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会重演吗3 3、副统帅刘总兵:外行领导内行,老子怀才不遇,何日出头? 上文说过了,右翼总兵刘步蟾,兼“定远”号铁甲舰管带,先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由于成绩优异被朝廷保送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由于正统帅是陆军出身,水师组建之初的具体工作都是他承担的,北洋水师的章程就出自他手,组建水师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年仅三十岁就成了这支近代化海军的副统帅,驾驶者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驰骋大洋,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可是年少得志的刘总兵也有他的苦恼,基本上都来自于他那个外行的上级。作为一名科班出身成绩优异的技术性海军高级将领,他深知海军是一个技术性的兵种,工业革命之后科技日新月异,海军的装备经常更新换代,如果跟不上更新的步伐,很快最先进的也会落后了。还有当时的海军作战理论也是层出不穷,海军军官们也得不停地再学习,才不致落伍。装备更新了,军官学习了,就要带领水兵们使用新装备,训练新战法了,可是…… 他的顶头上司丁军门对他的建议并不支持,老是以舰船珍贵不可轻动或者燃煤不足为由拒绝经常出海训练,更以财政困难为由,一直到甲午海战前夕也没有更新水师的装备,更不要提轮流让管带们出国学习了。丁军门的勤奋在于他平时就像个大管家一样,清点装备数量、每晚查哨、清点人数、支出收入、伙食军饷、奖惩落实……这些他都事必躬亲,还经常对刘总兵说他以前就是这样带兵的,老弟你学着点吧? 刘总兵之前是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可是让一位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高材生做这些事情,失落感可想而知,豪情满怀的反面就是意志消沉,不用学习,没有训练,当时北洋水师很多军官们极尽享受之能事,受过世界一流正规军事教育的刘总兵不想与他们随波逐流,但也染上了抽鸦片的恶习,经常在船舱里吞云吐雾,排遣自己的抑郁…… 4、管带们:有的报国无门,有的醉生梦死。 北洋水师一共有13名管带,他们是:“定远”号管带刘步蟾、“镇远”号管带林泰曾(战败自尽后是杨用霖接任)、“靖远”号管带叶祖珪、“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来远”舰管带是邱宝仁、“经远”舰管带是林永升、“超勇”舰管带是黄建勋、“扬威”舰管带是林履中、“平远”号管带是李和、“广丙”号管带是程璧光、“济远”号管带方伯谦、“广甲”号管带是吴敬荣。除邓世昌和程璧光是广东人,吴敬荣是安徽人以外,其他的全部是福建人,因为他们几乎全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除邓世昌、邱宝仁、林履中、黄建勋、杨用霖以外,大多在船政学堂毕业后进入当时世界一流的海军学府英国皇家海军深造,学成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的管带是大多30岁左右,不要说清朝末期,就是放到今天,他们都是能让姑娘们尖叫的天之骄子。说点实际的,我们再看看他们的工资标准:提督年官俸为3360两,船俸为5040两,合计8400两,是绿营提督的3.2倍;海军总兵年收入为3960两,为绿营总兵的1.97倍;海军副将年收入为3240两,是绿营副将的2.75倍;海军参将年收入为2640两,是绿营参将的3.55倍。除此之外,北洋水师的军官除正常收入以外,还有其他很多额外的收入。当时一户中农的年收入大约是33~50两银子,纺纱厂工人的年薪为13~23两银子。再按照当时和今天的粮食价格换算,晚晴的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00元人民币左右,以邓世昌为例,他的职务是管带,军衔是副将,年薪3240两银子,约相当于今天的65万元,还不是彻头彻尾的高富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