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研究指出, Omega-3 脂肪酸能降血压,也可降低三酸甘油酯浓度达20-50% Omega-3 脂肪酸可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减少心律不整、预防心脏病复发、并可推迟心脏病患细胞老化。 许多研究显示使用 Omega-3 脂肪酸能减少僵直性及关节痛。也可提升抗发炎药的效用 报告显示使用尿苷和 Omega-3 脂肪酸合用,忧郁症可获得改善。这种脂肪酸也可提升抗忧郁药的效能及降低燥郁症的忧虑倾向 研究显示在怀孕期间补充 EPA 和 DHA 可提升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发展。DHA 对于婴儿的视力和神经发展很重要 食物中摄取或使用 Omega-3 脂肪酸补充剂可改善骨密度 有一些研究发现Omega-3 脂肪酸可能可以改善肺功能及减少气喘病人的用药量 而人们对猪肉的热爱又是如此的不可替代。为满足这种执著的热爱,中国猪肉产量从2400万吨增长到了约4300万吨,提高了79%。还进口了192.5万吨猪肉和制品,创下有史以来单一国家进口猪肉之最。 毫无疑问,人们吃的猪肉越来越多已经明显影响了膳食结构和健康状态。对中国城市居民膳食结构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从1993年开始,价格杠杆对猪肉摄入量的拮抗作用就已经失灵。猪肉涨价,会招致种种抱怨,但对人们吃肉的热情毫无影响,翻了两倍。而中国居民鱼肉的摄入量,从1989年至今几乎没有变化。 我国人民超重肥胖心血管异常人群已经超过三分之一,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指出:肉——主要是猪肉和蛋白质,脂肪(肥肉,炒菜油,油炸食物)摄入过多,被医学界和营养学界一致认定为罪魁祸首。而在实践中,一旦被诊断出肥胖、血脂血压异常等疾病,医生给出的第一个建议往往便是——从此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的猪肉,甚至不吃。 但几十年放纵的肉食之欲,很难改变! 而多不饱和脂肪酸(n6系列的亚油酸,和n3系列的α-亚麻酸)人类自身无法合成,必须从外界食物中摄入,对维持人体机能、抑制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有很大作用。在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家族中,也有不同的成员。被关注也最多的两兄弟。 Omega-3(n3)多不饱和脂肪酸(第一个不饱和双键位于碳链中的末端(甲基端)倒数第三位碳原子上,有五个和六个双键)和Omega-6(n6)多不饱和脂肪酸(第一个不饱和双键位于碳链中的末端(甲基端)倒数第六位碳原子上,称为ω-6不饱和脂肪酸,有两个双键)。自然界的陆地植物油坚果等含大量N6多不饱和脂肪酸,而N3非常少,儿海洋里的海藻,深海鱼,海豹油含丰富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人类却摄入不足。 人体需要Omega-3和Omega-6脂肪酸,自己却无法合成,这是有进化上的原因的。我们的现在的基因和十几万年前的人完全一样。进化过程许多基因有用或没用,完全取决于环境和能够获得的食物。如果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比例均衡的Omega-3和Omega-6脂肪酸,那就没有必要去自己合成。在数万年前,人们靠渔猎和采集获得食物,而海鲜水产和植物种子,恰恰是Omega-3和Omega-6之方式的理想食物来源。 植物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除了亚麻子核桃菜籽油紫苏油之外,主要是Omega-6脂肪酸。而Omega-3双键更多易于氧化,相当不稳定,非常容易被破坏。比如煎炒烹炸。 加上规模化的家禽和牲畜养殖,改变了以往的散养方式,猪、牛、鸡的主要饲料,也从含较高Omega-3脂肪酸的青草、植物种子,昆虫,变成以Omega-6脂肪酸为主的玉米、豆粕等。 以至于肉、蛋、奶,加工食品和食用油中,Omega-6脂肪酸的含量占总脂肪含量的30%-60%,而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仅有1%到5%,在一些深度加工的食品如沙拉酱中为零。 世卫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omega3: omega6 推荐摄入比例按照儿童青少年1:4, 成人1:4到6.,每天理想摄入量:250毫克到2000毫克omega3(包含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因为爱吃油炸食品和猪牛羊,吃深海鱼很少,中国人从膳食中摄入的Omega-6和Omega-3的比例达到40比1,omega3仅仅摄取30到50毫克,远远达不到250毫克, 比例严重失衡! 尤其DHA在人类大脑和视网膜高度聚集,如果摄入不足,影响发育。 而EPA的吸收已经证实对治疗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和炎症(例如风湿性关节炎)有效。 即使在吃鱼比较多的日本,比值也接近10比1, 日本沿海长寿村平均寿命95岁,每天吃的深海鱼含的omega3达到1000毫克。 SEACOO的海参产自未被开发的天然无污染的北极圈海域,在缓慢的生长年限下,慢慢积累营养物质。SEACOO海参富含欧米茄三,是一个丰富供给人体欧米茄三的食疗渠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