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爹”“干妈”不能随便认,河南人的认亲讲究还真多 | 豫记

 瑞德阁楼 2018-01-27

在河南地区的民间,认干亲的保育求吉习俗古来有之,十分盛行,经久不衰,时至今日,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认干亲虽然有所减温,但是依然存在。所谓“认干亲”,就是俗称的干爹(干爸)、干娘(干妈)、干儿(干孩儿)、干闺女(干妮儿)之类,是一件颇为讲究的事情。



梁永刚 | 文

豫记微信号:hnyuji

 

为啥认干亲?有这八条都清楚了

 

认干亲的习俗遍及全国各地,大江南北,受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礼节习俗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以河南地区为例,认干亲是一个家庭极为看重的大事,孩子认谁当干爹干娘,不可随心所欲,更不能简单草率,不仅大有讲究,而且规矩和路数也多。

 

除了极少数是因为攀仰门第、拉拢关系而认给人家做干儿外,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认给与长辈关系密切的人家做干儿,借此使两家关系亲上加亲,便于联络感情加深友谊常来常往。

 


二是认给那些品行佳人缘好,儿女双全且姊妹多,虽不富有却家庭和睦兴旺的人家做干儿。正所谓“家和万事兴”,这种干亲戚忠厚善良名声好,孩子多也不娇贵,天天吃糠咽菜,不费多大事就容易养活成人。

 

三是听信算命先生所讲,孩子命硬有灾星相伴,必须依照其生辰八字,认给符合相生条件的人做干儿。

 

四是满足一些人“儿女双全”的愿望。

 

五是把自家的孩子认给那些姓氏吉祥之人做干儿,看重的是姓氏的谐音吉祥与否,反映了人们的求吉心理。

 

刘、程、潘、赵这四个姓氏是民间认干亲的最佳选择,寓意“留”而不去、“成”而不夭、“攀”住不放、“照”住成长,寄托着父母对子女健康平安长大成人的美好祝愿。

 

六是认给走街串巷做小买卖的生意人或者走江湖凭手艺吃饭的匠人做干儿。民间的说法是,这些人走南闯北,风餐露宿,是“长腿干爹”,能够庇护孩子健康平安。

 


七是把孩子认给姑、姨、舅做干儿,以求亲上加亲。

 

八是听信算命先生所言,说孩子命不好,为了求个“破法”,认给老树、古井、石磙、磨盘等物件,牛马骡驴等牲口,或者火神爷、井王爷、土地爷、老灶爷等神灵做干儿,其目的和认给人一样,都是希望保佑孩子顺利成长。

                                            

 

为啥有的不愿认干亲?

条条框框更多了

 

有合适的人选,也得两厢情愿才好。

 

如果为孩子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干爹人选,且对方是彼此相识的熟人或者是交往甚密的朋友,那就可以直截了当地向对方表达自己想认干亲的意愿。

 

如果中意的人选和自己不熟,不好意思张口,需要找一个和对方熟悉的中间人进行转达,也算是征求对方意见。

 

认干亲毕竟是一件喜庆事,一般情况下对方是不会拒绝的。

 

不过有时候也会“剃头挑子一头热”,出现婉言谢绝或者吃闭门羹的情况:有些人做事谨慎,认为自己有几个儿女是命中注定,认下干孩儿干妮儿怕对自己亲生子女不利。

 


有些人认为干孩儿干妮儿会转移命相,克干爹干娘,对己不利。

 

有的则是不愿经济上破费,按照民间习俗,认下干亲戚后,年来节到双方都要互送礼物,并设宴招待,正如农村那句俗话“干亲戚,换东西,没有东西不亲戚”。

 

对于那些“贼来不怕客来怕”的小户人家来说,家底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不仅负担不起双方频繁来往走动所产生的花销,更不想陷入到繁琐的应酬之中。

 

有些人从侧面打听到对方的具体情况后,认为和自家门不当户不对,不是一路人,认下干亲交往起来免不了生闲气;或者认为对方认干亲的“动机不纯”,正应了那句老话“干亲进门不是图财,就是图人”。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认干儿,折亲儿”,故而那些尚未结婚成家的小伙子,或者结婚不久但膝下没有子女的,或自家孩子尚在襁褓之中没有过周岁的人都忌讳被人认做干爹干娘。

 

诸如此类拒绝对方和自己结为干亲的情形还有许多,不胜枚举。

 

 

认干亲仪式有讲究

还有认树木石头神灵当干亲的

 

认干亲的仪式也有很多门道的。

 


需要择吉日,民间多选在农历正月十六、二月二、五月初六、八月十六、腊八、腊月二十三或孩子生日那天上午,尤其是腊月二十三“祭灶日”这天,可谓是民间公认的“认干亲日”。  

 

日子定好了,父母要替孩子准备孝敬干爹干娘的礼品。

 

家境殷实的带“八色礼”(即红公鸡、猪肉礼条、蒸馍或者火烧馍、糖馃子、鞭炮、蜡烛等八样礼品),还要给干爹干娘撕几尺布料、买两双鞋。

 

家庭条件不好的带“四色礼”(即红公鸡、猪肉礼条、蒸馍或者火烧馍、糖馃子四样礼品),顺便捎上一些诸如花生核桃之类的土特产。

 

但无论如何,红公鸡是必不可少的。传说红公鸡是老灶爷的坐骑,没有红公鸡怎么上天言好事呢?

 

腊月二十三这天,孩子到了干爹家,要在大人的陪同下给老灶爷上香祷告,意在告诉他老人家孩子回家过节了,免得把这一口人给漏掉。



干爹干娘收下了礼物,也要对干孩儿干妮儿有所表示。不管家境贫富,给干孩儿干妮儿一双碗筷和一把长命锁是必须的。 

 

仪式在临近中午时开始,干爹干娘张罗着杀鸡、焚香、放鞭炮、祭拜祖宗。接着,孩子向干爹干娘行叩拜之礼(磕三个头),并改口。

 

改完口,干娘要奉上“改口费”,就是给干孩儿干妮儿送上封子(即红包),同时送上衣服、碗筷之类的礼物,并亲手把长命锁佩戴到干孩儿干妮儿脖颈之上。

 

除了认人做干爹之外,还有认物什、牲口或者神灵做干爹的,且多是刚满月的婴儿,其称呼、仪式也更加有趣。

 

认物什、牲口或者神灵做干爹的,要在“干爹”的前面加上物什、牲口或者神灵的名称,即榆树干爹、石碾干爹、磨盘干爹、驴干爹等。

 

此类“干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健壮遒劲、生命力旺盛,寓意孩子平安健康,早成栋梁。



认树木做干爹的,多是因五行缺木,老树是长寿的象征,福荫极广,一旦认作干爹,能庇佑孩子无病无灾,长命百岁。

 

择黄道吉日在树下设案焚香,三拜九叩,祷告一番后,拿出一截红绳儿系在树上,就算和这棵树结上“干亲”了,再给孩子起个带木字或者与木有关的名字。

 

此后,每年孩子生日或大年初一、中秋节等重大节日,父母都要来树下焚香祭拜。

 

孩子过十二岁生日时,父母要备供品,焚香还愿。

 

还有认石器(如石磙、石磨、碾盘等)为干爹的,多是孩子八字命硬,认为坚硬的石头可以保佑孩子健康平安。其仪式和认树木做干爹大同小异,需要给孩子起一个与石头有关的名字。

 

认神灵(如火神爷、老灶爷等)做干爹的,则因为神灵法力无边,能保佑孩子逢凶化吉,事事如意。其仪式要复杂一些。



譬如,五行缺火的认火神爷为干爹,除孩子满月后到火神爷庙举行仪式、起个与火有关的名字外,孩子十二岁之前从里到外都得穿清一色的红衣裳,俗称“十二红”。

 

以后每到孩子生日、逢年过节,父母都要到火神爷庙焚香叩拜。

 

等孩子十二岁生日,父母要带供品到火神爷庙上香还愿,孩子就可以脱掉红衣,这一仪式俗称“脱红”。

 

所以,不要以为叫一声“干爹”“干妈”是很随意的事情,规矩讲究大了去了。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