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旅游景区不需要鸡汤,2018年,景区需要进行的是升级!

 高山仙人掌 2018-01-31

旅游业貌似是一片热闹和繁华,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状况,其实是因为好多人压根就不知道旅游景区到底是咋回事,他们看到的只是1000个景区的有2个成功的,被大书特书成为了所有后来者的精神图腾,而没有看到在后面艰难度日的那998个。



于是,在“热血青年”欢呼、膜拜中,新一茬的旅游人喝了一碗“鸡汤”,便“光着膀子、喊着口号”,在学校也没学过这个,既不了解形势、也不尊重规律,还没明白旅游景区怎么回事的时候,都认为自己不会是那998个之中的一个,仅凭一身勇气,还有些许家底的情况下,便匆忙上马蜂拥而至。。。。 ,最后,可以预见的是当然会“死的很惨”。


来,扔了这碗鸡汤,重新认识和面对旅游景区这美丽的罂粟花!


一转眼,已经进入2018年,虽然冬季是各地旅游景区的经营淡季,但是,旅游景区却是暗流涌动,除了各处摩拳擦掌准备杀入旅游景区的其他行业外的人在筹备策划新项目上马之外,景区里面的人也没闲着,各种旅游培训,高峰论坛搞的风生水起,旅游人在不断学习进行提升,很多景区也在进行新项目的选择和上马准备。


可以预见的是:2018年,在痛苦中辗转反思的中国旅游景区,必将迎来升级高潮。




严峻的旅游形势,倒逼旅游景区必须升级!


1、旅游行业已经变成无行业特征、无入门门槛的高风险行业。


旅游行业这几年,“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等一系列新概念,以及地产 旅游,文创 旅游,产业 旅游,一系列创新模式的景区层出不穷,究竟那条路才是前途光明,哪些项目推向市场后会一片大好?谁也不知道,但是,这些都将会是旅游业的组成部分。


无论是旅游+,还是+旅游,旅游项目都将变成一个融合的平台,旅游业从此也将变成和各个行业融合的没有明显行业特征的行业。


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旅游项目有大也有小,已经让很多其他领域的人产生了错误的感觉,认为旅游谁都可以做,几十亩地也可以做一个旅游景区,一片荒山也可以打造一个旅游项目,由此可见,旅游业入门的门槛是多么的低!


另外,随着各种旅游新概念的诞生,各类旅游景区的数量正在不断飞速增加,各种市场策略和运作方法,各种怀着各种目的进入旅游业的力量,正在搅乱旅游市场,他们正在积蓄力量,用资金和其他行业的经验酝酿自己的做法,期待进行市场检验,他们对各类旅游景区,早已磨刀霍霍,市场就这么大,游客就这么多,一样存在着你死我活的斗争,可以预见的是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残忍激烈。



2、景区同质化、人才匮乏化、市场运作单一化、但是游客消费习惯却发生多元化的变化,景区已经赔的一塌糊涂,再不升级,那就是从等死变成找死!


2017年,已经有近九成的景区入不敷出,能够挣钱的景区越来越少,挣钱的和大量游客人数基本集中在国内一流资源的老景区,以及很少数新业态、新市场、新做法的景区;


目前国内景区同质化严重,由于没有成熟的套路,也没有理论体系指导,加上缺乏创新能力,景区从业人员都在摸石头过河,有啥做啥,别人咋做咋学,缺经验、缺资金、缺方法、缺人才,导致新、老景区都将迈入艰难的生存期。


另外,随着自驾游以及科技时代的不断升级,目前虽然出游的游客中观景、休闲、康养仍然是旅游的主题,但是纯粹为观景的游客比例越来越少,体验游是当下发展的主流趋势,游客的自主能力也越来越强。


在这种状况下,景区做活动创意越来越难、选择媒体传播越来越难,市场运作的代价越来越高,一边是高投入,一边是低产出,这些对于景区都是痛苦而又残忍的考验。不升级等死,升级有可能找死,但是,升级,还有一种结果就是可以让景区迅速摆脱市场困境,为景区挣得盆满钵满。



没有成熟模式,旅游景区怎么进行升级?!


每个景区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和自身特定的状况,景区该怎么升级,又该升到什么样的标准,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评判标准,只能根据多年景区的操作经验,提出几点提升的建议。


市场运作的主体在于核心的产品竞争力,以及占领游客心智的有效的活动策划能力。所以,新、奇、特的体验类型的产品,以及二次消费能力必然是景区未来的发展和调整方向,景区的活动策划能力将是景区营销的核心竞争力。


景区的升级,应该围绕着产品特色及盈利能力、市场营销方式和活动策划进行,具体如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01

产品特色及盈利模式升级


升级核心:新、奇、特的产品内容,多种方式并存的收入和盈利模式。


原来我们对产品的认识,是梳理家底,把景区认为最好、最精华、最满意的景观点,加上景区的文化,以及景区全年的几次大活动,作成宣传册、宣传片等各类宣传资料宣传出去,这种观念在前些年景区数量比较少的时候,比较实用,然而,随着景区数量的增加,以及游客对旅游认知的概念转变,现在的宣传,必须要重新认识景区资源,找出资源本身的差异性,以及找到最容易让游客认识并接受的关键记忆点,不能沦为景区的自嗨。



目前我对资源的定义就是一个词:差异化!就是你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或者说别人有的东西,你玩出新花样了,新也算是一种差异。特别是区域化的产品竞争中,这一点最为关键;


虽然现在还有一个观点就是景区诞生之日起,竞争对手就是来自全国的景区,我认为这个有点言过其实,毕竟现状是很多景区的市场范围还是局限在景区周边二百公里到三百公里市场范围内,300公里外的游客量基本是微不足道,所以,最大的竞争对手就在有效市场范围内的类似景区之间的竞争。


差异化的产品,基本上可以界定为,300公里范围内,其他景区所没有的东西。这个差异可以是一个精华景点,也可以是一次创新活动炒作,可以是原创的,也可以是从别的地方抄过来的,但无论如何,要保证在区域范围内别人没有以及创新两个原则。


另外一个方面,还要确定景区核心盈利模式:景区营销一定是为景区挣钱的,所以,选择的产品不仅仅是差异化,也得算一笔账,都需要配套什么,哪些产品组合是赚人气的,哪些是盈利的。


目前,景区的收入我觉得比较合适的比例为:门票:二次消费:住宿餐饮:其他所占的比例为3:3:3:1,现在很多景区仍然停留在靠门票支撑的基础上,也不重视其他项目的消费,造成了单个游客消费低,门票过高又为游客设置了较高的门槛,所以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给营销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营销工作也得先算好这个账头,把景区的产品进行细分和组合,然后推向市场,发现不足的及时进行改进,逐步补上自己的短板,这样以来,起码从产品和运营层面,解决了景区的基础问题。



02

市场营销模式升级

 

升级核心:梳理渠道关系,并搭建属于景区自己的,可以驾驭的营销体系。


景区营销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照着大景区照搬照抄,死板硬套;要搞明白,当下景区处于发展的哪个阶段,现阶段在市场中所占的比例,游客认知度如何,更要明白当下营销要做什么,要根据不同的季节,以及每个区域市场的差异,结合景区的不同发展阶段,明确在该时间、地域范围制定适合景区的销售策略;


并且根据市场对景区的认可情况,重新把市场核心进行划分,很多景区本地游客根本不认可,反而是外地游客比本地游客多,那么外地来客数量大的,自然是核心市场,不要局限于地域概念和城市基数概念。能来游客的市场,就是景区的好市场,来游客量大的就是核心市场。怎么来划分,要结合往期的营销数据,以及业务人员的业务量情况进行分析。


但是有一点是例外的:小型的策划活动,以及需要迅速汇集人气的节庆类的活动,如春节庙会等这些活动,一定还是在周边100公里范围或者一个半小时车程内的城市。


另外,景区还必须重视和加强渠道的建设核管理,我认为当前的景区营销当建立三种模式并存的营销方式,即传统的线上、线下、以及未来必须构建的景区自营三种模式并存的营销方式;


其中线上分为;传统的OTA网站类合作;线下可分为:旅行社、户外渠道,大客户资源(培训机构、拓展部门等)、小客户群体(单位、学校个体);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就是景区自营的营销体系的构建问题:自营可分为线上的景区网上商城和三级分销两部分。


线上、线下、自营这几个部分的资源合作都不能忽视,每个资源类都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唯一不同的就是各个部分在营销中占的比例份量不同。 



03

活动策划升级


升级核心:根据景区自身状况,结合市场情况策划并实施适合景区的活动,构建景区自己的活动策划机构和粉丝群体。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