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续8年高速增长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趋于饱和,2018仍将继续下滑?

 ZmlZwh 2018-02-01

雷军在小米之家首个旗舰店正式开业之际接受采访时透露,2018年小米的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亿台。相对雷军的心直口快,其他品牌则守口如瓶。近两年智能手机市场的波让企业变得谨慎起来,相比早年“晒目标、刷存在感”的高调,大牌们收起张扬,纷纷低调起来。


市场进入“打扫战场”阶段


华为2017年表现亮眼,全年出货量将达到1.53亿台,全球份额突破10%,稳居全球前三。近期传出华为手机今年出货目标将超过2亿台,后被否认。


据媒体报道,三星今年智能手机销量目标为3.2亿部,尽管消息说得有板有眼,却未得到三星官方的确认。即便如此,3.2亿部仍是所有手机厂商无法企及的。


对于苹果iPhone,各机构有人看涨有人看跌,苹果官方一如既往的低调和守口如瓶,但从整体看苹果手机销量今年预期看跌。


OPPO销售量在2016年超过1亿台后,2017销售量再次过亿,vivo则紧随其后。小米也宣布全年手机出货量超过9000万部问题不大,重回前五阵营。


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对于2017年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厂商的出货预测,华为、OPPO、vivo分别包揽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前三,占据了近八成的出货量。


据市场调查公司GFK预测,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由原来的“倒三角”演变为“T”型格局,即头部品牌继续扩张产品线,高中低价位全线洗牌,腰部品牌空间大幅压缩、规模受限,小品牌与消费者形成断层,市场活力大幅减弱。


GFK通讯事业部研究总监金瑞兆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只要头部的品牌不犯错,基本上就可稳固其原有的地位,三、四线小品牌想要抢夺头部品牌的市场几乎不可能。


2018年,“大牌们”的每一步仍将走的小心谨慎,这使二线甚至更小的品牌将感到更大压力,他们的日子不会好过,甚至更小的手机品牌还面临着“关门”风险。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艳飙认为,手机品牌格局已经进入“打扫战场”的阶段,至少在中国市场留给小品牌的机会渺茫,2018年品牌数量将从120个逐步缩小到80个左右。


全行业期待颠覆性的创新


其实,从2017年年底开始,各机构均给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盖章“下降”标签,这意味着连续8年高速增长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7年首次迎来整体性下滑,出货量为4.59亿台,比 2016年相比下降4%。


根据咨询公司Gartner公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将达4.15亿台,同比出现了8%的下滑。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将继续下滑5%,出货量降至3.94亿台,直到2019年市场才会回暖,出现1%左右的增长。金瑞兆也给出了相同的观点:包括渠道、厂商和上游等在内的整个产业链压力都比较大,今年智能手机的销量会出现下滑,原因是整个行业找不到明显的增长点。


他认为,智能手机均价达到了2500元左右,该价位的手机几乎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抑制了因功能不足、体验不好带来的换机需求;而存量换机已经进行过多轮,消费者换机的热情在下降,剩下的只是因老旧、损坏引起的常规换机。


不过,孙艳飙相对乐观,他认为2017年已经下滑到最低点,在此基础上他预测2018年手机市场销量将增加3%左右。


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刘若飞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2018年智能手机销量依然会延续走低趋势。4G手机换代的浪潮早已过去,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红利也已经告一段落,智能手机市场随之进入回调期。而下一个大规模换机的时间窗口会从5G试商用开始,按照目前的推进时间表来看,最早可能会从2019年下半年,最晚可能会从2019年年底开始,中国手机市场将开始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


今年能够看到的技术创新包括全面屏、屏下指纹以及折叠屏幕等。其中,全面屏将加速渗透到智能手机市场,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配置。但因全面屏的生产链条过长而且产能不足,使得小品牌“够不到”全面屏配件,甚至有传闻称iPhoneX都将因为OLED屏幕的产能不足而减产。


在高通推出了指纹识别传感器和屏下指纹识别解决方案后,1月24日,vivo成为尝鲜者,推出了第一款搭载屏幕指纹识别技术的新机,新的技术开辟了解锁新模式,但对销量的拉动力有多大还要拭目以待。


此外,折叠智能手机可能进入爆发预备期。2017年10月,中兴在美国发布了双屏折叠手机AXON M,在全面屏一片红火时显得独树一帜。亮相CES2018后也成功吸睛,据悉,该款手机于2018年1月正式入网,有望在今年第一季度上市。


就在近日,网上曝光了OPPO折叠手机专利的图片,OPPO折叠手机专利采用的是铰链+柔性屏幕,可以实现屏幕的无缝衔接。


中兴和OPPO入局折叠智能手机会不会掀起一阵“折叠屏浪潮”,从目前来看还稍欠火候。


刘若飞认为,目前无论是全面屏、面部识别、抑折叠屏幕智能手机、屏下指纹手机等新技术都还属于技术过渡期,不具备全面铺开推广的可能性。而且就算这些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其对手机用户的使用体验改善也不算是颠覆性的,所以虽然能小幅带动部分存量用户的换机需求,但对于整体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拉动作用依然十分有限。


(《中国电子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