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取暖方式太文艺:椒房恩宠、香薰取暖……

 花小鼠 2018-01-28

现代人取暖方式很多,电热毯、热水袋、大棉袄加二棉裤...但是和古人比起来,就少了那么一点“文艺范儿”!

举个栗子:有一种热水袋,叫“汤婆子”

汤婆子,顾名思义就是“热水婆婆”,听起来就很形象可爱!和现代热水袋原理相似,不过古代汤婆子是用金属制作的。

早在宋代时,人们就开始使用汤婆子暖脚、暖被窝。清宫戏《甄嬛传》中更是多次出现它的身影,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古人取暖方式太文艺:椒房恩宠、香薰取暖……

汤婆子

诗人黄庭坚作诗曰: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脚婆又指汤婆子)如此可见它的保暖能力非常强大,可以放在被子里一夜不冷。

“椒房”恩宠——爱你就给你最好的!

说起古代房屋,也只有明清时期的住房有地暖。但是,西汉时期曾出现一种“新型”的保暖房屋——椒房。

古人取暖方式太文艺:椒房恩宠、香薰取暖……

西汉椒房殿复原图

《汉书·车千秋传》记载“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芳也。”由此可见,椒房就是将花椒和泥巴混合涂抹在墙上,并只有皇后能居住的宫殿。

为何使用花椒会感到温暖?这个可能和其药性相关,《本草纲目》里说花椒能够“散寒除湿”。

香薰+取暖=熏笼 这玩意儿高大上!

现在都集中供暖,所以好多人都没有烧炉子取暖过。小编犹记得那些年的冬天,满屋烟尘,烟火缭绕...想起来一把辛酸泪啊,可是炉子这种东西自古有之,为啥古人却过的那么精致?

他们不仅使用炉子烧火,还会在炉子里面放上香料,然后在外面套上一个竹笼,这样不仅可以取暖,还可以熏香,还不怕被烫到...

这样“包装”出来就不叫炉子了,叫“熏笼”!该物品一经推广就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后宫词》一诗中说道“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古人取暖方式太文艺:椒房恩宠、香薰取暖……

明代 陈洪绶《斜倚熏笼图》

精致生活,连烧火工具都是金子做的!

火筷子的互动百科解释为:夹炉中煤炭或通火的用具,用铁制成,形状像两根筷子,一端由铁链子连起来。敲黑板划重点:用铁制成,用铁制成,用铁制成!!!可偏偏有些人不听话,这个人就是五代十国时的嘉王!

《太平广记·玉溪编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有一个嘉王给儿子们找老师,才子仲庭预幸运入围。仲庭预很有学问,但是穷的连饭都吃不上,因此并没有受到嘉王的重视。直到那个冬天,作为体恤下属的好领导,嘉王令人送了个旧炉子到书院。(为啥送了个旧的,嘉王你个抠门的!)仲庭预收到炉子就去找了嘉王,嘉王以为他有所求,因此不打算要见仲庭预。但仲庭预一直坚持,于是二人见面了。这位才子见到嘉王后,掏出一样东西,那是一双金子做的——火筷子!

写到这里,小编内心一阵狂喜,不说了,我要去我家暖气下面看看有没有啥惊喜...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