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湖南高中轼师案例的理解

 湖北武穴一老乡 2018-01-31

我对湖南高中轼师案例的理解
健康生活
一 《史记》上有一篇文章:《杨修之死》。曹操玲珑之心,借着送上门的机会诛杀杨修。其实,二人之间的恩怨,竟然有一段漫长的心路。概括为:相识-欣赏-起用-重用-共谋-不喜-冷待-提防-杀意-成杀。表面看起来,杀人之前没有预警,其实并非这样。我的意思是,世上绝少有激情杀,所有的杀都埋伏着线索,早就杀机弥漫,只是当事人无暇感受。鲍老师一案难道不是这样吗? 二 学生罗某诛杀班主任一案,先回顾一下杀人这个环节中的细节:老师在办公室,学生藏刀跟到办公室,学生持刀捅老师,学生返回教室告诉同班同学他杀了现任班主任,学生再进办公室补刀,共计26次。被杀者血肉模糊。 回顾之后再考察,致一个人死用不了26刀,短时间连捅连捅,只有这样解释才合理:罗某早就想杀老师了。刀是备好的,而杀人之心是更早涌起,渐行渐坚。诸读者试想一下当时:罗某刺杀老师时的内心:冷静与平静。杀人如同吃饭,如同穿衣,居然无悲无喜。我还是愿意相信罗某杀向老师的时候,他是冲动的,失去理智的,过失的。可实事上恰恰相反。 罗某杀师显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可以追朔一段心路。 三 下面,我要试着去探索这一对师生间的爱恨情仇,三年恶缘之旅。 罗某班级第一,年级前十。高考之日,即为瞻宫折桂之时。然而当初,罗某成绩一般,家境一般。这说明班主任鲍老师优秀。何以解释鲍老师优秀?其一:鲍老师在名校担应重点班高三班主任工作,其二:鲍老师敢于把自己的女儿放在自己所教的班级。非自信加功成名就者莫此手笔,其三:鲍老师既勤奋,又有技术,更有爱心(他为罗某争取助学金)。是这样的好老师,调教了罗某,使后者出类拔萃。彼时,用伯乐关爱千里马去比拟他们二人的师生情是恰如其份的。罗某对班主任心态是感激,敬重。后来呢?后来……我国当前的教育还是功利教育,应试教育:学生成绩好了,班主任名气,地位来了。校方满意了。重点班的班主任名利兼收。肯定地说,班主任鲍某即是这条生物链的一员。换言之,鲍某没有觉得班主任的特有宿命好或者不好,而是维护。那么,鲍某的一言一行绝对离不开励志,苦读,高分,也许他也常谈利益。老师与学生;鲍某与罗某这两辆车在高速向前时常常会车,只要会车就得小心。鲍某的诉求在于学生更高的分数,而家境普通的罗某确有基于客观的思想。在罗某看来,老师不只一张面具。或许还有一张面目可憎的面具。其实啊,人们一边听人讲话,一边挂着另有涵义的笑容。罗某会完全赞同自己班主任所讲的吗?绝对不会。平常的日子缓缓向前,师生关系却在变质,罗某不吃他班主任那一套了。 四 下面补讲一点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焦虑。平常的人常常有机会体验这一负性情绪。我信服弗洛伊德对焦虑的论述。弗洛伊德把人格的结构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俗称三主,弗教授把焦虑分为三类:神经性焦虑,客体性焦虑,道德性焦虑。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拿例说明,明天我要做一个报告,我焦虑。这就是客体性焦虑。又如,我担心考不上985高校愧对父母,这是道德性焦虑。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常常莫名其妙地担心,好像这种焦虑没有发源地。这是神經性焦虑。这种焦虑的发源地在潜意识。白天,它表现为无名焦焦;晚上,它表现为隐性梦。 家境普通,身寄名校。罗某心理健康必定出状况。性格内向的人往往回避交流,更加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心理励志与心理咨询相距甚远,鲍老师的励志医治不了罗某的心病。 五 前面己说到罗某逆反老师的说教。在罗某不认可其班主任的管教时种下了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可以不结果,当然也可能结出恶果。 老师们会问,上课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总不会惹祸上身吧!不是这样的。如果天下的老师都如此这般,假以时日,其必然结出另一类型更为糟糕的果子。然则老师们该如何自处呢? 我们都无法还原己逝的生活,也走不进这一对师生的往昔时光。只能推测学生内心冒出一股股杀死老师的意念时,老师却在重复几十年都不变的说辞。师生竟然同时朝着恶果的方向跑去。天啊!学生变了,老师也要跟着变呀! 六 曹操说今晚的暗号是鸡胁,杨修教大家作退兵的预备。逮到机会的曹操毫无迟疑的下毒手了。鲍老师让同学交励志视频心得体会,罗某立马采取行动。罗某是被一篇心得压跨的。诚然,人总是被最后一根稻草压跨的。 那么,压在罗某身上的,都有哪些稻草呢?下面我列举的,都应该是。男同学的一件新衣服,女同学与别的男同学一次快乐的讲话,父母正确地废话,老师正确地废话,第一名的荣耀,没完没了的作业,永无休止地考试。老师对优等生额外的关注等。上面这些有形,无形的压力,都是焦虑之因,长期焦虑,处于负性情绪中,形成对人对事的偏见,足以摧毁一个青少年的心智。 罗某最需要的是心理辅导,这本来是教育,或者老师可以给予的。但是,应试教育害怕浪费时间,老师由于无从猜出的原因,也没有为这个可怜的男孩做心理咨询。于是,这个男孩选择了最不能选择的心理渲泄:杀戮。他两次杀人,共计26刀。社会加诸于他的重压,他反施于社会。只是,他的人生,承受得了杀人的价格吗? 他为什么要选择班主任渲泄呢?是因为父母,同学,还有其他人,都比鲍老师高明吗?或者没有鲍老师可恨。实验中学老师,心理咨询师 郭啸原创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