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感持续蔓延,家长该做些什么预防孩子患病?

 渐近故乡时 2018-01-27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全国各地儿童流感爆发。宝宝感染流感哭闹不安,家长也跟着着急上火。今天我们来给大家普及一下流感的相关知识,请大家做好宝宝的预防工作,避免感染流感。

什么是流感

流感,全称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极易发生变异的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医学上根据病毒内部的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P)抗原性的不同分为A(甲)、B(乙)、C(丙)3型。其中甲型病毒最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每年11月至次年的3月为流感高发期,潜伏期为1-3天,呈群体流行。

流感病毒的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就是说患病者若出现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都可以传染正常人。

流感的症状

流感发病大多比较急,全身症状较重但是呼吸道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怕冷、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头痛、咽干咽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流感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的治疗

口服奥司他韦仍然是目前治疗儿童季节性流感的首选药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用药治疗,不要擅自购买奥司他韦给宝宝服用。

根据美国FDA的批准,奥司他韦用于1岁以上儿童的流感治疗和预防(14 d新生儿仅用于治疗),也可以用于13岁以上的青少年及成人的流感预防。

我国的说明书相对于新生儿的治疗则更为谨慎,可用于1岁及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治疗;13岁及13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

奥司他韦是处方药,只针对流感病毒,对普通感冒无效,对疱疹病毒、EB 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其他病毒也无效,不可乱用、滥用。

除了应用奥司他韦外,对症支持治疗也非常关键。

家庭如何护理已感染流感的儿童?

  1. 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清淡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

  2. 遵照医嘱按时服药。

  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儿病情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严重呕吐等变化时,应及时就医。

  4. 当家长带流感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流感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5. 流感患儿应根据医生建议在家休息,暂时不要上学;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复课。

  6. 所有家庭成员与流感患儿密切接触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并做好个人防护,近距离接触流感患儿时,应戴口罩;直接接触患儿后,或处理患儿使用过的物品、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7. 家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感染流感时,应尽可能相对固定的1名家庭成员照顾患儿并注意加强个人防护,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其他家庭成员应尽量减少与流感患儿的接触机会,尤其是未感染流感的孩子,尽量减少与患儿的接触。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点开可放大看

如何预防流感?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经常开窗换气(一天至少2次以上);

3、让宝宝多喝水、勤洗手,保持卫生;

4、保证充足的睡眠;

5、多吃有营养的清淡流食,以及富含多元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6、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7、如果必须要出门,一定要给孩子戴上口罩。

8、及时注射流感疫苗。

关于流感疫苗

为什么建议儿童接种流感疫苗?

儿童年纪小,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容易感染流感。儿童患上流感,容易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中耳炎、脑膜炎等,而且比较隐蔽,尤其是在婴幼儿中不易察觉,治疗不及时可能留下后遗症。

据相关数据统计,流感流行期间,学龄前儿童发病率可超过40%,流感高危儿童因急性呼吸道疾病住院的可能性是同年龄组儿童4-21倍。

因此在流感季节来临之前,建议家长给孩子注射疫苗,特别是集体生活的幼儿园和学龄儿童(有禁忌症者除外)。流感疫苗能使人体内的抗体平均增加4倍以上,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为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

流感疫苗的保护效力有多大?

国外相关研究表明,1-15 岁儿童接种流感疫苗的保护效力为77%-91%。

接种流感疫苗安全吗?

对于没有接种禁忌症的人群来说,使用流感疫苗非常安全。国内外在近30年的使用中,尚没有严重副反应的报道,接种出现局部反应的发生率也很低。

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有什么区别?

从多年的临床观察效果和研究证实,国产、进口疫苗都安全有效,价格上的差异在于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的制作工艺和生产流程等不同,由此生产成本不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使用。

部分内容来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文章来源:儿科医生鲍秀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