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镇拾笔.

 弯刀书斋 2018-01-23

                                                速写.文/景平

黄堡新貌

      说到我的家乡陕西铜川,不能不提两个镇子,这两个镇子,一个是黄堡,一个是陈炉,它们紧紧相连,都是渭北的古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出产瓷器,而且制瓷的历史都非常久远,相继有l400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总共出产过多少件瓷器,谁也说不清楚,只是知道,瓷器的大量生产及广泛流传,成就了中国陶瓷史上著名的'耀州窑',也塑造了黄堡和陈炉两镇的基本风貌。

     

陈炉西门洞

      在耀州窑发展的历史长河里,黄堡是发祥地,陈炉是继黄堡之后的烧造地,是耀州窑的继承者,也可以说黄堡是这个历史长河的上游,陈炉是下游,讲述干年炉火不熄的这个历史过程,离不开黄堡和陈炉。   

陈炉速写

        黄堡瓷的烧造始于唐代,唐代瓷器以黑釉、白釉为主,瓶罐居多,并有炫丽的三彩出土,瓷风彰显大唐强盛气象。宋代黄堡烧瓷达到鼎盛、制瓷技艺精湛,以青瓷为最,种类繁多,碗、盘、盏为其代表,体形清秀,装饰以刻花为主,雕刻线条流畅,构图巧妙饱满,釉色温厚,“击其声,铿铿如也;观其色,温温如也”,可谓“巧若范金,精比琢玉”。从出土的官字款碗底标本推测,宋的耀州青瓷曾贵为贡品,是服务过帝王将相的。宋以后,元、明、清各代均有烧造,但工艺远不及宋。宋时黄堡制瓷规模巨大,窑场绵延十里。黄堡的窑神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由皇帝(宋神宗)册封的的窑神庙,可见黄堡制瓷在当时的影响非同一般。

陈炉古镇速写

        现在,黄堡曾经的十里窑场已尘封地下,仅有的一部分被考古学家发现,保护起来,在遗址上修筑了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博物馆,规模宏大,那是陈列耀州瓷文化的殿堂。雄伟的耀州瓷殿堂与纺织厂、电瓷厂、灯泡厂等现代化工业并列地排列在漆水河两岸,静静地倾着听脚下漆水河的吟唱,漆水河也见证着黄堡昨天制瓷的辉煌和今天机器大生产的繁荣。

       

陈炉速写


      黄堡除了辉煌的耀州窑陶瓷文化外,还有其它诸如古堡、古民居、革命遗址、近代工业遗址等文化遗存。黄堡以前是有个城堡的,这个城堡的遗址尚在,位于镇子的西北,高高的耸立在漆水河岸,这个老土城堡曾经还是刘志丹等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

          离黄堡镇不远的南凹里,有我的外婆家,小时候常去,记得上世纪七八十的黄堡是那样的美好繁荣。街道上有热闹的集会,美味的各色小吃,穿梭的各种车辆,机器轰鸣的工厂及高大的厂房,构成一幅幅现代化的城市图像。参加工作后,又在黄堡镇上栖居了四年,闲余时,常携着妻女顺着漆水河散步,不经意间便能在河边的泥土里发现闪光的瓷片,以青釉为多,看到瓷片,我不由地畅想起来,畅想着脚下曾经的十里窑场。

      新世纪初,铜川市政府在黄堡设立了市级工业园区,我也因工作的需要调到黄堡从事规划管理工作,工作期间,跑遍了黄堡的大街小巷以及周边的沟沟峁峁,对黄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经过几年的工作,切实感到黄堡发展工业园区困难重重,项目建没与文保及环保存在冲突,且可用于建设的新增用地严重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园区的发展,园区也急侍依托耀州窑文化资源进行转型。经过一系列调研,规划上提出了编制《耀瓷文化产业园概念规划》的建议,得到园区领导班子的认同。黄堡藉著名作家和谷也心系家乡建没,对园区转型思路给以肯定!上书市长提出黄堡工业园区转型的建议!引起市级领导关注,经过大家上下努力,终在今年市委市政府发文将黄堡工业园区名称变为耀州窑文化基地,园区转型终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陈炉速写

      如果说黄堡镇展示的是的耀州瓷神秘高贵一面的话,那么陈炉则看到耀州瓷平凡的一面。

陈炉速写

        陈炉陶瓷的烧造,延续了黄堡耀州窑的烟火,有近干年的历史。陈炉较好地保留下了几乎完整的近代制瓷工艺和制瓷作坊,陈炉烧造以碗、盆、罐、瓶为主,品类繁多,几乎攘括了关中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瓷的装饰更为丰富,釉色多样,最具代表性的是朴拙的民间青花瓷,装饰以民间吉祥图案为主,表达出关中人独有的生活情趣,陈炉经年烧造,产量大的惊人,仅从堆积如山的瓷砾堆就可窥见产量不同一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陈炉瓷烧造的辉煌时期,成立有国营的陶瓷厂。我是地道的陈炉人,记忆中当时的陈炉镇是繁荣的、车水马龙、来往的是购瓷的各种车辆,喧嚣声、瓷的叮咚声充满整个镇子,盘山的公路上常能看到长龙般运瓷货的车辆、瓷随着车流走向了四面八方,陈炉人的钱袋也渐渐鼓起,陈炉人是富裕的,当镇子周围的农人们祖祖辈辈年复一年辛劳地翻腾着脚下的黄土靠天吃饭时,陈炉人已将地下的黄土把玩成精美的瓷器。解放前,陈炉是农耕文明包围圈里仅有的工业文明。当周围十里八乡的人们在土崖下掘洞而居时,陈炉人已住进了坚固的砖窑洞了,砖窑成了乡里人羡慕的对象。制瓷不仅是需要苦力,更需要有文化的滋养,陈炉人是富裕的更是文明的。因此,陈炉吸引着四邻八乡的人来居住来置业,镇上寸土成金,人口高度集中,产生了座座紧紧相连的窑院,如蜂房状排列,窑院里的一切均经过了炉火的煅烧,成瓷的面貌,全然一个瓷堡,阳光下,呈现金黄色油画般的效果,振憾着人的眼球,我想,若论陈炉的出产的话,这瓷堡难道不是最大的一个吗?而且是一件极具文化内涵的大器,这器物的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陈炉人的血汗和智慧。

瓷镇速写

        我不知多少次走进陈炉,那里有我姑母的亲情,有姑父关于这个镇子历史的讲述,有这座座窑院里发生过的爱恨情仇的故事。陈炉与黄堡同样,不但有丰富的瓷文化,而且还有诸多的如革命文化、古堡及民间文化遗存,贺龙元帅就曾在陈炉带过兵并生活过。我怀念镇子上热闹的集会,冬日里温暖的瓷窑背,瓷窑背上吃烤红薯的惬意,怀念那满山的瓷声叮咚,怀念晚上站在双碑塬上看陈炉满山的灯火,陈炉是美好的。

瓷镇速写

        现在的陈炉镇远不比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繁荣,近代工业的发展,更实用的塑料,搪瓷等产品充斥市场,逐渐代替了陈炉烧造的粗瓷大碗,瓷的销路不好,瓷业萧条下来,国营的陶瓷厂也发展不佳,镇上的年轻人多不愿干这微薄收入的瓷业,都四散着到别处谋生了,制瓷的手艺得不到很好的传承,许多瓷窑停烧,许多窑院无人居住荒芜下来,一片萧条,近废虚的迹象,面临着被时代遗弃的尴尬状态。

        新的世纪,因陈炉保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以及独特地域风貌等原因,引起国家重视,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这国字号的名镇加上耀州窑的声名,陈炉有了发展文化旅游的显赫资本,陈炉己不再是原来人们心目中的一个普通的制瓷小镇了,已成为陕西北线旅游重要的目的地地之一!

瓷镇速写

        黄堡和陈炉是平凡的,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很少有人精心地去欣赏它,好象司空见惯了,因距离近,产生不了美,我也一样,当我随同我的大学老师和他的外国朋友在这古镇上畅游时,我惊奇的发现,这里的一切深深的吸引了那些年轻的外国人,那是欣赏目光,别样的蓝色眼神。他们努力地用手中的像机记录着制瓷的每一个细节,瓷堡的每一个角落。

瓷镇速写

        这种看似平凡,却包裹着瓷韵大美的两个古镇同样被另一个外乡人发现,那就是黄卫平,他饱含激情,投入巨大的精力,进行古瓷镇文化的研究,完成了对两个文化古镇优美而深刻的文字化诠释,这是前无古人的抒情化的研究,这需要一双能发现美的慧眼的人,有很高才识的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东方陶瓷古镇纪事》的出版以及著名作家和谷等人编写的《陈炉》电视剧的拍摄!使我看到了一个文化了的水灵灵的黄堡和陈炉。这是一本本地道的瓷文化大餐,详实的史诗般的记录和散文式的描述,动人的故事更能增加古镇的可爱,我庆幸我生长在这样的古镇里。

陈炉远眺


        踱进陕西历史博物馆,三秦大地远古的文化征服了我,看着那些陈列在展台上的文物,我心情澎湃,不管是半坡的石器,周原的铜器,还是长安的兵俑及唐的三彩,都默默地诉说着那段历史,三秦大地上演译了多少壮烈的故事,周的礼仪,汉唐雄风,魏晋宋明之遗韵。当我看到耀州瓷展室时,我更是心情激荡,那是来自我故乡的文物,是代表陕西瓷文化的,不由的自豪起来。耀州瓷当是三秦文化华章里浓墨重彩的一笔,是陕西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块,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说的更精彩,他说,“陕西的历史,除了周秦汉唐,剩下的就是耀州瓷了”。因为耀州瓷跨越了唐宋元明清多个朝代,而其它文物只反映了一个朝代!

瓷镇速写

        看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我惊喜地发现那里面竟有耀州瓷的身影,那是武侠背后的陈设,剔花的黑瓷等瓶瓶罐罐,大朴不雕,豪放纯厚不正是江湖侠客的风格吗?我想,导演是独具慧眼的,选了这北方的瓷器做为背景陈设,让耀州瓷也笑傲江湖了;其实真实的历史上,耀州瓷的确是笑傲过江湖的,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有过耀州瓷的影子,欧洲许多国家都有耀州瓷的出土文物。

陈炉瓷路

        面对着这两座生我养我的陶瓷文化古镇,我不由的感慨起来,这两个镇子因烧造瓷器而闻名天下,而极具文化价值,古代瓷窑以及出土瓷器做为文物被陈列起来供人观瞻,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可以的,但是耀州窑这一炉传了l400年的炉火该何去何从呢?能再返昨日的辉煌吗?不免让我产生出一丝的忧虑,新的戊戌狗年已经来临,但愿这千年炉火烧的更旺,黄堡陈炉两镇发展的更美好。

                      2018.1.21日于文景阁书斋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