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高在上 说的是鞠躬尽瘁的忠诚

 songsgt 2018-01-31

2017.12.1宝鸡日报 本报记者陈亮

“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这是《周颂·敬之》的诗句。字这么生僻,啥意思?这首诗是周成王写的,全文的意思是告诫自己和群臣,天理昭彰,明察秋毫,我们这些人干国家的事,丝毫不敢懈怠。而这一句的意思是,高高在上的上天,紧紧盯着我们大家是忠是奸,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高高在上”变成了脱离群众、不问疾苦的代名词,这和以前那个“紧紧盯着”的“高高在上”判若两人。是“高高在上”久了,盯得太辛苦了,也该歇歇了吗?不是,是搞错了“高高在上”的应该是谁,自己“高高在上”了。

周成王讲的“高高在上”,是指监督着自己和群臣的上天,为了不辜负上天交付的重任,所以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显示美好的品德。给谁显示?给上天啊。那怎么才算上天认可了你的美好品德呢?上天又不说话。那就是国泰民安。这里的“高高在上”,实际上体现的是周文王以来,一脉相承的“敬天保民”的思想——谁的道德品质得到天下人的称颂,谁就会得到上天的庇护,有资格统御万民。所以,“高高在上”是在监督之下的一种谦恭勤谨、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虽然上天只是奴隶社会统治阶级“受命于天”的托词,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统治阶级勤政爱民的提醒。可惜这个提醒很快被后来的君王曲解了,认为自己可以代表上天“高高在上”,为所欲为,就发生了“烽火戏诸侯”之类的荒唐事。

更荒唐的是,还会有一些根本不咋地的人,不敬业,不学习,不努力,不进取,却迷恋“高高在上”的感觉,当然,是自我感觉,虽然管的事不大,但社会危害不小。往小里说,拿腔拿调装模作样,招人厌烦;往大里说,自我膨胀傲慢懈怠,因私废公。而这样的人,往往不明白自己的姿态可笑,反以为是风度。

《诗经》之所以流传至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就是因为它不仅有“关关雎鸠”的浪漫,更有“高高在上”的告诫——“高高在上”,是要把自己放在下面,以恭敬心,做忠诚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