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灰陶熏炉 尺寸:高度9.5cm 腹径12.5cm 底径9.6cm 灰陶熏炉呈豆形,造型上中下分三部,下饼足,中香碗与盖似椭圆形,子母口,盖开孔若干,为出香用。陶制灰胎,低温烧造,胎疏松。熏炉有使用范围广、历史时间长、制造材质多样等特点。出土熏炉有见陶质、瓷质、金银、漆木等材质。本期竞买品的灰陶熏炉造型近似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熏炉,参考请观看参考资料。 参考著录:《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华》 P105页 彩绘陶熏炉 汉代绿釉奁 尺寸:高度16.5cm 直径25cm 足距17cm 绿釉奁直口平唇,筒式体,平底,三力士足。奁自口部至底足刻弦纹三组,全器内外壁、内底施绿釉,外底露胎,由于坯为泥质红陶,故呈现红褐色,产生色彩变幻效果。三足为三力士,人物刻画清晰,生动细腻,较为罕见。 奁最早出现于西周,盛行于秦汉,后经历代发展,款式变得多种多样,做工精美,用料考究,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观赏性。实用的奁有漆、铜等质地,制作精美,纹饰华丽,陪葬用明器则多为陶质。汉代的烧陶工艺吸取了原始瓷器器表着釉的经验,创烧了以铜为呈色剂的低温铅釉陶器。因此汉墓中有不少绿色的低温铅釉陶器出土。此件汉绿釉奁尺寸硕大,器型规整,釉色明亮,为同类中精品。 03 隋代青釉盘口壶 尺寸:高度 17.2cm 腹径12.5cm 口径9.5cm 底径8.5cm 此盘口壶造型古朴,做工精细。盘口外撇,束颈,斜壁,扁鼓腹,饼形实足。胎为较细的灰白色。器身施青绿色釉,不及底,釉层较薄,施釉不均匀,有细小开片。 盘口壶是古代居家用的一种卫生洁具,它最早始于商晚期,在商至汉代时通常是贵族阶层使用的物品,壶的材质有银、铜等。到了西晋之后,盘口壶便改用陶瓷制作,该壶的造型便是由西晋发展延续而来。此件盘口壶应为隋代安阳相州窑烧造。 参考著录:《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山西卷》P29 青釉带盖唾盂 唐代茶叶末釉执壶 尺寸:高度20.3cm 腹径15.5cm 口径7.5cm 底径9.6cm 茶叶末釉执壶喇叭形口,肩部两小系,小流在肩,较粗短,双泥条柄及系都是唐代典型特色,施釉不及底,其釉色是烧制过程中所形成的铁、镁结晶釉,类似茶叶末色泽,因此被称为“茶叶末釉”。胎质细密。这件执壶器型规整,造型饱满,富有美感。执壶盛行于唐中期至宋代,是由魏晋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鸡首壶或盘口壶演变而来,其形状似今日之酒壶,有喙,有柄,即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等酒具。 唐代绿釉注子 尺寸:高度8.2cm 腹径12cm 口径9.8cm 底径7cm 此注子敛口,圆唇,鼓腹,圈足,柱状流,胎质呈浅褐色,施半釉,釉为翠绿色。此种注子亦有可能做砚滴使用,是作为盛水以备磨墨写字用的一种文房用具,在水盂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发展而成的,唐宋时较为流行。 文房用具在陶瓷系列中属特殊的瓷种,一般属于定烧性质,因此它的造型也会因主人的喜好而量身定制,所以文具无论是在造型与工艺制作上都有极严格的要求。文房用具在注重实用的同时,美观、雅致是它们的共同特性,这种文具既可使用,亦可把玩欣赏,可谓一举两得。唐代陶瓷文房用具制作上的精益求精,也对后世的文房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著录:《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山东卷》 P86页 三彩水注 北宋耀州窑印花小碟 尺寸:高度3cm 口径9.7cm 足径4.2cm 此碟平折沿,敞口,浅圆腹,圈足。器内外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绿,釉质晶莹温润,具有玉质感。足心满釉,足底刮釉露胎,胎质细密均匀。该碟外为素面,内壁饰一周缠枝纹,内心刻缠枝菊纹,是耀州窑青瓷中的佳作。耀州窑位于陕西铜川黄堡镇,因以前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始于唐代,到宋代时最为兴盛,当时附十里都是烧瓷的,因有“十里窑场”之称,是北方继汝窑后著名的青瓷窑代表。 其从五代末期受余姚越窑之影响,创烧了刻花青瓷,所以耀窑青瓷兼有"越器"之称。稍晚河南省境内的多个窑场仿烧耀窑青瓷,最后形成了一个与越窑风格有别的北方青瓷窑系。据?耀州志?记载,黄堡镇窑停烧时间约为明嘉靖以前,但佐以出土资料比对,或许可定为弘治以后和嘉靖之间。 金代黑釉铁锈花罐 尺寸:高11cm 腹径14.5cm 口径9.5cm 底径7.5cm 该罐敛口,圆唇,偏圆腹,平底。 芒口,胎体厚重坚致,呈米黄色。施釉至下腹,黑釉光亮如漆。罐子满身点有铁锈花,错落有致。黑釉铁锈花是宋金元时期北方各大窑场一个著名品种。其烧造原理是在施挂黑釉的坯胎上,用富含氧化铁的涂料绘画花纹,然后经1300℃以上的高温烧成。 北方窑工在继承了两晋青瓷褐色铁斑点彩技术的基础上,也借鉴了唐代鲁山花瓷蓝白彩斑的装饰技法,在黑色瓷器上使用火红色调的铁锈斑加以渲染,创烧出黑釉铁锈花技术。黑釉上点画铁锈花,静中有动,活泼自然,色彩斑斓,对比鲜明。黑釉瓷器从此不再单调呆板,成为各大博物馆与收藏家追捧的对象。 此罐圈足内墨书“杨景信□记”清晰可见。 参考著录:《杨永德伉俪珍藏—黑釉瓷》 P110页 黑釉铁锈斑罐 金代黑釉兔毫盏 尺寸:高度4.5cm 口径11.6cm 底径4cm 该盏尖唇,敞口,斜腹,小圈足,浅灰褐色胎,坚致。器内外施黑釉,釉色黑褐泛棕色,釉有垂流现象。釉面有棕黄色的针状结晶,俗称“兔毫盏”。此盏应为当阳峪窑烧造。当阳峪窑是宋代北方地区著名民间瓷窑之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南距焦作市区3公里。又称为修武窑、怀庆窑、河内窑、当阳峪窑系、当阳峪窑群等,是中国宋代瓷窑中风格变化最多、造型与装饰品种最为丰富、做工特别精细的大规模窑场,是民间艺术之瑰宝。 参考拍卖:北京2014年春拍 北京远方国际拍卖 资料来源:雅昌艺术网拍卖纪录 宋金酱釉梅瓶 尺寸:高度31cm 腹径27cm 口径6.8cm 底径13cm 此梅瓶圆唇,平沿,短颈,丰肩,下腹内收,暗圈足;胎白色,细密,外施酱色釉。此瓶器型挺拔,稳重大方,制作规整,为金代梅瓶中的上乘之作。梅瓶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金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注意造型优美。 参考著录:J.J.LALLY 2013 P44 白釉梅瓶 元代白地黑花四系罐 尺寸:高度26cm 腹径19cm 口径5.8cm 底径10cm 瓶圆唇,撇口,短颈,溜肩,椭圆形腹,圈足。肩部置4系。瓶外壁上半部白地黑花装饰,主题图案为花卉纹,瓶外壁下半部施黑釉。器物整体体现出磁州窑朴素浑厚的艺术风格。元代磁州窑主要烧制白釉黑花器,产品具有硕大、浑圆、厚重的特点。大盆、大罐、枕是主要产品,云龙、云凤、云雁、鱼藻为常见的纹饰。 参考著录:《中国磁州窑典籍》 P57页 白地黑花四系瓶 明代黑釉盒子 尺寸:高度5cm 直径6.2cm 底径4.8cm 黑釉盒子子母口,盖子直壁,底呈倒立梯形,黑色釉光均匀明亮,胎呈土黄色。盒子底部内满釉,盖子内,底内露胎。盒子有多种的功用,此件盒子为传世品,罐内有使用痕迹及包浆。综合各种信息分析盒子的产地应为晋南地区,很有可能是长治八义窑烧造。近年来各种拍卖都有关注此类黑釉盒子,如拍卖参考2016香港苏富比秋拍。 总之这类小件或是大件,真品在我们日常还是可以碰到,请珍惜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