讲述一个红衣老人每到冬天就骑着驯鹿穿过金拱门来到每家每户为孩子带来礼物和美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个节日西方人在金拱门前立了一个金拱碑,还有歌谣传唱:金拱碑,金拱碑,金拱偶的胃。 你以为麦当劳被群嘲就是全部了吗? 答案当然是:NO! “金拱门事件”中枪最惨的 竟!然!是!其!他!品!牌! 网友们自发动手,把高大上的品牌名 都改得像是屯子里走出来的土特产 肯德基 ▼ 开封菜,或者“你大爷”有限公司 改名的资本意图 普通大众可以当一件玩笑事件来吐槽,但行业内的资本专家,则从商业角度分析了一波“金拱门”的资本意图: 1、麦当劳本土化的象征 此次更名让自己彻底变成而不仅仅是“像”一个本土企业,能冲进三四线城市,甚至能和满大街的“沙县小吃”一较高下。洋品牌本土化命名很大程度上降低目标市场的品牌传播阻力,更容易赢得目标市场的认可。 国际化更重要的是树立品牌形象。提高挖掘海外市场文化的功力,加强情感营销,借助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包括麦当劳在内的众多洋品牌本土化的经验,值得“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借鉴。 2、洋快餐改革势在必行 洋快餐对中国业务作出调整,从直营到特许经营,再到引入战略投资者,正是因为看到了中国市场的转变。面对处于风口的三四线城市餐饮市场,洋快餐迫切需要更加了解中国国情,提高门店数量和质量,各方面的改革迫在眉睫。 中信的“金拱门”已经与恒大地产、碧桂园、中海地产签订战略协议。未来,这些地产项目将优先为他们提供选址服务,门店扩张战略势必有许多优势。 3、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佐证 随着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的加快,洋快餐已经失去了“奢侈”的意义,成为再平常不过的快餐饮食的一种。 地位的丢失,对洋快餐的发展多少是有点影响的。加上市场多元化竞争的加剧,麦当劳一直在努力实现本土化发展,因此,与中信这样的国企合作,顺理成章。选择有实力的国企合作尽快适应中国的新发展,加速本土化,从长期来看是洋快餐们理智的决定。 |
|
来自: 独树逸 > 《店家 网红经济 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