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强调“流感患儿”呢?那是因为普通感冒和流感有区别!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其中相当部分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 普通感冒的潜伏期短,起病不急,以“卡他”症状,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为主要表现,伴有咽痛;少数出现低热、头痛。后期没有细菌感染,一般5~7天便可痊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流感的潜伏期大约1~3天,起病大多急骤,全身症状较重,表现为怕冷、发热、头痛、咽干咽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 流感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和神经系统感染,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如不及时治疗,流感亦可致命。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那流感来袭,怎样预防呢?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毒存在于病人或隐型感染者的口鼻腔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喷嚏,随飞沫散布,借空气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物间接传播。 因此,流感流行期间易感者应尽量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到医院看病或接触患者一定要戴口罩。 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饮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在冬春节要根据气温适当增减衣物,注意室内通风,增加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增加身体抵抗力。 流感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但流感疫苗对普通感冒没有预防作用。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小的变异,容易产生新的病毒株。 而且在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下降,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才能有效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得了流感怎么办?一、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二、对于妊娠中晚期妇女、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重症或危重流感患者(如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出现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或合并肺炎等)应及早住院治疗。 三、非住院患者宜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四、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病死率。 抗流感病毒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但目前监测资料显示甲型流感病毒对其耐药,不建议使用。 五、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炎等时才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六、对症治疗: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根据缺氧程度可采用鼻导管、开放面罩及储氧面罩进行氧疗。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编辑Bel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