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

 淡雅简约 2018-02-0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就中唐而言,如果单以诗论,这标志性的一个人物、里程碑式的人物,当然应该是首推白居易,但是如果以文论,或者再扩大一步以“文以载道”的文学史、文化史以及思想史而论,最核心的人物、最里程碑式的人物还不是白居易,则应该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出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的韩愈韩退之啊!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品读一首昌黎先生的代表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我们知道,在古文运动上,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位列第一,在诗坛上,他又和孟郊并称“韩孟诗派”。所以在文学史上,不论是于文,还是于诗,韩愈的风格都是非常鲜明的。但后人评价大多公认韩愈的这一首七律,可以说是直追老杜啊!老杜诗风最大的风格就是沉郁顿挫,韩愈此篇也可谓是典型的沉郁顿挫之作。

诗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左迁”当然就是贬官了,贬到哪儿去呢?要贬到潮州去,那么蓝关又在哪儿呢?蓝关在长安蓝田县南。因为要贬到潮州去嘛,所以限定时间韩愈要离开长安,那么走到蓝田县南,也就是蓝关这个地方,他的侄孙名字叫韩湘(韩湘,字北渚,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为韩愈侄孙、韩老成之子,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中进士,官至大理寺丞。),这个名字大家很熟吧?民间传说,至少有一种说法,说八仙中的韩湘子就是韩愈的侄孙韩湘。

韩湘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的长子,是韩家长房一枝的长孙。韩愈自小三岁就成了孤儿,父母去世,他是由长兄和长嫂抚育成人的。韩愈兄弟三人,但是老大韩会呢,没有子嗣,那么老二韩介生了两个孩子,这个老成就过继给了老大为子嗣。所以在韩家韩老成的位置不得了,那么韩老成在族中的排行是十二,所以韩愈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祭十二郎文》,祭奠的就是韩湘的父亲韩老成。所以作为韩会、韩老成这一支的长房长孙,韩湘这时候其实已经帮着叔叔韩愈在打理家事、家务,基本上都由他负责了。所以韩愈被贬官啊,他不是一个人被贬官,他要拖家带口啊,带着韩家一大族人要被贬官了。所以韩湘这时候,既要料理一大家子的事,这时候又要先赶上来为叔叔送行,韩愈贬官限定时间要离开京城。所以这时候的韩愈,在蓝关的大雪之中看到韩湘赶来为自己送行,真可谓是百感交集呀!因为情郁于中而发乎外,才写下这样的千古名作!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这上来呢,就交代了这次被贬官的重要的事由。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一封朝奏,一封奏疏(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其方式一般是感恩戴德,忆苦思甜,发誓赌咒,最后言事。奏疏中可以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进谏、弹幼等等,其使用范围相当之广泛。奏疏同时也是有为之士关注社会人生、宣扬政治主张、驰骋王佐之才的重要渠道。)啊。这封奏疏的名字叫《谏迎佛骨表》,那么韩愈为什么要写这篇直送九重天的《谏迎佛骨表》呢?原来啊是因为,唐宪宗元和14年,也就是公元819年的正月了,宪宗让宦官从凤翔府的法门寺把释迦牟尼佛的指骨舍利,我们知道法门寺的镇寺之宝,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一节指骨舍利,供奉在法门寺。而前两年我们南京的大报恩寺(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其前身是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中国的佛教中心,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下辖百寺。)的地宫,后来发现了释迦牟尼佛的头顶枕骨舍利,这可以说是他和法门寺的释迦牟尼佛的指骨舍利一起,可以说是佛门的两大顶级重宝啊。

那么当时呢,宪宗要敬佛、要礼佛,并想通过敬佛、礼佛来祈求国泰民安、国运昌盛!所以就想把释迦牟尼佛的指骨舍利引入宫廷供奉,供奉一段时间之后再送往各大寺庙。而这个过程中,各级官民都要敬香礼拜。这下由皇帝带头,一下子就掀起了一场敬佛、礼佛、拜佛的运动。所以当时社会上上下下,对于迎佛骨舍利一事甚为投入、甚为激动,在这个过程中,有人甚至不惜自残,或者是倾家荡产来体现自己的敬佛、礼佛之心。对于这件事儿呢,既然是皇帝喜欢,而且是由领导发起的,上下又都很热心,所以当时的朝廷官员啊,几乎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唱反调,可是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这个时候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挺身而出啊,上了一篇鼎鼎有名的《谏迎佛骨表》。名义上是劝谏,让宪宗理智一些,不要把佛骨舍利引入宫廷供奉,但是这篇奏疏一上之后,宪宗一看完,立刻勃然大怒啊。为什么呢?是因为韩愈的这篇《谏迎佛骨表》,文气纵横,写得是太狠了。

韩愈说,你看自汉明帝时期,佛教东传以来,前后对比一下,就会发现一个极其明显的事实,对于宪宗皇帝来讲也是一个惨痛的事实,就是后来但凡礼佛敬佛的这些帝王啊,大多都不长寿。而反观之呢,在这个佛教东传之前,尤其是我们传统的儒家文明所推崇的上古的这些帝王——炎帝、黄帝、尧、舜、禹,甚至周文王、周武王,乃至周公、召公这些圣人那可都是非常长寿的。韩愈说黄帝在位百年,活到110岁;少昊在位80年,活到一百岁;颛顼在位79年,活到98岁;帝喾在位70年,活到105岁;帝尧,就是尧舜禹的尧,在位98年,说是活到118岁;舜和禹呢,都活到一百岁;后来的殷汤、武丁都活到百岁。周文王97岁,武王93岁,这时候都没有佛教吧?可是到了汉明帝的时候,明帝在位多长时间?不过才18年耳,其后就是“乱亡相继,运祚(犹言国运祚福。)不长”。

最喜欢崇佛拜佛的是什么时期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啊!你看宋齐梁陈,包括当时的北朝这些崇佛拜佛的帝王,哪一个有长寿的?就算是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前后曾经三度舍身施佛,可谓极致了吧?到最后呢,为“侯景之乱”(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1]  ,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侯景起兵后相继拥立又废黜萧正德、萧纲(简文帝)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最后于551年自立为帝,国号汉。梁湘东王萧绎在肃清其他宗室势力后,派徐文盛、王僧辩讨伐侯景,战局逐渐扭转;驻守岭南的陈霸先北上与王僧辩会师,于552年收复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终于平息。)所逼,活活饿死台城啊!

所以韩愈的结论简单、直接而有效,那就是皇上,你看这些迎佛、拜佛、崇佛的皇帝都活不长,您要是也这样,那下一个就是你了。这个逻辑太鲜明了,这个潜台词的结论也太恐怖、太直接了。所以把宪宗看得是勃然大怒啊,当时就要杀了韩愈啊,你小子这是要诅咒君父啊!(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后来在名相裴度和崔群等人一力维护之下,宪宗才稍稍平了点气(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刺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甚至在后来韩愈在潮州上表谢恩,宪宗已经原谅了韩愈之后,回忆起来还说,说韩愈“大是爱我,我岂不知”,说韩愈的出发点是好的,我是知道的。“然愈为人臣,不当言人主事佛乃年促也。”(宪宗谓宰臣曰:“昨得韩愈到潮州表,因思其所谏佛骨事,大是爱我,我岂不知!然愈为人臣,不当言人主事佛乃年促也。我以是恶其容易。”上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臣之奏对。而皇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乃授袁州刺史。)。这就是说啊,可见宪宗心里也是憋屈的。那意思是说,我礼佛拜佛,迎佛骨舍利,本来就是为了能够活得久一点啊、长生不老一些,结果你却咒我死,还说但凡事佛礼佛的皇帝都死得特别早,你说你老小子气人不气人?

所以虽然其实,宪宗对韩愈还是非常不错的。韩愈也可谓是早年人生仕途偃蹇之至,是宪宗对他有伯乐之恩,一步步把他提拔上来。所以宪宗也确实知道韩愈的才学与人品,所以才能最终这件事原谅了他,可是心中依然恨恨不平,可见韩愈的这个《谏迎佛骨表》,当时把宪宗气到了什么地步。最后死罪饶过,活罪难饶,贬官贬到最远的地方去。当时潮州啊,在大唐的版图上可谓是边远穷荒之地啊,不像现在“华侨之乡”、富庶之地。所以最后,在裴度这些人的劝说之下,宪宗还是把韩愈贬了个潮州刺史,而且按照大唐的政令啊,贬诏一下,即刻登程。所以仓促之间,韩愈都来不及携带家眷,只能自己先独自启程。

这时又是正月,韩愈来到蓝田县境内的蓝关,刚好一场无边大雪阻拥蓝关,万里阴云笼盖秦岭啊!这时候韩湘追随而至,韩愈感慨万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朝奏是早上送上去的时候奏疏,夕贬就是到了晚上,这个惨痛的结果就到眼前了。所以夕贬暗合朝奏,而“路八千”呢,对应“九重天”。其实严格地说起来,从长安到潮州,没有八千里路,其实是四千多里路,韩愈整整翻了一倍,说路八千当然是虚指,也可见他此时心中感慨万千哪!

那么我们就要问了,既然刚才说了宪宗其实对韩愈那是有知遇之恩的,可谓是韩愈仕途上的伯乐,为什么他在这件事儿上因为韩愈的一篇奏疏反应这么大呢?那反过来我们也要问,韩愈也是的,你为什么在宪宗迎佛骨这件事上这么激动呢?因为历朝历代,不要说是前朝了,就算是唐朝,这种迎佛拜佛的事多了去了。从唐太宗到唐高宗、到武则天,那比这声势浩大的迎佛拜佛的事情多了去了,相比较而言,宪宗这不过是小儿科啊,你韩愈为什么非要跟和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宪宗皇帝这么较劲儿呢?哎,这个问题呀,我们可以放到最后再谈,但是可以看出在这个事件中,韩愈本身非常主动的姿态。

所以他接下来说:“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这两句呀是自剖心迹,但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欲为圣明除弊事”,这是一个非常主动姿态;而“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了一种不自惜的原则与决心。这种主动的姿态和不自惜的原则和决心,可以说几乎就是韩愈立身的根本所在。除弊事,可见韩愈很明确地认为这个宪宗拜迎佛老一事,对于宪宗也好,对朝廷也好、对于国家也好,那是非常有害的事。所以“为圣明”不光是为皇上,也为大唐王朝要除去那些有害的事,一个“为”字、一个“欲为”尤可以看出韩愈的这种主动姿态。“肯将衰朽惜残年”,哪里考虑自己衰朽之身,还顾恤自己的余生呢?我是不考虑自己的安危的,尤其是说衰朽残年,这个时候的韩愈已经52岁了,他是说我看到这种有害的事绝对不会明哲保身,我是一定要站出来的。

实际上韩愈的性格就是这样,不光是这一次“谏迎佛骨表”事件,他在中唐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标杆,不光是文学史上,而且是文化史、思想史上标杆式的人物、里程碑式的人物。就是因为他这种不自惜的决心、勇敢,每一次都会勇敢地站出来。比如说他著名的《诗说》,敢为天下师,看到儒家正统沦丧,所以虽然自己也不得志,但却敢于站出来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你要知道当时韩愈作《师说》的时候,不过是贞元年间。魏晋以来,包括到了唐代,门第观念浓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是耻学于师的风气啊!而韩愈不过任一个四门博士(贞元十七年(801年),通过铨选。[7]  次年春,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四门博士,学官名。 北魏 太和 二十年因 刘芳 表请立四门博士。 隋 代隶于国子监, 唐 始合于太学。管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的子弟以及有才干的庶人子弟。 元 以后不设。)而已,却能以非凡的勇气和见识站出来抨击时弊,弘扬师道!所以后来苏东坡特别佩服韩愈,为韩愈写《潮州韩文公庙碑》。上来开篇,起笔两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简直就是横空出世啊!但确实抓住了韩愈形象在历史上的形象和功绩的关键之处啊。

“匹夫而为百世师”,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师,这在当时需要冒风险的。后来韩愈任监察御史,官运稍有转机,还是得益于李实对他的提拔,但是李实呢,不是一个什么好官,手握重权,却对百姓极为苛刻。韩愈又不自惜,又站出来抨击李实(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当时关中地区大旱,韩愈在查访后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谎报称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韩愈在愤怒之下上《论天旱人饥状》疏,反遭李实等谗害,于同年十二月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所以早在这一次谏迎佛骨之前,他就曾经被远贬到广东,不过那一次是贬到了广东阳山,这一回更远,贬到广州的潮州去了,但上一次被贬只是得罪李实啊,这一次被贬是得罪宪宗皇帝,这就是后来苏轼说的韩愈的“忠犯人主之怒”啊!

还有一次呢,叫“勇夺三军之帅”。到了穆宗年间,韩愈那是做过穆宗老师的,穆宗做太子的时候。所以穆宗还是非常敬重韩愈,韩愈又重新得到重用。当时成德军节度使(成德节度使,又称恒冀节度使、镇冀节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一个节度使,唐末到五代时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是河北的藩镇最稳定的一个,160年只有三姓更迭。)手下的大将王庭凑(王廷凑本是回鹘的阿布思族人,世代隶属安东都护府。他的曾祖父名叫五哥之,事奉李宝臣父子。王武俊将他收为养子,因其勇猛善战,王武俊很看重他。由于积累军功授任左武卫将军同正,死后追赠越州都督。祖父末怛活,追赠左散骑常侍。父亲王升朝,追赠礼部尚书。皆因王廷凑显贵而获得追赠典礼。祖父和父亲两代为王氏骑将,屡屡升迁。王廷凑沉稳勇毅少言语,果敢而有决断,最初担任王承元的衙内兵马使。当初,王承元上禀朝旨,田弘正统率成德军,国家赏钱一百万贯,度支署的运输车不按时抵达,军队情绪不满,王廷凑屡次挑出细小事故,激怒军心。恰逢田弘正以魏州兵二千人为衙门亲军,左右皆有防备无机可乘。长庆元年(821年)六月,魏州军返归本镇。同年七月二十八日夜间,王廷凑便集结衙兵在府署外呐喊鼓噪,天快亮时,将田弘正和他的将吏、家属三百余人全都杀死。)杀了成德军节度使田弘正(田弘正(764年-821年),本名兴,字安道,平州卢龙(今河北卢龙)人,唐朝中期藩镇,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堂侄,相州刺史田廷玠之子。田弘正原为魏博军衙内兵马使,后被士卒拥立为主,率六州之地归顺朝廷,被任命为魏博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沂国公。此后,田弘正效忠于朝廷,先后征讨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累功进封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十五年(820年),田弘正进封中书令,改任成德节度使。但由于御下不严,家族生活奢侈,引起将士不满。长庆元年(821年)七月,成德都知兵马使王庭凑集结牙兵作乱,田弘正全家及其部属、将吏等三百人一同被杀。田弘正死时终年五十八岁,穆宗下诏追赠其为太尉,赐谥忠愍。),自称成德军节度留后,也就是代理节度使,那就是叛乱了。

后来朝廷发兵,裴度带兵,裴度当年曾经平淮西节度吴元济之乱,可是这一次面对王庭凑这种又彪悍又狡诈之辈,裴度难奏军功,最后朝廷只得认可王庭凑为成德军节度使。但这时候呢,王庭凑还不老实,继续兴兵作乱、吞并他州,所以朝廷这时候就想派一个人去安抚王庭凑。穆宗的意思呢,说论口才、论一身正气,只有韩老师您啊,韩愈也当仁不让,只身前往叛军。韩愈离开朝廷之后,当时元稹说了一句话,穆宗一听就后悔了。元稹说:“韩愈可惜呀!”那意思就是说韩愈此去凶多吉少,一入叛军之中,恐难全身而还。穆宗一听也着急了,赶快派使者追上这个韩愈劝他到了镇州(唐元和十五年(公元 820年)改恒州置。治所在真定(今正定)。辖境相当今河北石家庄市及井陉、行唐、正定、阜平、栾城、平山、灵寿、藁城等地。五代唐升为真定府,晋改恒州,汉复改镇州,又升真定府,周又改镇州。宋辖境略有变动,庆历八年(1048年)又升为真定府。五代唐曾建为北都。),就在叛军之外看看形式就行了,看事不可为就算了。结果韩愈一听啊,真是“肯将衰朽惜残年”啊,不自惜啊(“止,君之仁;死,臣之义。岂有受君命,而可以逗留自顾的道理!”),不仅没有丝毫地犹豫,更加疾驰而入,孤身入虎穴,只身入叛军之中。

王庭凑的手下这时候弓上弩、刀出鞘,摆下鸿门宴,看韩愈这老头这时候来能说些啥。结果,韩愈确实像东坡居士所云啊,“勇夺三军之帅”,立身叛军之中,条分缕析(形容分析得细密而有条理。② 指进行细密而有条理的分析。示 例:《明史·五行志一》:而传说则条分缕析,以某异为某事之应,更旁引曲证,以伸其说。),一番言辞,有理、有据、有节,说得王庭凑都担心手下军心被韩愈说动。所以最后毕恭毕敬地把韩愈送回来,还交还了朝廷所侵夺的一州。所以韩愈身上的那种不自惜的决心、那种气势、那种劲头,以至于让东坡居士——苏轼这样的大宗师后来都成为他的铁杆粉丝。但是每一次的不自惜,每一次的挺身而出,看上去很风光、很传奇,但不是没有代价的,就像这一次的《谏迎佛骨表》,被贬潮州。

韩愈才出长安,才到蓝田蓝关,就发出这样悲痛地感慨,所谓“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一联非常精彩,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之意,这种沉郁厚重的风格确实非常像老杜,前有老杜,后有陆游,都是这种厚重大气的风格。而“家何在”的感慨呢,还真不是虚言,就是因为韩愈这一次的贬谪,家人随他一起远贬,就是在贬谪途中,他12岁的女儿生生病死途中,这也让韩愈沉痛不已。所以“雪拥蓝关马不前”,其实就是行路难哪。可是虽然行路难,韩愈却没有“拔剑四顾心茫然”,他甚至抱了必死之心,所以他才对韩湘说:“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是扣题了,“示侄孙湘”嘛,所以最后的语气是对韩湘所云,又用了《左传》“蹇叔哭师”的典故(《蹇(jiǎn)叔哭师》出自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文章记叙了秦国老臣蹇叔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劝阻的一篇哭谏。秦穆公不听蹇叔的一再劝阻,被晋军在崤山打败。出征前,蹇叔哭送秦军,并阐述了他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彻底分析,也表现了他对秦军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心。“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所以这样的结语尤其沉痛而厚重,但其中又有不尽的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好收吾骨瘴江边”,有条江叫瘴江吗?不是。这是指岭南当时瘴疠横行,中原人当时都以为因为瘴疠横行,所以岭南非宜居之地,所以连那里的江河因为瘴疠横行,所以都被称之为瘴江。可是韩愈没有料到的是,他随便称岭南的江叫瘴江,他去了之后,确实也因为他,潮州的江河,甚至山川都改了名字。

后来韩愈拖家带口路上实在是辛苦,所以他的家人呢后来就停在了韶州,而韩愈只身去了潮州。他到潮州,那还是有官职在身的,他是潮州刺史啊。所以韩愈到了潮州之后,既来之,则安之,为当地兴利除弊,办教育、办学校,还写了篇著名的《祭鳄鱼文》,除掉了潮州的鳄鱼之害,在历史上也被正史颇为郑重地记录下来,颇有几分神奇与传奇色彩。所以潮州当地,视韩愈为潮州文化的奠基呀!所以当地的笔架山都后来被改名叫韩山,而当地的江河也被改名叫韩江。甚至在韩愈离开之后,老百姓为了纪念他,生个孩子,有时候都起名叫韩,比如姓张,就叫张韩,姓李就叫李韩,可见韩愈在潮州百姓心中的地位,那就是一座文化与历史的丰碑啊!

所以人生福祸相依,韩愈以为此贬潮州必死无疑,但却为潮州文化作出了最丰厚的奠基。当然韩愈在潮州短短八个月,干了很多好事,做出了很多政绩。还有一件事经常被人津津乐道,就是他在潮州交了一个好朋友,六祖慧能的四传弟子啊——大颠禅师(唐代著名高僧,俗名陈宝通(一说姓杨)。唐开元二十年(732)出生于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祖籍河南省颍川。唐长庆十四年(公元824年)圆寂,终年93岁。大历(766—779)中拜海潮古刹(潮阳市西岩)惠照和尚为师。不久与药山、惟俨同游南岳衡山,参拜石头和尚,悟禅机。贞元初前往龙川罗浮瀑布严禅居。五年(789年)回潮阳,次年创建白牛严寺,七年于塔口山麓幽岭下创建灵山禅院,弘扬曹溪六世禅风,弟子千余人,自号大颠和尚。大颠幼年好学聪慧,潜心钻研佛学,成为唐代佛教曹溪派系的一代高僧。大颠的影响是颇为深远的,历代对其评议者众。王安石《送潮州吕使君》诗中就十分推崇地说:“有若大颠者,高材能动人。”为他撰传的也不乏其人。民间还流传了不少有关他的法力神功的故事。历代朝廷也对他很为器重。早在长庆二年(882年),唐穆宗就赐额灵山寺为“护国禅寺”。),两个人结成了莫逆之交。

这就有意思了,韩愈是因为《谏迎佛骨表》、是反对宪宗迎佛拜佛才被贬到潮州的,结果他到了潮州,居然和大颠禅师成为莫逆之交。当时就有人非议这个韩愈,韩愈也有解释,说在当地呀,能和我交流的有这个认识、实践、水平、格局视野的,也只有大颠禅师了!而且我反对迎佛拜佛,那不是为反对而反对,我是建立在深入了解之上的反对。所以和大颠论交,本身也是一种理性的学习与认识啊!所以你看韩愈一辈子都在非议之中,可他心中自有定见,行事自有风格,从来不自惜、不在乎这些非议。

那么韩愈为什么能做到这样?是什么给了他不自惜的决心、给了他强大的行动力、给了他主动昂扬的人生姿态?是什么给了这个出身贫寒、自幼孤儿,早年又经种种坎坷,科举屡试不第,好不容易考上,又多次止步于吏部的权势反复沉于下僚,偶有转机又很快面临坎坷的韩愈。你看他字退之,后来却人生处处奋进,是什么给了他这种昂扬奋进的智慧?答案就是儒家正统。韩愈之所以提倡“文以载道”、提倡“不平则鸣”,敢于为天下师、敢于“忠犯人主之怒”,敢于“勇夺三军之帅”,甚至对赏识自己的宪宗迎佛也敢于大唱反调,那就是因为从文化史、思想史的角度上来看,他韩愈、韩退之、韩昌黎、韩文公就是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复兴的一面旗帜、一种标杆。

我们回望华夏文明的历史,尤其是对于士大夫阶层而言,不论说“外儒内道”也好,还是说“儒释道”三教合一也好,其实真正能提供现实智慧与行动智慧的,对于士大夫阶层、对于知识分子而言,最最基本与核心的动力就来自于儒家。而儒家道统之学在隋唐复兴,其实直接开辟了宋明理学。而竖起儒道大旗、标举儒家正统,成为儒学复兴标志与里程碑的正是“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的韩文公,这就是苏轼苏东坡特别佩服韩愈的地方。

苏轼是文化上的大宗师啊,于儒释道无所不精、无所不通啊!但是晚年临终之时,维琳禅师劝他灵魂可归西方乐土,但苏大学士在弥留之际却说“西方不无,着力即差”。当然对于这番话,后人众说纷纭。我个人理解,苏东坡虽然一生贯通“儒释道”,但他毕竟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的象征,他的根本其实还在儒家,这从他对韩愈的崇拜也就可以看得出来。所以反过来说,韩愈有苏东坡这样的粉丝也是一生之大幸啊。你看苏东坡后来和韩愈一样,也曾经远贬岭南,他在惠州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贡献智慧,其实对惠州当地的文化,以及民生贡献甚大。要一件一件比的话,他其实对惠州的影响比韩愈对潮州的影响还要大,但为什么韩愈对潮州文化的奠基意义更为人所标举呢?除了各种各样的原因之外,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以为就是韩愈有苏东坡这样的粉丝,苏东坡却没有那么一个够分量的粉丝把他在惠州的政绩进行彰显。后来潮州要建韩文公庙,这个庙碑就请到苏东坡去写。苏东坡作为韩愈的铁杆粉丝,欣然命笔写下千古传诵的《潮州韩文公庙碑》。上来就是“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的定论,接下来一段可谓精妙之至啊!东坡居士说:“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所谓“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语一出,便被后世认为是盖棺定论了。

所以从韩愈到苏轼,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有什么样的偶像固然很重要,但有什么样的粉丝也实在是非常的重要啊!

所以,虽然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悲叹,但韩愈从来不曾放下“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心志,正是这种浩然之气、兼济之心,才造就了虽屡经坎坷,却一生精进的韩退之。所以韩公不朽,浩然独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其一 来自古诗词文欣赏 25: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