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山西省四大名楼之一的“玄神楼”,与世界最高纯木佛塔并称为“南楼北塔”,可能被许多人遗忘了,现在的她位于介休市顺城关东面的不起眼的角落里,失去了往昔的风采,孤单的矗立在周边百姓的低矮平房中间,只有看门的管理人员静静地保护着她。研习君看到这样一座祖先遗留给子孙的宝殿正遭受着冷淡的关怀,太痛心,太着急。我所能做的是要让更多的人真正地知道她的存在,了解她的价值和当下的境况。既然要唤醒大家重新关注玄神楼,那就需要了解玄神楼的来龙去脉和独特之处。 玄神楼,她究竟有哪些神秘辉煌之处呢?首先,源自她的建筑风格,巧妙地结合了汉代文化与波斯文化。玄神楼亦称为袄神楼,在介休方言中,“袄”与“玄”同音。 说到“祆”的读音,应作“xiān”,左是“礻”,右是“天”。有些搜索网及网文甚至印刷品,将“祆”误作“祅”或“袄”。“祅”,古同“妖”,或可与神猿有些关联?至于“袄”,棉袄、夹袄之神,就不沾边际了。 据有关专家考证,祆神楼是目前国内仅存的“祆教”建筑。祆教,南北朝时期由古波斯传入中原,又称“拜火教”,以光明的象征“火”为崇拜对象。 1997年,广州中山大学古建筑学家姜伯勤教授亲自考察介休的袄神楼,认为她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保存的一处袄教建筑。 祆神楼通高20余米,三重檐歇山顶转顶,平面呈'凸'字形。其工艺复杂,气势恢宏,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中的精品,和万荣县的飞云楼、秋风楼,永济的鹳雀楼并成为山西四大名楼。 庙前正面既是山门又是街心的过街楼。过街楼即是祆神楼平面'凸'字形的凸出部分,面宽与进深各三间,东、西、南三面为通道,高二层,中设平座,上施重檐。 据说,祆神楼的始建者为宋代名臣、著名政治家文彦博。当年率军在河北征战的文彦博一次遇险,得天降白猿相助而胜并得朝廷嘉许重用。再后,告老回介休家乡的他便于宗祠旁建了一座酬答“神猿”的庙宇。 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因此故事写有《三遂平妖传》,明代中期小说家冯梦龙著有《平妖传》。当年的介休知县王宗正,为了保全这处先贤神庙,于是把主像由原来的换为了刘、张、关兄弟。到了康熙年间,将楼庙照原样进行了重修。 文彦博为介休的三贤之一,历经仁、英、神、哲四朝,他的品德、涵养学识都得到民众认可。由于无更充分的史料考证文彦博与玄神楼的建造有明确关系,只是《介休县志》中记载文彦博修建了玄神楼此事,那么我们把这个疑惑暂且搁置一旁。 明代嘉靖年间朝廷诏令毁淫祀的大背景下,介休知县王宗正认为:
现如今,玄神楼孤独地坐落在城边村内。查阅中国古建筑测量测绘项目及成果转化情况,玄神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山西介休后土庙和玄神楼,文物“四有”档案,研究及维修依据资料,申报国保单位获批准。2004年,山西介休后土庙和袄神楼,古建“文物四有”档案,研究及维修依据资料。从这份古建筑测量测绘项目的记录来看,玄神楼申请维修保护总共两次,时间间隔13年。 至2009年,玄神楼的维修保护后的情况不容乐观。几乎没有什么参观的人员来访,偶尔能够遇到摄影师来拍摄照片,更多地是穿行于过街楼的居民。与郊区的绵山风景区形成了鲜明地对照,使得玄神楼仅仅保存在档案文件里。 周边的低矮平房包围了玄神楼,居民日常的生活,尤其是冬季时节北方人家依赖煤炭或蜂窝煤取暖、做饭,污浊呛鼻的空气笼盖了整个玄神楼,并且不时地有行人在过街楼下穿梭。玄神楼四周没有任何的绿化措施进行保护,使得整个玄神楼的色彩也显示出灰暗色。 每天可以看到玄神楼静静地矗立在城市的角落里,正遭受着来自人类和自然的侵蚀破坏,而政府却没有任何的措施举动,难道要等到她倒塌之时才是我们的醒悟之日吗? 参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