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窗”、“牖”三字趣释

 杏坛归客 2018-02-02

朝北的窗户及其他

——“向”、“窗”、“牖”三字趣释 “田”、“归”二字趣释

    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方向”的“向”,原来就是古代房屋墙壁上的通风洞,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窗户的原形。甲骨文的“向”是“”,金文形体与甲骨文相同,其中“”像房屋的一堵墙,而“口”则是开的一个洞,就是今之窗,是象形字。
  《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许慎所说的“北出牖”就是向北的墙上的窗。许慎的说法是承毛亨而来的。《诗·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谨户。”毛亨传:“向,北出牖也。”从《诗经》所反映的上古人的生活现实来看,辛勤劳动的农民们到了冬天才从田野间回到家里,先是堵塞墙洞,熏老鼠,把老鼠从家中赶走,另外还要把朝北的窗户堵塞起来,再在用树枝编扎的门上涂上泥巴,以此抵御寒风的袭击。古文字的“向”逼真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劳动人民住宿的简陋。这“向”正是学者们所说的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既防风雨而且又透光的窗户。先民为了夏天房子里通风,在墙上打的一个不大的洞,当冬天来临之前他们就堵上了,北面墙上就再没有窗户了。
  因为“向”是朝北的窗户,由此引申出“对着”、“向着”的意思。如《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其意思是:于是黄河之神便转过头来,望着北海若神只是长叹。由“对着”、“向着”引申为“方向”的意思。“向”自从指朝北的窗户以后,再没有向指“所有的窗户”的意思方向发展,而是向着“方向”、“朝向”的意思引申,此后,“向”连“朝北的窗户”也不指了,于是古人又创造了一个“窗”字,取代了“向”的本义。
  《说文解字·囱部》:“囱,在墙曰牖,在屋曰囱。象形。”在此条中许慎还收录“囱”的异体字“窗”,并解释道:“窗,或从穴。”还收录了“囱”的古文“”。从“窗”的古文来看,较之“囱”更为形象。古人穴居之时,无所谓墙壁,要使室内通风透气只能在穴顶开窗,这就是“窗”的最初义,即指天窗。后来人们在平地建起房屋,同样在屋顶开窗,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窗了。这种在屋顶开天窗的建筑风格一直流传至今,甚至传入欧洲。
  “窗”后来由“天窗”引申为泛指所有建筑物及车、船上的通风透光口。唐杜甫的《绝句四首》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许慎说“在墙曰牖”。他又在《说文解字·片部》中说:“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玉裁作注时说:“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开在墙上的能通风透光的窗。唐王维《老将行》:“茫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牖”由于有导光、导风的作用,即能将屋外明媚诱人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导入房子内,因此引申出“引导”、“诱导”等意义。如《诗·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埂如篪。”其意思是老天就像那用埂和篪演奏的曲调一样吸引诱导着老百姓。有的人认为“牖”的“引导”、“诱导”这一意思是它通用为“诱”后产生的,这种说法是不很妥当的。 (《汉字的故事》作者:吴东平)

漂亮的水族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