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考古文博与古文字编辑室年终盘点(中) 上海古籍出版社

 泊木沐 2018-02-03

当你埋头手机刷着各种社会资讯,当你抬头仰望感叹科技的日进千里之时,可曾想到过今日之文明,都建基于昨日,没有祖先的筚路蓝缕,就不会有今天所谓的“科技爆炸”。身处先进的科技与政治、社会文明当中,我们往往会小瞧了古人,而实际上古人的创造力是远超我们想象的。何以为证,请见我们的第二道大菜——古代的文明与文明的古代篇。

古代的文明

7

这里要推介的是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的三种新书:《仪式圣地的兴衰》《光宅中原》和《正业居学》。

造型奇特的玉猪龙,形制各异的积石冢,气势恢宏的女神庙祭祀遗址,无不昭示着五千多年前的辽西地区曾有一个灿烂而辉煌的史前文明。彼时,在中华大地上东南有良渚文化,山东有龙山文化,江汉有石家河文化,北方有陶寺,西北有石岇……可谓“满天星斗”。而在其中,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独具特色,其兴起、繁盛、衰亡的历史就像是书作者总结的——仪式圣地的兴衰。《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其实,祭祀在史前时期也是支撑文明兴衰的核心。为了建构这段“无字”记载的历史,作者梳理了辽西地区大量墓葬、遗迹,尤其是宗教祭祀遗迹以及聚落遗存等考古材料,在文明起源的视角之下,还原了那段以“仪式圣地的兴衰”为表征的辽西史前文明化的变迁岁月。

《仪式圣地的兴衰》

2017年11月 平装 68元

8

如果说《族属的考古》是国外学者对“族属研究”进行的理论探索,那么《光宅中原》则是国内学者对“族属研究”进行的具体实践。北魏拓跋氏是第一个统一中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者,它上承汉晋,下启隋唐。虽有《魏书》和《北史》等文献记载,但对于拓跋氏的起源、早期演变,以及拓跋氏建立北魏后逐步“汉化”的社会风貌记载不足。“文献不足征,考古有新料。”是书的作者从墓葬文化出发,揭示了力微联盟对檀石槐鲜卑文化的继承、北魏早期对边疆文化的整合、北魏中晚期文化向“晋制”的复归、北魏文化余脉开启“唐制”新模式等文化现象和历史过程,还探讨了北魏与南朝争夺文化正统的过程,并试图总结拓跋至北魏墓葬文化演变道路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北魏拓跋氏之所以能够第一个“光宅中原”,自有其文化脉络。

《光宅中原》

2017年3月 平装 88元

9

《礼记》有云:“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本书的作者李水城教授有感于此,命名了他的文集。回顾他的人生经历和治学生涯,对此颇有契合。他早年求学北大,毕业后到博物馆工作,后又“回炉”北大读了硕博并留校任教,还曾到哈佛、剑桥、牛津等国外高校做访问学者。因而他涉猎广泛,举凡考古学研究史、西北和西南史前考古、科技考古等等都有所研究,尤其是他关于早期大麦、小麦及环境考古、科技考古的研究,对于透视古代文明要素的传播和交流、古代科技的发展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正业居学》

2017年12月 平装 108元

文明的古代

造型端庄大方而纹饰精美的国之重器——青铜器,原始简单但又方向明确的指南针——司南,消逝于历史长河的古港、古镇,无一不丰富着我们对古人和古代文明的认知,又挑战着当今人们想象力的局限。放眼世界,对比视角下不同文明间的异同,展示了文明的多元与人性的齐一。古代虽远,但留下的璀璨文化却让后人望之弥高。

10

发迹于江汉之滨的楚国,崛起于东南的吴越,虽然最后都没有能够统一天下,但他们在崛起之时北上争衡、问鼎中原的气魄,对大邦之梦的心心念念,才有了“三千越甲可吞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等豪迈誓言,而后在秦亡汉兴的天下格局之下,吴、越、楚的文化汇入中原,成为大汉雄风的一部分。《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选取吴、越、楚三国具有代表性的近百件青铜器,通过精美的照片、高清的拓片和对铭文的阐释,去还原吴越楚三国的青铜文化,再透过青铜文化去窥视他们不灭的“大邦之梦”。

《大邦之梦》

2017年12月 精装 198元

11

李约瑟的煌煌《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中国科技史领域的经典之作,也深深刺激了中国学人。虽然此后综合性的科技史论著很少见到,但各个细分领域的佳作则层出不穷,闻人军教授的《考古司南——中国古代科技名物论集》便是新近科技史研究的探索之作。其《考工编》对《考工记》的成书年代、版本源流、齐尺考辨、流体力学知识、声学知识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诠释和考辨;《司南编》则对有着“四大发明”之称的司南——指南针进行了考辨和复原;《杂学编》涉及度量衡、里亩制、脱盐技术、沈括发明、反射镜等科技史方面的研究。闻人军教授出身上海交大无线电专业,后又转学物理学,因而他对科技史研究的见解有其独到之处。本书在2017年3月推出后,受到学界热烈欢迎,我们在11月份即推出平装本,以飨读者。

《考工司南》

2017年3月 精装 88元

《考工司南》

2017年11月 精装 78元

12

我们经常说上海是一座近代发展起来的大都市,殊不知自6000年前的史前马家浜文化,到2300多年前的春申君时代,再到唐宋之时的青龙镇,最后到千艘沙船扬帆起航的清代上海港,正是有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发展,才有了近代以后上海城市的迅速崛起。而其中青龙镇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作为上海区域最早的贸易港口,地位尤其特殊。2010年到2016年上海博物馆对青龙镇遗址进行了长期并卓有成效的考古工作,使这座淹没于地下千年的港口重镇逐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本书将从青龙镇的历史地位、青龙镇历年考古发掘、隆平寺塔地宫重要发现、青龙镇出土陶瓷与海上丝绸之路等方面,讲述这个上海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发源地。

《考古·古港》

2017年4月 平装 59元

13

前面三种书主要以我们熟悉的中华文明为视角,放宽眼界,将中华文明置于世界文明之中,这便有了《文明对比手册》。中国二里头文化的龙形器和阿兹特克的双头蛇,跨越太平洋的不同文明却又都昭示了瑞兽主宰下的兴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尽了北宋的都市繁华,博斯笔下的《尘世乐园》则将人世的光怪陆离置于看似“乐园”的图景之后,二者在“烈火烹油”式的繁华背后,都隐喻了人心和社会的失序,相隔万里,纵跨百年,却又主旨齐一。文明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华夏文明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彼此间的相似性建基于共同的人性,也源于看似流动不大但却从未停止的交流;文明的对比,也让我们看到了文明的多样性,和而不同,瑰丽绚烂。

《文明对比手册》

2017年6月 平装 79元

这第二道大菜的七种书,专著、文集、图录均有,题材虽不同,但其主旨却是齐一的,古代文明需要我们发掘,我们需要了解文明的古代,才能建设今日之文明。两道大菜之后,我们还有专业图书的“硬菜”和普及图书的“甜点”,所以之后的内容更值得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