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张居正(58)冯公公的万丈雄心

 墨香笙樵 2018-01-30

隆庆六年,大明朝凤云密布。

这一刻,虽然隆庆皇帝死了,高拱失去最强有力的支持,但他的综合实力,依然比张居正强过太多。

张居正比高拱有利的地方,在于两点。其一,张居正有一个盟友冯保。冯保久居宫中,得到皇后和贵妃的信任,隆庆皇帝死的时候他也在身边。其二,现在张居正已经在全力准备对付高拱了,而高拱还不知道。

话说张居正(58)冯公公的万丈雄心

图:万历皇帝朱翊钧

这两个有利因素,张居正要把他们发挥到极致。第一步,他让冯保跳出来,吸引高拱的火力。

按照《明史. 冯保传》的说法,冯保在这个过程中,玩了相当漂亮的一手花招。隆庆刚死,他就拿出一封遗诏念起来。遗诏中,除了皇帝对自己的一些反省,对未来工作的一些希望之外,还加上了一句:

由司礼监掌印太监与内阁大学士共同辅政!

高拱看到这遗诏,当然非常不爽。不过眼下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算是高拱系统的人,所以也就忍了。

不料就在几天后,冯保又拿出另一封遗诏,宣布:

冯保接任司礼监掌印太监!

一句话分两段说,就这么绕过了高拱的警惕心,把冯保给凑合到了“共同辅政”的地位上。

这一个段子妙趣横生,也颇为符合冯保这种小聪明、大野心的文化太监的品味。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中也引用了这段。

不过据现有史料来说,多半不是真的。

一个很有力的反证,就是在日后张居正和冯保炙手可热的岁月里,他们之间的书信中,压根没有提到冯保同受顾命的事。

另一方面,从之后几天冯保和高拱争斗的过程来看,这个所谓“共辅国政”的名号,也一次都没有被使用。

再者,冯保要通过假传遗诏给自己揽权,必须在外面取得张居正的支持,对内得到皇后和贵妃的默许。从这一方面来说,冯保“接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是顺理成章,但“共辅国政”就简直是笑话了。就算陈皇后和李贵妃妇人之见不反对,张居正也不会糊涂到这一步的。

所以,更切合实际的情况,冯保的野心就是赶走孟冲成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他也确实拿出了这样一份遗诏(不知真假)。至于同辅国政云云,很可能是野史的以讹传讹。

话说张居正(58)冯公公的万丈雄心

总之,隆庆皇帝死了。六月甲子,皇太子朱翊鈞继位,即是后世的明神宗万历皇帝,当时年仅十岁。神宗继位不久,一道“中旨”就到了内阁,其中重要内容,就是冯保接任司礼监掌印太监。

中旨

中国古代,皇帝虽然是最高统治者,他的权力也并非完全不受制约。明朝时候,皇帝的圣旨必须要经过内阁同意,才能颁发出去。还有通政司和六科对于皇帝的诏令,都可以随时回驳。但很多时候,皇帝违反程序法规,直接把手谕送到相关部门,不经内阁批准就叫执行,这个称为“中旨”。习惯了内阁制度的大臣最痛恨的就是这“中旨”。有人公然拒绝执行中旨,这并不违法,但会得罪皇帝。

冯保发布这一道“接任掌印”的诏书,高拱立刻嗅出了其中的火药味。他愤怒地拍案叫道:“中旨,到底是谁的旨意?皇上年龄还小得很呢!都是你们这些死太监搞的鬼,迟早要把你们全收拾掉!”

传旨的小太监面如土色地跑掉了。高拱冷冷一笑:

好吧,你个死太监,徐阶都让我斗倒了,让你瞧瞧老高的厉害!

于是以高拱为一方,以冯保为另一方的政治战争,正式鸣锣开唱了。

话说张居正(56)张居正的秘密盟友:优秀太监冯保

话说张居正(58)冯公公的万丈雄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