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阳·五行·四象·xx

 联创Sunday 2018-02-02

阴阳?五行?四象 (2010-09-27 09:05:56)转载

标签: 阴阳 五行 四象 杂谈

本文引自王彪先生的文章,感觉很有独到见解,希望和博友分享~

子平真诠》开篇言:“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唯有动静遂分阴阳;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极动极静之时,是为太阳太阴。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阳少阴。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也;土者,乃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这里非常明确的指出了阴阳、四象和五行的关系:五行就是四象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也就是说五行是由阴阳形成的,即阴阳生五行。

另外,从一些易学大家对四象的论述中,也能看出四象与五行的关系:如宋?刘牧《易数钩隐图》中:孔氏疏谓“金、木、水、火禀天地而有,故云‘两仪生四象 ’。土则分王四季,又地中之别,(故)惟云四象也。”这段论述中非常明确的指出了四象与五行的关系:即四象就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还有很多易学大家认为,四象在时间上为春、夏、秋、冬四时,在空间上为东、南、西、北四方,在六神上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如高亨在《周易大传今注》中讲:“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乃象四时,八卦由此四种爻构成”。无论是春、夏、秋、冬,东、南、西、北,还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在五行上都代表金、木、水、火,也就是说五行中的金、木、水、火为四象。

而五行中的土是四象--木、火、金、水相混合而成的一行,故土为混合物,所以古人以土为脏,在人体类象上以土代表肠胃消化系统。正因为土中什么都有,因此才有“万物土中生”的说法,也正是如此《易经》上以坤为母。土在五行中是个特殊元素。在最原始的演变中是两仪生四象,没有土,此时四象在时空上各自占具了相应的位置。而后在四象扩大自己所占具的时空中,四象间相互交汇,而交汇处便成了混合物,这便是土。中央是四象汇集之处,四象都交汇于此,故土居于中央;而四隅是四象中的每两项的交汇处,故土又寄于四隅(所以四隅的地支都有一个是土,居于四隅的地支除亥水外都藏有土)。

可见,五行是四象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四象是由阴阳生成的,故五行也是由阴阳生成的。阴阳和五行是同一哲学体系.有些教授和大师认为五行和阴阳八卦是两个哲学体系,是后来被融合在一起的。这种观点我认为是错误的。易海无边,研究易学必须透其本质、正本清源、去伪存真,决不能一知半解,人云亦云,误人误己。

雪峰按:五行来于阴阳,从阴阳太少相生的作用规律我们即可退出五行作用关系 阳气初生谓之少阳,少阳者阳气渐盛也,其性生发,似木之萌长,故以木象之 少阳能生老阳,老阳者乃阳气极盛也,其性炎上,阳气盛者莫过于火,故以火象之。 此少阳生老阳,木生火也~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故阳气鼎盛,则阴生也,阴阳平衡,其性中和,故以土象之。 此火生土也。

阴气初生谓之少阴,少阴者阴气渐盛也~其性肃杀,以金象之。

此土生金也。

阴气至于极盛,其为老阴,其性收藏,阴盛者莫过于水,故以水象之。

此金生水也。

物极必反,阴极盛则阳生~老阴生少阳。

故水能生木也。

阴阳?五行?八卦 (2010-09-30 08:33:49)转载

标签: 太极 阴阳 四象 五行 八卦 杂谈

1/5页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就是“阴”和“阳”。太极生两仪,是宇宙根本力量的第一变。在这一变完成以后,就产生了一个一级的“阴”和一级的“阳”。然而这两个一级的“阴”和“阳”内部仍然存在阴阳的力量的作用,还是会继续演变。这样的结果,一级的“阴”就产生了“阴中之阴”——太阴和“阴中之阳”——少阳;一级的“阳”就产生了“阳中之阴”——少阴和“阳中之阳”——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太阳是第二级的阴阳组合,统称为“四象”。这个过程就叫做“两仪生四象”。 四象是第二级的基本元素,与印度把世界本原力量分为“地、火、风、水”不同,我国古代的四象则是太阴——水;少阳——木;少阴——金和太阳——火。而且还多了一个介于这四象之间的中间状态——土。

水、火、木、金、土就是我国传统上常说的“五行”。五行其实从本质上说,还是阴阳二气的演变和作用。前面已经说过了参见博文五行的理论基础与真实本质 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

在产生了四象的基础上,由于阴阳力量的继续作用,又生成了新的阴阳组合。太阳分解为太阳之阳——“乾”和太阳之阴——“兑”;少阴分解为少阴之阳——“离”和少阴之阴——“震”;少阳分解为少阳之阳——“巽”和少阳之阴——“坎”;太阴分解为太阴之阳——“艮”和太阴之阴——“坤”。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是第三级的阴阳组合,统称为“八卦”。这个过程则称为“四象生八卦”。八象不过阴阳,四象不过是二物,太极动生阴阳,天地不过一阴一阳而已~ 雪峰按:八卦纳入阴阳范畴,用以解释、描述事物在系统中连续发展变化的状态和过程。四象、八卦如此,五行亦如此。如《子华子?北宫意向》云:“夫天降一气,则五气随之,寄备于阴阳,合气而成。故有太阳有少阳,有太阴有少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故阳中之阳者,火是也。阴中之阴者,水是也。阳中之阴者,木是也。阴中之阳者,金是也。土居二气中间,以治四维,在阴而阴,在阳而阳。又《云芨七签》云:“阴阳自少而老,而分为五行,少阳成木,老阳成火,少阴成金,老阴成水,阴阳居中成土,参而合之,而成夫妇。„„故品物得成焉。”可见五行之气同四象、八卦一样,本就是对一个整体阴阳两气之多少的再划分,以明阴和阳的强度,八卦即四象五行之阴阳:乾阳金,兑阴金;坎阳水,艮阴水;震阳木,巽阴木;离阳火,坤阴火。八卦虽配四象阴阳,而坤艮又具戊己二土:坤为阴土,艮为阳土,五行之气,亦在其中。

阴阳?生克?周期 (2010-10-01 16:42:39)转载

标签: 阴阳 五行 八卦 周期 杂谈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可以离开阴阳两种属性而存在,没有一个变化可以离开周期性而发生。最简单的阴阳变化规律就是一天和一年的阴阳变化规律,当昼夜交替和阴阳周期性运行时,一天可分为四个明显的阴阳阶段,一年中也可分为四个阴阳阶段,,春夏秋冬四季。

我们已经知道阴阳和五行的本质关系,那么五行生克与阴阳转化又有什么联系呢,

相生-顺应周期变化者为相生。如木生火者,春尽夏来,夏从春生;火生土者,夏之季月,长夏从夏生;土生金者,长夏尽秋来,秋从长夏来;金生水来,秋尽冬来,冬从秋来;水生木者,冬尽春来,春从冬来。对应于四象,少阳-初生(春、生)、太阳-上升(夏、鼎盛)、太阴-转折(长夏、化)、少阴-下降(秋、收)、厥阴-衰亡(冬、藏)

相克-阻碍周期变化者为相克。如春行秋令,春萌乍达,萧杀之气加之(金克木),春之功用败矣;夏行冬令,严寒折盛热,闭不得发(水克火),长养之功隳矣;秋行夏令,收束不得,发泄无余(火克金),秀不实矣;冬见长夏郁蒸之气,寒水不冰,当收反泄(土克水),盖藏竭矣;长夏为夏至阴生之候,行春令(木克土),则阳亢不和矣。

2/5页

四时、五行、四象俱是其阴阳之多少阶段标志。由此用阴阳消长规律来揭示描述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周期变化过程。相生,相克也就是阴阳多少变化过程周期顺逆之描述。 同理,八卦阴阳多少之划分同样也是为了描述事物的运动周期变化,所不同的是对事物运动变化过程周期中阶段状态基本量度单位的认定不同。

阴阳?五行?生成 (2010-10-05 20:15:18)转载

标签: 河图洛书 阴阳五行 系辞 天九 五阴 杂谈 分类: 易海导航

自伏羲到孔子时代再到今天,几乎所有人都没能明白河图洛书的功用,更无法由河图、洛书洞悉阴阳五行的本质核心。《系辞》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阳一三五七九,地数阴二四六八十。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此乃生成之数,生数一二三四五,成数六七八九十,生成之间五十土中数也。如天一生壬水,地六癸成之者乃自然之度,专论天地间清浊之气,甲丙戊庚壬属阳,轻清上浮为天。乙辛己丁癸属阴,重浊下降为地。则干维乾艮巽坤壬,阳顺星辰论等语明也。则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出矣~

阳一阴二,阳三阴四,阳五阴六,阳七阴八,阳九阴十。

这是先天五行的形成机制:

阳一生水,阴六成之(即阳一在内为核阴六在外为显);阴二生火,阳七成之(阴二在内为核阳七在外为显);阳三生木,阴八成之(阳三在内为核阴八在外为显);阴四生金,阳九成之(阴四在内为核阳九在外为显);阳五生土,阴十成之(阳五在内为核阴十在外为显)。

阴阳?五行?河图 (2010-10-07 08:20:57)转载

标签: 阴阳 五行 河图 先天 后天 杂谈

河图和洛书,过去古人说河出图、洛出书,伏羲时候有龙马出于孟河,所以有河出图这个传说,又有大禹治水时候有神龟出洛水所以有洛出书的说法。这两个图呢就是包括着整个易学还有整个道家的整个学说变化的一个开端,都是从这里演化出来的。他包含着就是说一种对天地人的一种认识。

河图,开端的时候以阴阳,下为一六,上为二七,孔子也曾经说过,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十地九。这就是讲的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互相匹配,产生这种天地变化。然后以十数就是从一到十这十数来以配天地之间的这种变化。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为北方水,大家看卦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卦有实心的有空心的卦,空心的代表阳,实心的代表阴,阴阳相互匹配。中间的这个土,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那是十个黑点,天为阳地为阴。整个卦是分为内外两层。但是内外两层又各有变化,首先谈阳天一生水这一个白点代表什么,代表阳水,就是说阳五行,五行里面又分阴阳,有阴五行与阳五行,代表阳五行之间的水。水生木,就是三点就是内卦了。然后是水生木,三个白点代表阳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土位居中,然后是九个白点土生金,这是阳五行。 与它斜方向的还有阴五行,阴五行也一样,也是这种生化的这种方式。再来看,六个黑点代

3/5页

表水,水生木,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水生木木生火,两个黑点然后,火生土,十个。所以呢,这个河图是个阴五行,阴五行和阳五行相互错综产生了一个变化。有人说他是属于先天还是属于后天,不是属于先天也不是属于后天,它是属于先后天之气相互错综产生了这一种对于人生既生于天地之间的变化的一种用图象的一种阐释,不是属于单纯的先后天的这种简单的问题。

阴阳?五行?天干 (2010-10-07 20:40:14)转载

标签: 阴阳 五行 天干 河图 八卦 杂谈

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人说是对应大自然五种物质,其实五行乃是五气,比喻为五种物质,乃形象描述。当然化气为物,说是五种物质也有道理,但不能偷梁换柱,五气乃是根本。气是什么,阴阳之气。五气不过是阴阳二气流动的五种存在形式而已,少阳为木,太阳为火,少阴为金,太阴为水,对应四季为木春,火夏,秋金,冬水。先秦文献中凡提到“五行”时大都是用“阴阳五行”,而时下提到五行却不提阴阳,提到阴阳却不提五行,实在有违古人本意。郑玄《洪范注》:“行者,顺天行气也。行者,行也。”五行也就是五种运动方式。五种运动方式来就是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是基于阴阳运动方式作出的定义,而不是五种基本物质。

由夏而秋,因为有个阳极而阴,阴极而阳阴阳转换,故不可火生金,而是火克金,而有个中间转换的枢纽,名之为土,土在中间,至此五行全,由此可见,阳极而阴,阴极而阳,是不一样的,顺主阳,逆主阴,故由火到金才有火生土,土生金,而由水到木,水生木,无中间土的转送。火变金,全赖土之功,阳变阴,本为逆,因为有了土,就火生土,土生金,顺生了,阴变阳,本来就是顺,故水生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原理。即阴阳转化顺为生逆为克。五行相生(生即出现转化)是描述阴阳的变化规律的。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可再分阴阳,阴也可再分阴阳,五行再分阴阳,故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金,阴金,阳水,阴水,阳土,阴土,共十个。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金,阴金,阳水,阴水,阳土,阴土)十气,故十干就是十气,中国用了那么多年的干支纪年,你不要说现在你才晓得十干就是十气,五气发展为十气,甲阳木,乙阴木,丙阳火,丁阴火,庚阳金,辛阴金,壬阳水,癸阴水,戊阳土,己阴土,为什么戊阳土,己阴土,土在中间呀。12345为阳,67891012345为生数,678910数,有生数,才有成数。故甲阳木3,乙阴木8,丙阳火2,丁阴火7,庚阳金4,辛阴金9壬阳水1,癸阴水6,戊阳土5,己阴土10,“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此为河图数是也。大家都知道1 1=2吧,一画再加一画,就是两个一阳变为太阳,一阳为1,太阳为2,故1 1=2,同样,1 2=32为太阳,阳极而阴,变为阴之始,变为动,动为阳,在上,故一阳加太阳,相当于一阳加太阴,刚好为震卦3。其余卦数以此类推便知。

阴阳?中气?升降 (2010-10-19 18:21:04)转载

标签: 阴阳 五行 中气 八卦 阴阳升降 杂谈

道生一,太极也。一生二,两仪也:阴阳也,动静也,在象为水火也;二生三:阴阳相感,水升火降,升降之间,中气成焉,中气者,土也;三生万物:水流湿,火就燥,湿土生木,燥土生金,金木成气,万类成形矣。火性上炎,外阳内阴,升中有降也。水性下润,外阴内阳,降中有升也。金性收敛,在卦为兑,一阴居上,二阳居下,阴覆二阳下降归坎也。兑上一阴,从离中来也,离阴为阴之祖,故名太阴。木性敷扬,在卦为震,一阳居下,二阴居上,阳载二阴上升于离内也。震下一阳,从坎内来也,坎阳为阳之祖,故名太阳。离阴右降,金气之收敛也。坎阳左升,木气之敷扬也。离阴不降则土燥结,金失养。坎阳不升则土

4/5页

湿郁,木不达。

太极?阴阳?三才 (2010-10-20 20:04:44)转载

标签: 三才 阴阳 八卦 六十四卦 经纬 五行 杂谈

前面说了阴阳升降,知道阴阳之气的运动是阳升阴降,其实这就是对太极两仪的动态描述,那么三才是什么,三才不就是天、地、人吗,这样肤浅的理解,只会让你裹足不前,而别无它用。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的就是三才的产生。三才正是和气,而三才中的一对矛盾正是两仪,也就是阴阳。阴阳分为三才,三才各具阴阳。所以说兼三才而两,六画之卦成也。三才始备,八卦成焉。而六十四卦是以三为经而象三才,以四为纬而象四象也,则4^3=64。三才是成卦的经,有贯穿始终的妙用。要弄明白易,就要了解经三纬四的道理,而要了解三才,就要了解阴阳的对立与统一。四象是成卦的纬,按照阴降阳升的道理,太阳的卦气上升,是火;太阴卦气水;少阳的挂气是风;少阴的挂气内敛,所以是金。这是阴阳?四象?五行的对应关系。博文:阴阳?五行?八卦四象是两仪交错而成的,再于两仪交错就可以成为八卦,八卦交错就可以成为六十四卦。这是一种层次递进的关系,我们也可以这样表述,八卦、六十四卦都可以是由两仪直接交错而成,而成卦则是以四象交错得六十四卦的。三才为经,四象为纬,这是六十四卦象生成的本质之所在~。

《释说卦》云:“阴阳者,天之二道也;柔刚者,地之二道也;仁义者,人之二道也。天地人之道各二,所谓‘三才而两之’也。《易》能兼三才,则皆兼其两之之道,此易之画所以六而后成卦也,盖惟道兼统三才,三才不过二象,阴阳是也。天地人皆具阴阳,是之谓一阴一阳之道也。《易》之道,三才之道也;三才之道,一阴一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之道,道之大全也。《易》为三才之书,其言者三才之道也。是以一卦之中,皆备三才之象也。阴阳者,天之二道也;柔刚者,地之二道也;仁义者,人之二道也”

5/5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