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师的区别之前先讲一下什么是“心理医生”,实际上没有“心理医生”这个词汇的。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实际上主要就两种人,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师,除非,这个人他是心理咨询师又是精神科医师,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叫他“心理医生”。但是我们还是要把两者区分出来。 因为心理学知识普及的问题,导致大家对这个概念有点模糊,所以就笼统的叫“心理医生”。 还有一种就是心理治疗师,算是医院系统类没有处方权的心理咨询师,毕竟心理治疗师属于卫生厅组织的考试,我的很多同学都是心理治疗师,我没有在医院工作,觉得也没有必要就没考,实际当前心理治疗师考试和心理咨询师的难度系数相差不大,只是需要医院证明,属于医疗系统的专业名词。 今天重点区分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大夫。 讲讲他们的主要区别: 一、处方权: 最直接的区别是:一般而言,心理咨询师没有处方权,通俗一点讲,就是心理咨询师没有开药的权利,不具备医学背景和资质。(如果有处方权,除非这个人一定兼为精神科医师。)精神科医师可以开药。 PS:部分精神科大夫考取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治疗师,同时临床主要以开药为主,实际上他们内心对心理咨询并不是认可,觉得药物更加迅猛,再加上接触的多是重型精神障碍,来访者的自我意识比较差,所以心理咨询常常收效甚微。 部分不明真理的患者,寻找某些大主任做心理咨询,往往效果很差,毕竟这些主任根本不相信心理咨询的那一套,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往往部分精神科大夫考取心理治疗师证书,就会觉得自己成为“心理医生”,往往没有足够成长,导致患者对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进一步绝望。 心理咨询师并不是考证之后就是合格的。成为心理咨询师,远不是考证那么简单 二、咨询(治疗)的范围不同 心理咨询一般针对有心理问题(心理非健康)的正常人或者主动求助的来访者(部分精神障碍患者,也会主动求助)。通俗的讲就是这个人虽然有点心理不健康,但是他还是一个正常人,例如他知道自己是谁,有正常的社会功能。如果这个人是一个精神分裂或者重度的抑郁症,幻想,有躯体化症状例如嘴巴抽搐,等这个就要去精神科了(当然在精神科医生的诊断治疗下,也是可以辅助心理咨询辅导的)。 PS:需要注意,康复期间的抑郁症、双相是可以接受心理咨询的,需要评估来访者的自我意识程度和主动求助情况,当然咨询师有一定的医学背景和经验是最好的。 所以一个接受心理咨询的抑郁患者,咨询师需要不断的评估和注意来访者的情况下,更重要是深入的理解来访者,而精神科大夫更加关注明显症状。康复期间的抑郁来访者寻求心理咨询,就是为了更好的被看见、被理解。 心理咨询师不会那么的关注症状,而是关注症状之下的问题,症状是问题的显现而已,并不是问题本身,所以心理咨询师的理念一定程度会像中医的关注“证”而不是“症”,就是需要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成因和深层次问题。 三、身份背景不同: 心理咨询师:纯粹的心理学背景,纯粹的靠心理咨询(共情、积极关注、倾听)”技术“处理问题,深入的理解,成为来访者拐杖携手并进。 精神科医师:医学背景为主,一般是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不过侧重点还是药物),药物对症之后,效果会比较明显。 四、疗程和原理不同: 精神科医师:关注最明显的症状,致力于控制病情,他们会用药干涉大脑分泌的激素,减缓病情,你看那些离开精神病院回家的病人,一般称他们为“病情已控制”,但是药不能停,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但是如果没有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可能还是只是控制症状。或许你也听过,停药之后就会复发的患者,需要服用更长的药物。当然精神科医生也会建议辅助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则致力于让你痊愈。如果你的病因是心结,打开心结,如果你的病因是外力,建议你改变环境或者协助你改变对外力的应对方式,所以一般是多次咨询,相对而言治标治本。需要注意心理咨询对于重型精神障碍可能收效甚微,当然最近今年由于诊断的变化,诊断重型精神障碍的患者疾病谱变大了,这就意味着,某些来访者药物控制症状后,适合心理咨询进一步介入进去。一般来说,如果心理问题的根源大概已经10年之久了,需要彻底的整合和解决,可能至少需要大概50次及以上的咨询次数,也就是至少每周一次咨询,大概需要1年时间。 PS: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大夫本该是通力合作,共同让精神障碍更好的康复,而不是褒贬不一。现在讲究联合治疗,也就是心理咨询和药物相结合,双管齐下。尤其对于抑郁,我个人还是有一定经验,我的很多长程来访,就是康复期间的抑郁患者,抑郁不单纯是依靠药物,很多抑郁有一定的性格,家庭教养以及互动模式有很大关系。 最后:你有可能碰到被误诊的精神科大夫,也非常有可能遇到不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对于精神科的诊断,我一般会建议来访者在国际级大型三甲和省级精卫中心同时去诊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