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王阳明语录中学习生活(四)

 读书与积累写作 2018-01-27

四:小赢靠智,大赢靠德。

从王阳明语录中学习生活(四)

1: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修家、齐身、治国、平天下,此乃儒家文化中传统的道德理想。儒家思想将“修身”放在人生事业的第一位,而“欲修其身,先正其心”。可见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人品的修养有多么重要。尤其是对于立志创出一番事业的年轻人而言,无论是奋斗的过程还是成功之后,良好的道德修养那是不可或缺的。

从王阳明语录中学习生活(四)

2: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功夫好名。

“谦谦君子”与“铮铮若铁”,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君子人格的两种特质。当今之世,纷繁复杂。倘若一如既往,只养谦谦如玉之性格,而不炼铮铮铁骨之傲气,抑或只炼铮铮铁骨之傲气,而不养谦谦如玉之性情,恐怕都难成大事。要想在现实生活中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讲究方圆之道,即养铮铮铁骨的一身正气、处事有底线、为人讲原则;又取谦谦如玉的圆融为人,包容四方。如此,才能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游刃有余,成其大事,为后世所传颂。无论朗朗乾坤,抑或滔滔浊世,于我又有何妨!

从王阳明语录中学习生活(四)

3: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孟子说浩然之气“为其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浩然之气是人的精神脊梁,是抵御歪风邪气的屏障。正气长存,则邪气却步、阴霾不侵;正气长存,则清风浩荡,乾坤朗朗。要保持“浩然之气”,就必须“一日三省吾身”,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从王阳明语录中学习生活(四)

4:尧、舜、三王之圣,言而民莫不信者,致其良知而言之;行而民莫不悦者,致其真知而行之。施及蛮貊,而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为其良知之同也。

王阳明将圣人治天下之道归结为“致其良知”,即注重以德治天下。他认为尧、舜以及夏禹、商汤、周武王说的话天下人没有不相信的,因为他们是致其良知之后才说的;他们的行为没有令百姓不高兴的,因为他们是致其良知后才做的。把这样的治国之道推广到蛮夷之地,那么凡有血气的人,没有不孝敬父母的,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良知。

从王阳明语录中学习生活(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